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昆馬」最美賽道演繹美麗中國

「昆馬」最美賽道演繹美麗中國

跑完一場馬,認識一座城。

昨日,2018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在藍天和艷陽的映襯下拉開序幕,1.5萬餘名來自國內外的馬拉松選手和跑步愛好者奔赴一場跑者的盛宴。他們穿過雲南省博物館、雲南大劇院、官渡古鎮、海東濕地公園等城市地標,用腳步丈量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去年,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正式加入「奔跑中國·改革開放」系列賽,展現了春城改革開放的成果。今年,「昆馬」又作為「奔跑中國·美麗中國」首站,在CCTV-5的鏡頭下展現春城花都的秀麗風光,彰顯花都昆明的獨特魅力。

賽道 沿途美景凸顯春城魅力

昨日上午8點30分,位於雲南省博物館、雲南大劇院的2018「昆馬」起點,被1.5萬餘名跑友匯聚成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身著五顏六色的運動裝備,或帶著年幼的孩子,或牽著親密的愛人,參加這場屬於跑者的盛宴。現場,最吸引目光的,是幾位身穿白色婚紗的新娘。她們介紹,之所以穿著婚紗參加10公里跑,就是寓意結束愛情的「馬拉松」長跑,奔向另一個幸福的起點。

隨著發令槍響,1.5萬餘名選手紛紛衝過起點線,奮力向前邁進。一路上,選手們經過風景秀美的海東濕地公園、斗南濕地公園,滿目美景、綠蔭環繞、花香四溢,跑友在最美人間四月天一睹春城的生態美景,感受花都的鳥語花香。

由於正值傣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在賽道16公里處,組委會特意安排了傣族潑水節節慶展示區,讓跑友們領略這一少數民族的民俗和風采。比賽中,有的跑友甚至停下腳步,拿起相機與傣族朋友進行互動。來自湖北的參賽選手王毅文表示,這些少數民族啦啦隊為選手們加油喝彩,這在其他城市甚至國外都非常少見,感覺特別有意思。

組織 賽事服務備受好評

據了解,考慮到昆明4月份氣溫偏高,賽事組委會把發槍時間提前到了上午8點30分。事實證明這樣的調整非常有必要,獲得女子組半程馬拉松第三名的雲南隊隊員鍾家艷說:「比賽一開始特別涼爽,一路上氣溫開始升高,到賽程後半段就感到炎熱,但是身體還可以承受。」

為了減少炎熱天氣給參賽選手帶來的負面影響,賽事組委會在賽前做了充分準備。據賽事組委會負責人、昆明市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副局長孫紅昆介紹,組委會此次在10公里賽程段,增加了兩個飲水點,分別位於5公里和7.5公里處。此外,「昆馬」此次按照中國田協金牌賽事的標準,每2.5公里就設置一個飲水飲料站,為選手們提供補給。

此外,在半程馬拉松賽段的後半段,組委會還由上一屆的3個能量補給點,增加到本屆的6個能量補給點,包含了香蕉、運動功能性飲料、鮮花餅等,為選手們提供豐富的能量補給。為給選手們降溫,半馬賽程還設置了5個噴淋點。

今年57歲的昆明跑步愛好者牛德良參加過許多馬拉松比賽,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上海國際馬拉松賽、重慶國際馬拉松賽等國內知名賽事,都留下過他的身影。「按照半程馬拉松賽的補給要求,今年『昆馬』的補給相當充分,沿途觀眾也十分熱情,讓我擁有了一次特別美好的參賽體驗。」牛德良說。

選手 對美麗昆明讚不絕口

作為此次東道主選手,雲南省田徑隊隊員楊定宏此次在「非洲軍團」中突圍,拿下一枚寶貴的銅牌。「由於去年參加比賽過多造成身體疲勞,最近狀態比較低迷,賽前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就是進入前三名,很高興最終實現了這一目標。」楊定宏介紹,能在家門口奪牌非常激動,昆明的氣溫非常涼爽,賽道沿途綠化特別好,為他取得好成績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女子半程馬拉松冠軍被雲南選手潘銀麗收入囊中,不是第一次參加「昆馬」的她,第一次奪得了該項目的冠軍。「賽道環境特別好,觀眾也十分熱情。」潘銀麗說。同樣,男子半程馬拉松項目冠軍、衣索比亞選手BISOMA YOHANIS NEGASA也對昆明的氣候和美麗的環境讚不絕口。

「昆馬」賽道的獨特魅力除了吸引專業的馬拉松運動員外,還有通過官網自行報名的業餘選手,來自美國的23歲女孩唐莉莎就是其中一位。唐莉莎介紹,她於去年12月來到雲南大學進修,昆明四季如春的氣候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名跑步愛好者,唐莉莎在美國參加過兩次國際馬拉松賽事,這是她第一次參加「昆馬」。「這個賽道非常漂亮,有很多觀眾為我們加油,賽後還有志願者給我們拉伸放鬆,可以說非常棒。」唐莉莎說。

相關

3名昆明「改革開放40年先進代表」登上央視馬拉松直播

昆明信息港訊(昆明日報 記者王姍0昨日,CCTV-5直播了2018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由昆明市委宣傳部推選出的「改革開放40年先進代表」杜勁松、楊竹仙、趙文義的先進事迹,也通過直播鏡頭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據了解,由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傾情打造的2018年《奔跑中國》將進行32場賽事,推出了「一帶一路」「美麗中國」和「將改革進行到底」三大主題,體現開放包容、共享發展的新時代思想,生態文明、以人為本的新時期理念和任重道遠、砥礪前行的新征程精神。

今年,昆明市以避暑勝地、美景如畫的城市風采入選《奔跑中國·美麗中國》主題,並成為該主題的首站賽點。直播中,春城花都的生態之美通過賽事更為直觀、具體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收穫讚譽無數。同時,我市奮戰在生態建設一線的三位基層工作者也登上了央視熒屏。

杜勁松為昆明市滇池生態研究所所長,20多年來一直奮戰在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科技工作一線,全面參與了滇池治理與保護工作,先後組織完成了滇池濕地建設規劃和工程設計,主持制定的多項技術規程被政府採納並下發執行,節省了巨額工程投資,為「中國最美濕地」——滇池生態濕地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杜勁松先後獲得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昆明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昆明市決策諮詢三等獎,同時,被聘為昆明市滇池保護治理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昆明市科學發展決策諮詢專家。

楊竹仙來自農村,她用學到的知識幫助更多人脫貧致富。從自己蓋烤房,種烤煙、蔬菜,賺到人生中第一桶金,到向政府爭取補助資金幫助村民共同發家致富,楊竹仙成為脫貧致富的帶頭人,被雲南省農業廳授予了「高級農業技師」職稱。她說:「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共同致富才是國家強大的基礎。只有家庭溫馨、社會和諧,才能實現大家的中國夢。」

瓦恭社區是五華區的「飛地」,地處偏僻,居住分散,道路崎嶇,趙文義帶領鄉親,以種植「紅櫻桃」為抓手,走出了一條立足瓦恭實際、發展山區經濟、共同增收致富的路子。從2015年2月至今,趙文義帶領全社區種植核桃4000畝、板栗2000畝、櫻桃420畝、蘋果500畝、山藥100畝、各類蔬菜200畝,共形成7220畝的經濟林果種植基地,村民群眾基本擺脫了對單一種植烤煙的依賴。同時,趙文義家庭還被評為「五華區第三屆最美脫貧致富家庭」。

(昆明日報 記者王姍 首席記者杜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法制經濟網昆明 的精彩文章:

TAG:雲南法制經濟網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