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敬畏上帝的敬拜

敬畏上帝的敬拜

舊約告訴我們,自從人類的始祖墮落後,唯有借著流血,人才能來到上帝面前。對以色列人而言,獻祭和敬拜是一樣的意思。我們在《歷代志上》第十六章29節讀到「拿供物來奉到祂面前」,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正是:你不能不帶供物就來到上帝面前。此模式可一路追溯到人類最早的祖先,正如我們在該隱和亞伯的事件中所看見的(參創四)。

這個獻祭體制在救贖歷史上繼續發展,並且成形於《利未記》中;這卷書以巨細靡遺的方式記載相關的律例和規定。我們在此看到上帝借著多層複雜的儀式,來引導祂的子民敬拜祂。只有潔凈、無瑕疵的動物,才能拿來獻祭。只有上帝指定的祭司,才能站在上帝和祂百姓的中間。只有大祭司能在至聖所獻上最大的祭,而且他只能在贖罪日獻這樣的祭,此外,他只有在正確地沐浴、著衣後,才能獻上此祭。大祭司必須遵循精心安排的順序獻祭,並且不能出一絲差錯(參利十六)。

這一切是為了時時提醒人們想起上帝的聖潔和人的罪惡。人如果沒有認真注意這些細節,又不願堅定地順服上帝的指示,那麼,上帝就不會悅納人的敬拜。以色列人知道上帝若沒有焚燒他們獻上的祭物,就會轉而焚燒敬拜祂的人。上帝公義的咒詛阻擋我們來到祂面前,而且身為審判者的上帝也對我們懷著忿怒。因此,中保的介入是必要的,這位中保代表我們獻祭,好平息上帝的忿怒,使我們得到上帝的恩寵。舊約的獻祭體制可培養神聖的懼怕和敬畏,這點不言自明。

在新約中,上帝也要求那些以心靈和誠實拜祂的人要存有虔誠和敬畏的心。《希伯來書》的作者為舊約的禮儀律法提供了絕無謬誤的注釋。我們在《利未記》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都是為了預表只有基督能成全上帝的旨意。如同《希伯來書》所言:「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九11-12)獨一無二的耶穌基督是上帝選民的惟一救主;祂成全了以色列的種種儀式。舊約只能預表出將來的本體,但新約時代的敬拜者卻可以享受這個本體。教會擁有完美的祭物,而這個祭物使我們有更好的方式來敬拜上帝。

無疑地,由於基督的救贖之工,新約得以宣告敬拜已有徹底的改變。當本體的影兒盡消失,而預表皆成就時,基督就把《利未記》中面對上帝所產生的畏縮和恐懼,變成來到上帝面前的無畏勇氣。保羅寫道我們因信基督,就「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來到上帝面前」(弗三12)。《希伯來書》有幾處經文也呼應這個概念。這卷書的作者寫道:「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來四16)。同樣地,他也說「我們憑著耶穌的血,可以坦然無懼地進入至聖所」(來十19,新譯本)。所以,我們能做舊約信徒不能做的事——我們可以勇敢、坦然無懼地來到上帝面前。但是,我們能這麼做,完全是因為基督的受難和祂所流的寶血。

因此,從某個層面來看,《利未記》中所有的禮儀律法對基督徒而言已經廢棄了(參來八13)。然而,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利未記》中的儀式仍和我們息息相關,我們絕不能忽視這個層面的意涵。《利未記》提供了數種神學範疇,不但能讓我們了解基督的祭司職分,也讓我們明白如何借著基督來敬拜上帝。為以色列建立獻祭體制的上帝,也在時候滿足時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祭物。因此,《利未記》所揭露的敬拜原則仍可教導我們,使我們明白基督徒在公眾敬拜時,該以什麼態度來親近上帝。

(選自作者著《虔誠敬畏——回歸改革宗的敬拜》p.153-156,陳主欣譯,改革宗出版社,標題另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訪古道 的精彩文章:

通往生命的道路:簡單,但不容易

TAG:尋訪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