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什麼是尿路感染!

什麼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UTI)

指各種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長、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見於育齡期和絕經後女性、老年男性、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根據感染髮生部位可分為上尿路感染(腎盂腎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臨床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病因以細菌感染為主,極少數為真菌、原蟲及病毒感染。在細菌感染中,革蘭陰性桿菌為尿路感染最常見致病菌,其中以大腸埃希菌最為常見,約佔全部尿路感染的85%。

發病機制1.感染途徑

上行感染,約佔尿路感染的95%。

2.易感因素

女性容易發生感染;

不潔性活動;

尿路梗阻,妊娠壓迫,前列腺增生,過度憋尿;

疾病機體免疫力低下,神經源性膀胱;

醫源性因素。

床表現

1膀胱炎

約佔尿路感染的60%以上,致病菌多為大腸埃希菌,約佔75%以上。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適、下腹痛和排尿困難。尿液常渾濁、有異味,約30%可出現血尿。一般無全身感染癥狀,少數患者出現腰痛、發熱,但體溫常不超過38.0℃。

2腎盂腎炎

如患者有突出的全身表現,體溫>38.0℃,應考慮上尿路感染。分為急、慢性腎盂腎炎。

1急性腎盂腎炎

可發生於各年齡段,育齡女性最多見。通常起病較急,在全身癥狀(寒戰、發熱、腰痛、噁心、嘔吐等)出現同時會伴有泌尿系統癥狀,老年人表現不典型,可僅表現為納差、淡漠、譫妄等。而體格檢查中會發現一側或兩側肋脊角或輸尿管點壓痛和(或)腎區叩擊痛。

2慢性腎盂腎炎

半數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腎盂腎炎病史,後出現程度不同的低熱、間歇性尿頻、腰痛及腎小管功能受損表現(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病情持續可發展為慢性腎衰竭。急性發作時患者癥狀明顯,類似急性腎盂腎炎。

3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

是指留置導尿管48小時內發生的感染。全身應用抗菌藥物、膀胱沖洗、局部應用消毒劑等均不能將其清除,最有效的減少導管相關性感染的方式是避免不必要的導尿管留置,並儘早拔除導尿管。

治療一般治療

急性期注意休息,多飲水,勤排尿。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顯者,可口服碳酸氫鈉片1g,tid,以鹼化尿液、緩解癥狀抑制細菌生長、避免形成血凝塊。

抗尿路感染藥物治療

總體原則:

選用致病菌敏感的抗菌藥物。無病原學結果前,一般首選對革蘭陰性桿菌有效的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在尿和腎內的濃度要高。

選用腎毒性小、不良反應少的抗菌藥物。

單一藥物治療失敗、嚴重感染、混和感染、出現耐葯菌株時應聯合用藥。

對不同類型的尿路感染給予不同治療療程。

綜合考慮感染部位、菌種類型、基礎疾病、中毒癥狀程度等因素。

1急性膀胱炎

短療程療法可選用磺胺類、喹諾酮類、半合成青黴素或頭孢菌素類等抗菌藥物,任選一種藥物連用3天,約90%的患者可治癒。如仍有菌尿,應繼續給予2周抗菌藥物治療。

2腎盂腎炎

首次發生的急性腎盂背炎的致病菌80%為大腸埃希茵,在留取尿細菌檢查標本後應立即開始治療,首選針對革蘭陰性桿菌有效的藥物。

病情較輕者

可在門診口服藥物治療10~14日,通常90%可治癒。常用藥物有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半合成青黴素類(如阿莫西林),頭孢素類(如頭孢呋辛)等。

嚴重感染全身中毒癥狀明顯者

需住院治療靜脈給葯。常用藥物有氨苄西林;頭孢噻肟鈉;頭孢曲松鈉;左氧氟沙星。必要時聯合用藥。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腎毒性大,應慎用。可於熱退後繼續用藥3日再改為口服抗菌藥物,完成2周療程。治療72h無好轉,應按葯敏結果更換抗菌藥物,療程不少於2周。

3複發性尿路感染

包括再感染和複發。

(1)再感染

治療方法與首次發作相同。

(2)複發

複發且為腎盂腎炎者,特別是複雜性腎盂腎炎,在去除誘發因素(如結石、梗阻、尿路異常等)的基礎上,應按葯敏選擇強有力的殺菌性抗菌藥物,療程不少於6周。反覆發作者,給予長程低劑量抑菌療法。

4無癥狀菌尿(ASB)

(1)推薦篩查和治療的人群:孕婦以及接受尿路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2)非妊娠女性及老年人常出現無癥狀菌尿,但不推薦對其進行治療。

(3)不推薦對無癥狀的下列患者進行菌尿篩查和治療,包括:患糖尿病的女性,健康的男性,有長期護理設備,留置導尿管、腎臟造瘺管或輸尿管支架管,脊髓損傷和念珠菌尿的患者。

5妊娠期尿路感染

宜選用毒性小的抗菌藥物(阿莫西林、呋喃妥因或頭孢菌素類等)。孕婦的急性膀胱炎治療時間為3~7日。孕婦急性腎盂腎炎應靜脈滴注抗菌藥物治療,可用半合成廣譜青黴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療程兩周。反覆發生尿感者,可用呋喃妥因行長程低劑量抑菌治療。

用藥注意事項與患者教育

(1)根據尿培養結果選擇對致病菌敏感、泌尿道濃度高、不良反應小的抗菌藥物;經驗性用藥有頭孢氨苄、阿莫西林、喹諾酮類、TMP/SMZ等藥物。

(2)有尿路刺激癥狀但尿液常規監測及尿培養陰性時,需考慮有無焦慮抑鬱等其他因素導致的下尿路癥狀。

(3)尿路感染的預防

多飲水、勤排尿,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注意會陰部清潔;

盡量避免尿路器械的使用,必需應用時,嚴格無菌操作;

如必須留置導尿管,前3天給予抗菌藥物可延遲尿路感染的發生;

與性生活有關的泌尿系感染,應於性交後立即排尿,並口服一次常用量抗菌藥物;

膀胱-輸尿管反流者,要「二次排尿」,即每次排尿後數分鐘,再排尿一次。

(4)使用抗菌藥物前詢問過敏史;服用磺胺類藥物時應多喝水;治療中監測血常規的變化;服用呋喃妥因、磺胺類藥物需根據腎功能調整劑量;喹諾酮類禁用於18歲以下兒童。

來 源:葯圈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聚點 的精彩文章:

一根香蕉一勺蜜,懶人減肥專用蜜方!
6類人最容易得糖尿病!9個技巧把好血糖關

TAG:星聚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