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香港春拍回眸
《中國美術報》第106期 藝術財富
2018年香港春拍的重要專場均已結束。雖然沒有多少驚喜出現,但這種波瀾不驚也造就了清晰的市場格局:「亂戰」的局面沒出現,各家拍賣行更加重視經營自己的優勢板塊。這種現象無疑有一定代表性,同時也提醒我們:如何在需要循規蹈矩的年頭深耕細作,是藝術品經營者不斷思索的問題。
趙無極的作品《26.04.62》,成交價 8526.35 萬港元
繼續挖潛「趙無極」
在香港拍賣市場,「趙無極」無疑是最值得深度挖潛的對象,作為「旅法三劍客」作品上拍量最大的拍賣行,蘇富比香港在兩個現當代藝術專場中共推出92件拍品,斬獲10.4億港元的成交額。其中,趙無極的作品《26.04.62》以8526.35萬港元成交,創造了其「狂草」時期作品的最高價紀錄。
作為吳冠中作品拍賣的主要陣地,在保利香港26件超1000萬港元成交的拍品中有三件為吳氏手筆,但趙無極「甲骨文」時期的代表作《大地無形》卻成為了保利香港成交價最高的拍品。該作以6500萬港元的報價起拍,最終以1.829億港元成交。在嘉德香港,趙無極作品同樣敢稱最貴,《25.06.86桃花源》以4387萬港元成交,由華人藏家競得。
伴隨著亞洲藏家口味的多元化,香港拍賣市場中的「明星」越來越多,如劉煒、白髮一雄、勞森伯格,甚至是初來亞洲市場「試水」的盧西奧·封塔納。但對拍賣公司來說,趙無極是其中最特別的「港澳通行證」,有了他,似乎就能撐起一個專場。
古董依舊是熱門
隨著歐美老一輩亞洲古董藏家的老去以及其市場內亞洲藝術珍品資源的枯竭,連結中國內地和歐美市場的香港的地理優勢就顯得更加非同一般。
據統計,本季蘇富比香港兩件超過2億港元成交的拍品均來自古董板塊。在成交前30的名單中,有7件是來自於此。其中,明宣德時期御制《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十卷)以2.388億港元成交。清代畫家錢維城的《台山瑞景》以1.467億港元成交。
錢維城的《台山瑞景》(局部),成交價 1.467 億港元
蘇富比拍賣行展示明宣德制《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該拍品成交價為 2.388 億港元
在瓷器方面,價格最高的是清康熙粉紅地琺琅彩開光花卉盌,它以2.388億港元成交,創造了康熙瓷的世界最高價拍賣紀錄。清乾隆黃地青花穿花龍紋天球瓶以7058.65萬港元成交。
清乾隆黃地青花穿花龍紋天球瓶 成交價 7058.65 萬港元
對於蘇富比香港來說,兩三年內連續推出多件古董精品,顯示出其貨源豐厚的優勢和良好的節奏把控力。這也為該拍賣行打造了「年年有好貨」的形象。很多業內人士認為,蘇富比深諳「定義尖貨」的意義和價值。但確保在品類有別的基礎上,按部就班地徵集價值連城的拍品,鼓動市場信心吸引買家競投,並確保賣家收益,這需要拍賣行在經營上的精確把控。
目前,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下生存,讓已在香港站穩腳跟的中國內地拍賣行時刻感受到壓力,保利香港的應對策略似乎最為有效。是次春拍,保利香港繼續主打「玫茵堂藏品」專場,並在三大古董專場推出321件拍品,總攬2.3億港元。其中,清乾隆紙本墨彩描金七佛偈唐卡(六張)以2124萬港元成交,奪得古董板塊頭籌。
精心推出的「黑馬」
蘇富比香港「中國書畫」專場共有94件拍品亮相,是典型的大專場。但拍品數量多並不意味著其中不會冒出「關鍵詞」。以2881.35萬港元成交的蘇曼殊的作品《曼殊上人墨玅》(冊頁)即被視為本季春拍中的一匹「黑馬」,但它的橫空出世並非毫無由頭。
據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代理主管葉卓敏在拍前透露:「2018春拍中將有一些從未在市場中曝光的部分作品面世,(它們的出現)有賴於蘇富比拍賣與全球收藏家之間多年來的深厚關係。」這印證了蘇富比會在大拍中推出本不受關注,卻可能獲得高價成交的拍品,低價上拍是策略之內的動作。
《曼殊上人墨玅》極有可能是此類營銷戰術實施的成功案例。姑且不論這件作品是否為大幅度溢價成交,《曼殊上人墨玅》本身具有豐厚的史料價值。因為34歲時英年早逝,蘇曼殊存世作品數量很少,該冊頁收錄其作品22幅,尤其珍貴。在其去世後的第二年,蔡守、李根源為他出版《曼殊上人墨玅》,並且保有黃賓虹(簽書)、章太炎、沈尹默等人的題跋。一本厚厚的名人手跡冊,拍前最高估價僅25萬港元,「低調」得讓人生疑。
蘇曼殊? 曼殊上人墨玅
成交價 2881.35 萬港元
可以說,香港拍賣市場已經被人們分析得很透徹了,真正的「黑馬」幾乎不存在。諸如《曼殊上人墨玅》這樣的作品會不定時地出現在每季香港大拍的不同專場中。即便葉卓敏認為這件作品的高價成交是個「大驚喜」,蘇富比香港拍賣行難道真的對這樣一大筆高額收入沒有預期么?


※從呈現科技到回歸人文——MoMA舉辦「存在:新攝影2018」展
※繼張班偉業?開哥麥先河——鄭和七下西洋
TAG:中國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