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丹增:書籍是蓄積智慧的不滅明燈

丹增:書籍是蓄積智慧的不滅明燈

讀書是一個被千萬人寫過,還將被千萬人寫下去的題目。因為我是幾億人中,嘗到讀書甜頭,懂得讀書有用的人之一。

我三歲認字,六歲讀書,13歲換一種文字認,換一種語言學,這兩種文字和語言,既是一門文化,也是一門藝術,既有再生活力,也有奇特魅力。它們在人類古老的長河中,獨一無二地創造了世界文化奇蹟,在世界文字之林中,異乎尋常地訓練出人的悟性。我靈魂雙翼的羽毛也被它們豐滿起來,追求自由,自然飛翔。

地球上除了植物,還有動物。人與禽獸有共同之處,根本的區別之一是,人能寫書也能讀書。人類脫離了獸界,進入人界,就開始積累人的智慧,而且越積越多,腦海里無法容納。於是發明了文字,開始刻在石面,後來寫在貝葉。再後來發明造紙技術、木刻印刷、活字印刷。書籍是人類把腦海里的記憶搬到紙面上,儲存下來,代代相傳。說穿了人類發展進步永不停息,唯一靠的,既讀書繼承發揚前人智慧,又寫書積累總結,留下當下人的智慧。這樣智慧承前啟後,發展永無窮盡。因此,書籍是蓄積智慧的不滅明燈,是人類文明的階梯。

人在喧鬧、不完美和未雕琢的狀態下誕生,是一個既不成熟、又未定型的產物。要變得純潔、完美、高尚,必走的路徑是讀書,衡量生命尺度的標誌是讀書,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意義。一部經典往往是作者的人生結晶,終生的求索成果,既是永恆的光輝思想寶庫,又是哲學的至理名言富藏。時間是唯一檢驗作品的試金石,平淡的低劣的作品相繼淘汰,只有經典之作與世長存,流芳千古。經典是人生恆久不變的摯友,當你身處逆境時,它給你堅強不屈的力量,當你遭受失敗時,它讓你跨上成功的階梯,當你碰到機會時,它讓你插上智慧的翅膀。當你打開一本好書之前,你必須對自己提出幾個問題,當你讀完一本好書之後,你必須找到人生奮鬥的歷程。古今中外,愛書如命的人有的是,這些人已過千年百年,我們仍能記得他們。說「天下第一件大事是讀書」「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有生一日、讀書一日」「讀書使人插上智慧的翅膀」,這類名言警句是經過時間與歷史考驗的真理。真理不是由腦子分泌出來的僵硬的教條,而是歲月的大河淘盡了一切無價值的泥沙,只把真理留下。你要懂得時間可以流逝,年華也要消失,但真理是永存的,你的成功在於聽從真理。

人最怕精神孤獨,尤其清流高士,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在現代生活圈裡,知音畢竟難求,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讀先人之書,與靈魂結鄰,同身影往來。名利市場的攀交,附庸風雅的虛交,講空話、說閑話浪費時間,虛度光陰。要把相當大的時間用來讀書,情願讓自己淹沒在別人的思想之中。只有書籍能把我們帶入人類最成功的優秀人群之中,把我們帶到人間最偉大的思想家面前,相似於身臨其境,聆聽話語。讀書不是為了陞官,為陞官而讀書,會讀成瘋子。但做了官必須讀書,不讀書做不好官。讀書不是為了發財,為發財而讀書,會讀成傻子。發了財,必須讀書,不讀書,守不住財。讀書不是為了寫作,為寫作而讀書,會讀成騙子。但寫作必須讀書,不讀書,寫不出好作品。讀書不是為了應考,為應考而讀書,會讀成獃子。但考好了,必須讀書,不讀書,已學知識就會過時。人是不可能將書讀盡的,但讀書能給人以知識,給人以智慧,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希望。

