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在你看到《頭號玩家》的摩托車時,可還記得30年前的這部作品?

在你看到《頭號玩家》的摩托車時,可還記得30年前的這部作品?


作者:金田正


封面:《AKIRA》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恰好今年是《AKIRA》動畫版上映30周年,就讓我們重新了解一下這部經典名作。


近日,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頭號玩家》在國內上映,票房火爆。相信看過電影的觀眾,一定會對影片開頭那輛風騷酷炫的紅色摩托印象深刻。那輛別具一格的紅色摩托,是片中女主角心愛的裝備,也是這部「由彩蛋組成的電影」中所致敬的名作的彩蛋之一。它的出處正是大友克洋的名作《AKIRA》。比起影片的劇情,劇中2040年代的青少年還能記得將近六十年前的《AKIRA》這點說不定更感人一點。恰好今年是《AKIRA》動畫版上映30周年,就讓我們重新了解一下這部經典名作。



電影《頭號玩家》中女主角駕駛的摩托車。



《Akira》中金田駕駛的紅色摩托車。




說到《AKIRA》這部作品,Anitama新聲的讀者們也許記得這麼一則新聞:去年七月,日本東京都政府大樓採用了光雕投影技術進行2020夏季奧運會的宣傳活動,在投影中出現了《AKIRA》的主角金田正太郎飆車的片段。《AKIRA》中的日本恰巧也在準備迎接2020年奧運會的到來,然而,片中的東京並沒有順利迎來奧運會,而是在這之前就被化為廢墟。這一極具魔幻現實主義氣息的宣傳活動,一時成為粉絲間的趣聞。



距離東京奧運會開幕還有147天。




《AKIRA》是漫畫家兼導演的大友克洋(Katsuhiro Otomo)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漫畫在1982年到1990年間連載,中途由大友克洋親自執導改編為同名動畫電影在1988年上映,後續又被引進到各國,在國際上得到了高度評價。可以說正是本作奠定了大友克洋在國際動畫界上的地位。



年輕的大友克洋導演



中年的大友克洋導演



故事發生在2019年,觀眾們所知道的東京已經在電影上映的1988年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爆炸化為廢墟,並引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過了31年,取而代之的是在東京灣填海造陸後建成的新東京(neo tokyo)。




主人公金田正太郎(Kaneda Shotaro)是一個飆車族不良少年團伙的頭目,成天正事不幹,帶著發小島鐵雄(Shima Tetsuo)和一干夥伴們逞兇鬥狠,胡作非為。電影的開頭,金田一夥和另一個群飆車族小丑黨(Clowns)在舊東京廢墟的公路上追逐鬥毆,為了逞強而沖在前頭的鐵雄在31年前的爆炸中心附近遭遇了白髮蒼蒼面容衰老的超能力少年26號(Takashi),鐵雄撞上26號時被彈開,摩托起火爆炸身負重傷。車禍後,鐵雄被軍方收容,在藥物激化下覺醒了超能力,故事由此展開。



馳騁在新東京的夜裡,車尾燈光划出美麗的殘像,電影的燈光效果一直被觀眾津津樂道




金田正太郎這個名字,聽著有些熟悉,其實這個名字來自於橫山光輝的《鐵人28號》的主人公金田正太郎,而兩位金田正太郎的愛車恰好同樣是紅色的。不止如此,島鐵雄這個名字,也是來自《鐵人28號》主角的朋友敷島鐵雄;而故事中反政府組織的成員龍作(Ryusaku)、負責超能力者研究項目的敷島大佐(Shikishima),在《鐵人28號》里也有同名的角色。就連故事中最大的謎團AKIRA,在軍方超能力實驗所的編號也是28這個數字,並且同鐵人28號一樣是戰前軍方留下的秘密兵器。大友克洋也說過,《AKIRA》某種意義上算是《鐵人28號》的複述。



