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癥狀是身心的排污現象

癥狀是身心的排污現象

癥狀是身心長期失衡後,自體的一種平衡方式,是身心的排污現象。不管是身體的、心理的還是精神的癥狀,都是自體失衡的警報和自我保護的反應。

以上的感悟,是從十多年心理諮詢臨床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十多年來,我接待了兩三千個來訪者,他們多數是飽受身心癥狀和不良行為折磨多年,中醫、西醫、精神科、土醫生都看過很多,依然無法擺脫癥狀、矯正行為而來到海豚灣找我的。我反反覆復深入他們的情況去探索,發現他們的問題之所以遲遲無法改變,主要是指導思想的問題,他們尋求的是:

擺脫(消除)癥狀、矯正行為的藥物和方法。

他們都急於擺脫、矯正、克服。殊不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會持續」。方向錯了,努力當然無效。

讓我們先來看看張三的故事:

張三吃了變質的東西,很快,他的腸胃做出反應:嘔吐。那個吐啊,翻江倒海,吐了幾回,連膽汁都出來了,把張三嚇得不輕:這麼下去怎麼了得?他馬上找了止吐葯服下。藥物很管用,服後不吐了。他繼續吃變質的東西,也繼續服用止吐葯鞏固療效。可是,他開始拉肚子了,一小時跑幾趟廁所,他更慌了:怎麼變成這樣了?再拉下去整個人要虛脫了!他馬上服用止瀉藥,三餐繼續吃變質的東西,反反覆復,好不容易,他不拉也不吐了。但是,腸胃開始腫脹,伴隨著抽痛和大汗淋漓,他不斷地服藥,可是癥狀越來越多,他憂心忡忡:我得了什麼病?我為什麼這麼倒霉?我越來越虛弱,病越來越多,是不是要玩完了?……

這樣發展下去,張三的身體會怎樣呢?問題出在哪裡?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吃了變質的東西,嘔吐是身體自我保護的反應,拉肚子也是,腸胃脹痛也是。

然而,張三不理解身體的反應,不懂身體的自愈原理,只是一味想要不吐、不拉、不脹、不痛,認為吐、拉、脹、痛都是問題,是病!是需要被制止的。以為只要沒有了這些癥狀,自己就是健康的、正常的,是這些癥狀給自己帶來困擾。

同理,心理問題和身體疾病,都是身心自我保護的反應,也是警報。一味地想擺脫、消除癥狀,矯正行為,不去了解身心的道道,不願理解癥狀的意義,癥狀一上來就驚慌失措,恐怖想像綿延,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

????出現身心問題,一定有個長年累月累積大量情緒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正常的情緒宣洩渠道被人為封堵了。比如,一個人不高興時,人們常勸他「笑一笑」,很少有人勸他「哭一哭」、「喊一喊」。「哭泣是懦弱的」、「男兒有淚不輕彈」、「憤怒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等等諺語警句,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也是大眾自律的標準。因此,忍忍忍,情緒累積越來越多。當一個人累積的情緒超過一定的閾值(身心承受能力)之後,身心需要排泄才能維持平衡,但是,正常的排泄渠道堵住了,身體要麼另闢蹊徑,讓情緒經由其他渠道得到一些釋放,要麼身心的薄弱環節被突破,成為一個排泄出口,於是出現了身體疾病、心理問題的癥狀和種種「不良」行為。?

面對這樣的情形,如果還是一味地堵與忍,只會讓事態越來越嚴重!所以,在心理諮詢臨床上,我們採取大禹治水的方式,不再強堤堵截,而是有意識地開闢新的合適的疏通渠道疏導。十多年的臨床證明,這種方法效果顯著,其中,關鍵點是來訪者與家屬願意拓展思維並悉心且耐心配合。

作者:許立群

潮汕知名心理諮詢專家,心理諮詢師督導,心理培訓師,阿卡西記錄閱讀及療愈師,舞動性靈導師,家庭系統排列師,國際IHNMA認證催眠師,薩滿療愈師,作家。

溫馨提示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您的想法,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本文為海豚灣心理原創文章,如需轉載,可聯繫海豚灣助理(上圖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豚灣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海豚灣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