讀書

我們所處的時代,有個時髦的詞語叫「全球化」,還有一個摩登的概念叫「現代化」,這也許是未來人類的走向。一些老的生活已經緩緩遠去,已然消失。一些新的生活已經臨近,悄然而至。在上世紀60年代,我看到過無邊無際的草原,百花盛開,草木爭榮,羊群肥壯。天空中一隻禿鷲盤旋,突然間展開龐大的雙翅俯衝下來,用鉤曲鋒利的雙爪抓起一隻肥大的公羊,沉重地拖向空中,羊發出凄慘的哀嚎,四條腿在空中亂蹬。在70年代,我看到過一個正方的圍牆,朱紅的大門,一棵古老的柳樹,樹根上拴著一匹身材高大、體態勻稱的白馬。馬的額上覆著妍麗的一撮毛,項鬃編成了細辮,滿身披著五顏六色的綢緞,上面套著豪華的鍍金馬鞍,等著主人去看望千里之外的朋友。在80年代,我也經歷過,一個碧綠的湖面,百鳥雲集,家鴨天鵝一起神遊,百米深的湖水清澈見底,一枚硬幣扔下去,就能讀出它的面值。曾經隨處可見的,月光下的田野、河流、樹木;陽光下的蝴蝶、蜻蜓、蜜蜂;燭光下的笑臉、幻想、祈求;夜晚追趕一隻螢火蟲,白天放一隻紙糊的風箏。這一切已經離我們的生活而遠去,都成為了思念的記憶,朦朧的美景,憂傷的傳說。那時還有馬背小學,游牧生活中,孩子也能讀書。牛背閱覽室,羊毛編製的褡褳裝上書籍,搭在牛背隨時可以翻閱。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們的心靈和上下歷史、古今習俗、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後來我看到,在廣袤的大地上,推土機,挖掘機,吊臂車,腳手架,像衝鋒陷陣的軍團,轟聲隆隆,煙塵滾滾,吞田掠地,佔山霸水,一路剷除草地樹林,鋪張鋼筋水泥。一座座城市建起來了,林立的高樓大廈,閃光的玻璃幕牆,尖角或翹角的屋頂,使你眼花繚亂。滿街的霓虹燈,高架的立交橋,蜂擁的汽車流,更讓你茫然無措。那些住著高樓的人,比鄰而居了十年,對門的鄰里不知姓名。孩子一出生就可能生活在防盜門裡,整日有父母看守,接不到地氣。城裡是「信息時代」、「數字時代」、「網路時代」。每個人鎖在一系列數字里,BP機號碼,手機號碼,電腦密碼,信用卡密碼,股東代碼。每個人的生活每一步,其實是一次數字的轉入和轉換過程,數字確立了人們生活秩序。看微信,看簡訊,看網路,離了電腦、離了手機,不知所措。這還要讀書嗎?我的感覺是,越是這樣越要讀書,因為書是人類智慧的營養品,你靠力量能舉一千斤,靠智慧能舉一萬斤。生活里沒有讀書的時間,你就像生活在恐懼的黑暗裡,智慧里沒有讀書的補養,你就像鳥兒失去了翅膀。鐵不用會生鏽,水不流會發臭,人不用智慧就等於是殭屍。

現代生活的基本特點是一個字「快」,什麼都是來得快,去的也快。一天不看微信就感覺和世界脫節了,關機一天就以為被人類拋棄了。從前的婉約、細膩、含蓄、從容、自在開始揮手向我們告別。再也不太會有一生只寫一部書的史家司馬遷;一生只走一條路的遊客徐霞客;一生只種草寫草采草的李時珍。他們以從容的心態、畢生的精力,一生只做一件大事。「快」催生出失衡的浮躁心態,企圖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十個指頭按二十隻跳蚤,既什麼都想得到,又什麼都不想放棄。「快」使地球已經變成了一個村莊,村長也管不了那麼多的事兒,每一個人說走就走,拿著一部手機可以走到地球的任何角落。這種「快」也對我們傳統的讀書方式,讀書內容,讀書方法受到了衝擊,發生了變化。甚至有人認為,網路和數字時代之後,聲訊和光影將逐漸取代語言文字,人們將進入「讀圖時代」。這是一個面臨的可怕危機,如果讀書寫作是自動化反應,不僅失去個人語言風格,還要失去多樣的個人色彩,變成沒有意義的抽象的公式。網路時代許多人追求的是流行閱讀,快餐式閱讀,這能獲得感官上的輕鬆,表層上的享樂,面子上的悠閑,但不可能本質內容,精神養料,高尚境界進入腦海,沉澱於心,深入血脈。閱讀必須與精神、靈魂、思想、哲學、生命相關連。選擇數字化的閱讀方式,原因是時間有限,快速閱讀。新媒體能夠滿足人們快速獲取信息的需求,但無法替代誦讀經典圖書所能帶來的心靈上的愉悅和智慧上的收穫。讀書易,思考難,兩者缺一全無用。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成功的捷徑是思考,一次深思熟慮,勝過千百次的草率行動。很多人記不住讀過書的內容,原因在於思考的太少。所有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經驗豐富的人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後。

