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解讀:孔融之死,源自讓梨

三國解讀:孔融之死,源自讓梨

相信大家對孔融讓梨的故事都十分了解,流傳至今兩千多年,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果換個角度,孔融讓梨可以解讀成論資排輩,年齡小的孩子,按規矩只能拿小的。(漢書:我小兒,法當取小者。)

或許有人會說,這不是論資排輩,而是禮貌謙讓。但是,禮貌謙讓是一種生活感悟,知道妥協的好處後才有了禮儀道德。

比如三國梟雄曹操和劉備,年幼之時並不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後來卻懂得禮賢下士。反觀四歲讓梨的孔融,年齡增長之後,卻不懂得禮貌謙讓。

公元162年,初生牛犢不怕虎,年僅十歲的孔融便拜訪河南尹李膺(相當於省長)。他告訴門衛,自己是李大人朋友家的孩子,被門人請進府後。

李膺一看不認識,就問:你的長輩是我的朋友?孔融說:當然啊,我的祖先孔子,與您的祖先老子,是感情深厚的師友,所以我們兩家世世代代都是朋友。(漢書: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認為這個孩子很聰明。恰逢一位名叫陳煒的客人拜訪,他聽到孔融的表現後,說了一句「人小而聰,大未必奇」。

孔融聽後,立即回了一句「照您這麼說,莫非您小時也挺聰明的嗎?」搞得陳煒啞口無言。小小年紀的孔融咄咄逼人,當時眾人都沒在意,只認為他機智善辯,顯得可愛。

公元168年,張儉被朝廷通緝,他與孔融的哥哥孔褒私交不錯。有一天,張儉逃到孔褒家中避難,可是孔褒不在。當時孔融十六歲,張儉覺得他年輕,沒告訴他自己被通緝。孔融見張儉窘迫,就做主留下他。

後來事情泄露,張儉跑掉,孔褒與孔融都被送入了監獄,兩人卻爭相認罪。後來判定了孔褒,哥哥死了,而孔融卻因此名揚四海。(漢書:詔書竟坐褒焉,融由是顯名。)

想想整個事情,這個罪名並不難擺脫。孔融可以說:我不認識這個人,只知道他是我哥的朋友,所以才收留他。孔褒可以說:雖然我是他朋友,卻不知道他來找我,更不知道我弟弟收留了他。

經過這番解釋,兩兄弟都會沒罪,就算有,也只是小過失,何至於死罪啊。孔融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名節,言語舉止卻不懂得變通,缺乏謀略。

年輕時候這樣做,別人會覺得你機智聰明,如果到了四五十歲,還這樣做,那就是愚蠢。他認為曹操沒資格「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一直唱對台戲。

這種事,或許能忍一時,卻不能忍一世,吃我的,喝我的,拿著我發的錢,卻給別人打工,如果你是曹操,你會怎麼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期中國有多強?外族只能繞道走,碰見一次就得被打一次
古代武將被俘大多下場凄慘,為何在三國時倍受優待?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