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經典名言: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哲理
04-20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祖籍琅琊。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一、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所有賢能的人都來了,年少年長的也都聚集到這裡了。這是互文的寫法,意思就是不同年齡賢德的人都到這裡來了。
二、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期:至、及,到。況且壽命長短,聽從造化,最終必然都要消亡。
三、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固:本來、當然;齊:把……看作相等;虛誕:虛妄荒誕的話;妄作:妄造、胡說。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
四、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意思是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五、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尤不能不已之心懷。
過去(自己)所喜愛(的事物),頃刻之間已經成為陳跡,還不能不因此發生感慨;何況(人的壽命)長短聽憑自然的變化,終將歸於消滅。
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抬頭看看廣大的宇宙,低頭看看豐富的自然萬物,藉此用來縱目觀覽舒暢心胸,完全可以窮盡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很快樂的事啊。
七、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等到他們對津津樂道的東西感到厭倦,情緒就隨事情的變化而轉移,感慨也就產生了。原來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成了陳跡。
八、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當他對他所遇到的事物,一時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就要到來,等到他對自己所以喜歡或得到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慨也隨之產生了。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