80年代走進書店,顯眼的書架上擺著的是《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現在走進大城市的書店,首先看見的書籍是「成功學」,「投資理財指南」,「職場升遷術」之類的暢銷圖書。我曾在一個機場的書店,好奇的買了一本成功學的書,三個小時的飛行途中翻閱起來。我已經是古稀之年,從來沒有想過人生的成功之道,也沒有制定過人生的遠大目標。總覺得人生苦多,走過來不容易,該做的事兒要做,不該做的事兒不做,就這麼簡單。可看了這本書,才覺得原來我也是成功之人。主動被動的電視出鏡率、虛實難分的繁多頭銜,不知不覺獲得的大小獎項,都是成功的標誌。這些眼花繚亂、撲朔迷離的成功標準,我自己都越看越糊塗。不過我要當成功之人,還要做一件丟臉的事。要把我同領導、明星、名人的合影照片、還有我個人出書時讀者排隊簽名的圖像要在網上曬一曬,但我實在沒有這個膽量和勇氣。我不反對成功之道,古今中外都有成功之人,但標準不是出鏡率,頭銜多少,獲獎次數。成功的前提,第一是天資,先天不足,後天難補,人與人之間的天資是不相同的。第二是勤奮,勤奮是一切成功之母,一切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第三是機遇,機遇是客觀存在的,機遇往往是為有準備的人提供的,但不期而來,也難以碰到。

有人說現在寫書的比讀書的還多,這話太過於誇張。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書出了很多,到處都是書。有的作家短篇不過夜,中篇不過周,長篇不過月,一年出三本書的真不少,十年出十本書的也不少見,真可謂著作等身。出書多不是壞事,但更好的事是出經典之作。所謂經典之作,應該是經過歷史檢驗,受到萬口傳誦、眾手捧讀。天才的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的詩作,千餘年來成為全國喜聞樂見之文,雅俗共賞之書,街談巷議之姿。在古今中外眾多的長篇小說中,《紅樓夢》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最傑出、最普及的中國小說。這部創作於18世紀的小說,描述的是一個大家族的衰微過程,刻畫了421個人物,女性189個,男性232個,俄國、法國的小說都沒有超過這個數字,是世界小說之最。這些男女老幼、主子奴才,眾多人物,五行八作,應有盡有。作者能夠寥寥數語,使人物活靈活現,令讀者永遠難忘,我看至今中國沒有哪個小說超過它。在中國的歷史上,政治學家、思想史家、歷史學家、文學大家出版的著作汗牛充棟,它們中不少著作影響了中華民族政治文明、社會進步和文化復興: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等。讀這些書與文,跨越遙遠的時空,重回歷史的現場,觸摸神秘的感性。

聽說空氣污染,交通擁堵,情緒急躁,是城市病。看來多數城市都有病,有些城市病得還不輕。治這種病的醫院可能是政府大院,那醫生不用多說,肯定是帶「長」的那些,他們壓力巨大,值得同情。我發現大城市還有一個毛病,印刷機每天都不停地轉動著,成噸的紙被印上無聊的無病呻吟的,玩世不恭的低級的文字售於人間,那麼多人還津津有味的看著。不少作家的創作是一種商業行為,以短、平、快的方式,描准網路、微信、小報、小刊只求一日之壽命,「速成」的作品,決定「速消」的命運。那些披著書籍外衣,滿紙寫著花言巧語、輕蔑粗鄙的發泄;歪理邪說、好高騖遠的胡言;賣弄風騷、淫穢放蕩的亂語之書,居然高踞在書架上。這些讓你異化的東西和空氣中的霧霾有什麼區別?一個污染肌體,一個污染靈魂。這些書還有市場,可能是今天的「慾望社會」里,相當多的人抱著窺探的心態,帶著獵奇的目光,剛好正中下懷。少數明星也跟著投其所好,為了獲得曝光率和知名度,把自己的部分隱私「讓渡」給讀者和網路,「花邊兒」被炒成大塊新聞。如今社會,便捷的科技設備,安全的管理需要,幾乎處於無所不在的被拍攝的狀態。普通百姓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牢記著關好門,拉好窗帘,甚至還別忘了關燈。只有那些有強烈慾望一夜成名的人,在網路上爭奇鬥豔。安靜是浮躁的對立,而浮躁是追逐的慾望,安靜是生命的力量,也是生命的藝術。歷史上,那些經典的作者,沒有金錢的刺激,沒有女色的誘惑,沒有鮮花的慰藉。他們學問上追求著真、道德上追求著善、言行上追求著美。在一部大作誕生的過程中,常常沐浴更衣、焚香獨守,使自己處於一個超然的空間,以擺脫世俗之憂,求得一種安靜。

