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陳凱歌比李安差在哪?
編者按:12年前的2006年,李安導演電影《斷臂山》獲奧斯卡獎,海外朋友請高遠先生談談見解,於是寫出了「張藝謀陳凱歌比李安差在哪?」一文,提出「好的題材是直指人性的挖掘,和對中西文化、人性的解讀與重塑」的見解。當時歐美、大陸紙媒網路轉發,「知乎」後來開此話題。
據說,張藝謀當時專門看了此評論,對他後來醞釀拍攝《歸來》主題很有啟發。迄今過去12年,這個話題,仍然值得中國電影和電影人思考。
小金人亮相,奧斯卡又來。
今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無疑當屬華人導演李安了。就在李安鮮花映襯、風光旖旎的當口,作為中國人,我們又不能不想到自己引以為榮或曾經引以為榮的兩位導演——張藝謀與陳凱歌。
二位大導號稱中國導演中的領軍人物,從他們漸行漸遠的早期作品到近來匆匆的頂峰之作,都無不瞄準奧斯卡這座堡壘而去,但遺憾的是卻都同樣的無功而返。
那麼,作為華人導演的李安,他的作品為什麼都能在國際舞台上一路綠燈,甚至大紅大紫呢,而我們優秀導演的作品就如關老爺走麥城一般陷入困境?我倒覺得,除去一些政治的因素之外,就以上導演的影片本身而言,中國導演在思維、審美、理念以及人文修養等各方面,都存在中西方明顯的差異,這或許是雙方最根本的距離所在。
我們回眸張藝謀與陳凱歌的電影,從他們早期細緻簡樸的風格一路走來,到現在越來越趨於華麗外表和色彩的絢麗展示,導演們似乎越來越漠視電影作品本身的藝術審美與生活本身的內涵。從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到《十面埋伏》和《英雄》,從陳凱歌的《黃土地》到《荊軻刺秦王》和《無極》,無不顯示著華麗奢侈的場面與流光溢彩的影像。在這一方面,兩位導演外表看似殊路,其實內里同歸。
《大紅燈籠高高掛》劇照
《十面埋伏》劇照
《無極》劇照
僅就李安的電影《卧虎藏龍》而言,它與張藝謀的《英雄》和陳凱歌的《無極》同是武俠影片,但李安的《卧虎藏龍》自出道就備受西方人關注和喜愛,而《英雄》與《無極》卻反應平平,雷聲大雨點小。究其原因,我們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卧虎藏龍》外在刀光劍影下,蘊藏的是東方傳統的理性之戀與西方張揚的奢欲之情的融合韻味,而這種情感的巧妙處理,恰恰就在西方人對愛情理解的最能夠接受的切入點上。
《卧虎藏龍》劇照
尤其在李安的《斷背山》當中,李安將這種情感發揮到了極致。影片中如詩的景色,動聽的歌謠,情慾的呼喚和心靈的撞擊,都是從一張簡單明信片、一件舊襯衣、一套小魚具之中娓娓道來。在影片中,深諳東西文化精髓的李安,將這同性之戀處理的簡約細膩,深沉凄美,含蓄而流暢,簡潔又自然。又怎不叫人心懷動蕩,黯然神傷呢?李安的影片就是要為人們娓娓道出人間的真性情,人類的大博愛。他的《斷背山》表達的就是人類共有的情感的交融。我想這也是李安一再否認《斷背山》並非表現同性戀題材的根本緣由所在吧。
《斷背山》劇照
除此之外,《斷背山》中主人公的相識相知、相濡以沫、杳無音訊、久別重逢,通過其精良的製作、獨到的攝影角度、考究的音樂和如詩的畫面,與李安個人獨特性格對愛情的特殊詮釋,將中西情感賦予愛情這一永恆主題,深情款款、風姿別樣的表現出來,又怎能不叫人一時間都忘卻了性別的殊異、而嚮往達到真愛的彼岸呢?!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張藝謀與陳凱歌兩位導演的作品,尤其他們近幾年來的作品,投資愈來愈大,人員愈來愈多,但是他們在影片中所要表現的,除去流光溢彩的幻影堆砌和近似高台教化的蒼白說教,還能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我想,奧斯卡與中國導演之間的距離,不僅僅是中間橫亘著的華人導演李安,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導演的人文底蘊的積澱和他們對中西方文化深入了解程度欠缺,是其差距的關鍵所在。
但願奧斯卡和華人導演李安的大紅大紫,不會成為我們中國導演心中永遠的痛。


※80後女演員李艾佳因病去世,50萬北漂藝人生存大掃描
※將8歲女童養成老婆連帶炒作賺錢,這是噁心,不是愛情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