現在,在城市裡,多數人生活在競爭的環境里,要就業,要消費,要交際,生活節奏快得追不上時間,用不夠時間。住房問題,職場晉陞,錢財積累,子女教育,工作壓力,使得許多人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些是發展中必然出現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也得需要更好的發展。現代社會,市場經濟,你爭我奪,衝刺般的財富賽跑,把賺錢作為主要目標。在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汽車,比財富,比職稱,比來比去,把每個人的慾望充分調動起來,都算計著我要得到多少。如果慾望受到了阻撓,變得心懷怨憤,看四周用一種惡毒的眼光。貧窮的時候能得到一點就滿足,貪慾卻要的是一切東西。職務要升得更快,房子要換得更大,財富要聚得更多,過頭的慾望如一團烈火,有時候也把自己燒死。最高貴的心是最平常的心,享受自己的生活樂趣,不與別人的財富做比較,知足是最好的財富,而且不怕被人拿走。經濟發展可以改變生活質量,但未必能催生出輕鬆的快樂。我覺得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麼比別人更幸福,幸福也就離你遠去,永遠得不到幸福。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同樣能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一個國家的命運,也能凈化整個社會環境。好的書是高尚忠誠的情感紐帶,純真的思想,美好的人格如同仁慈的天使,凈化靈魂,激勵行為。

智慧

幾千年來,人類保存智慧的最好辦法是利用了文字,把腦海里的記憶搬到紙面上,形成書籍。宋代詩人黃山谷說「三日不讀,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是指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而這個優雅不是指體態之美,是指一個人的品行修養和內在的心靈之美。「面目可憎」,也不是指面部的醜陋,醜陋的臉孔有時也會有與眾不同的動人之美,美麗的面孔有時也會令人看來討厭。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們的感情和氣質,使人變得高尚、誠實、謙虛。一本好書終身受用,一句名言影響一生。今天我們談論立志做事,許多人都在閱讀王國維的名作《人間詞話》。立志做大事的人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勇氣,不能有徘徊猶豫,僥倖求成的思想。今天我們探討人生價值,「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是司馬遷《報任安書》中的名句。生命的長短以時間來計算,生命的價值以貢獻來計算。今天我們討論執政理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句。政府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主持正義是政府堅定的支柱。如果你寫的書中的某一些名句、熟詞被後人稱為了格言、成語、警示語、座右銘,載入經典,廣為流傳,你可能成為了真正的大師。

當下,在大城市裡,學術會議,國學講壇,作品研討,滿屋子人很多都是大師,什麼「學界泰斗」「文學大家」「國學大師」,參會的起碼都冠以「著名」。大師之大,是因為有大學問,真學問,大智慧,真本事,大境界,好品格。大師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虛捧的,是歷史和大眾認可的。現在,真正的大師是稀缺資源,不能複製,不可塑造。我也能碰到一些憑藉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著書立說,四處奔走,開門授徒,放棄名利,埋頭苦幹的大師。歷史上的大師遺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在我們這一代不應該成為塵封的歷史,只聞大師之名,不讀大師之書,那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讀大師的書,不光是懷念思念大師,而是時代的需要,歷史的責任。最偉大的寶藏就是最完善的圖書館,在那裡你能和古今中外所有的大師神交。曾經成千上萬的讀者,帶著喜悅的心情翻閱過的大師之書,今天也許是污損的書頁,殘破的封皮,但膾炙人口的內容,不影響外表。豪華精裝,排列整齊,但內容輕薄,甚至無用之書擺在書架,有點侵佔了聖堂的感覺,就怕把合法的主人趕下無處藏身之地。愈是好書,裝訂愈是簡樸,愈是不斷重印,不斷翻譯,版藏於地球各處。在寧靜的圖書館裡,發出沙沙作響的翻書聲,那是盼望已久的最美妙的音樂。一個國家的振興,文明的傳承,要靠影響歷史的經典啟蒙與燭照。郁達夫說,「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西漢文學家劉向說,「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慾望帶來的憂鬱之病、嫉妒帶來的憤恨之病、虛榮帶來的煩惱之病、貪婪帶來的思慮之病,都是現代社會的心病。病根是自己太愚,就像和白痴生氣,快把自己變成白痴。要讀書,多讀書,善讀書,讀大師經典可以醫愚。使你內心強大起來,守護好自己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財經大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TAG:雲南財經大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