自稱是「健康、優秀的不良少年」的金田正太郎




作為科幻設定的未來都市,新東京充滿反烏托邦和賽博朋克的各類要素。2019年的新東京是座繁華的都市,日本正籌備來年的奧運會,結束戰後時期,然而風光的背後卻是難以掩蓋不斷激化的社會矛盾。如果說劇中1988年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可以對應到二戰,那麼2019年的新東京就是戰後完成復興的日本,雖然講的是近未來的故事,但反映出來的卻是現實中已有的問題。相信對戰後日本的歷史有一定了解的觀眾,都能找到以下場面在現實中的對應。



由於稅收改革而失業的工人打出「反帝」「共斗」口號進行遊行抗議,並與軍警爆發武力衝突



以社會矛盾為養料得以發展的邪教團體、以及進行恐怖襲擊的反政府武裝。




不過,戰後日本的社會問題並不是電影的主題。實際上,《AKIRA》講的更多是「反思科技進步和文明發展對人類的影響」。在科幻文學發展的早期,對於科技進步更多的是抱著樂觀主義的態度,相信科學技術的進步能給人類帶來美好的未來。然而在科技得到充分發展的未來到來之時,人們卻陷入了幻滅。兩次世界大戰讓人類見識到軍事科技發展帶來的武器殺傷力的飛躍提升;五十年代開始的冷戰,讓全世界陷入核戰爭的恐懼中;接著是被認為毫無意義的越南戰爭,許多人開始對當下的文明產生懷疑。科幻文學開始對科技進步進行反思和懷疑,乃至否定現代工業文明。




電影《AKIRA》沒有陷入這種迷思,科技進步帶來的是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取決於人,因為人才是科技的主人,科技只是人的工具,大友克洋的這一觀點從《AKIRA》到後來的《蒸汽男孩》一脈相承。電影中,他借女主角K(Kei)說道「比如像變形蟲那樣的東西如果獲得了人類的力量的話……變形蟲不會建造房子和橋樑,只會把自己周圍的東西吞噬掉」。這句話其實是對鐵雄的諷刺,鐵雄和金田是孤兒院的青梅竹馬,金田一向爭強好勝,是飆車族小團伙的頭目,是鐵雄的最好的朋友,也是他的保護者。但是鐵雄對金田的感情卻很複雜,鐵雄受欺負時總是金田幫助他,但鐵雄想成為強者,「想要顯本事」,擺脫聽金田指揮受金田保護的弱者的角色。在得到超能力後他開始為所欲為,用超能力掃除妨礙他的人,殺害了過去的同伴,前往東京奧運會場館附近的地下秘密基地尋找31年前被凍結的AKIRA向他挑戰。


對於片中追求絕對的力量而進行超能力研究的日本,電影中給了兩次毀滅,一次毀於軍方造出的AKIRA,一次毀於在破敗混亂的社會底層成長的鐵雄,與《最臭兵器》(編劇:大友克洋)中研製細菌武器的日本同樣自食其果;痴迷於科學研究不顧後果促使鐵雄覺醒出超能力的科學家,最後死於被鐵雄引起的東京毀滅;滿腔憤怒期待AKIRA毀滅新東京的民眾,跟在鐵雄身後搖旗吶喊,最後和新東京一起毀滅;耐人尋味的是,製造恐怖襲擊的反政府武裝和吹鼓AKIRA將要毀滅世界的邪教團體,卻是由政府「最高幹部會議」的根津(Nezu)議員暗地支持的,他向反政府組織成員龍作聲稱「將要改變這座城市的,是相信AKIRA的人民」,可在最後卻開槍殺害自己的部下,帶走所有財產證明逃走,最後心臟病發橫死街頭,傷痕纍纍的龍作也望著奔向鐵雄的群眾跪倒在路邊死去;而最後竭盡所能對抗鐵雄的,居然是在鐵雄出逃後下克上,發動政變逮捕了所有最高幹部會議成員的敷島大佐。


大友克洋不希望電影太過英雄主義,而是往群像劇的方向處理。影片的最後,鐵雄的力量在與金田、軍人敷島大佐以及三個31年前的超能力者26、27(Masaru)、25(Kiyoko)的最終決戰中失去控制,三位超能力者喚醒了被封印的28號超能力者(Akira),讓他帶走鐵雄。政客和烏合之眾不可靠,科學家和軍人也不值得相信,因為人類過早得到了自身難以控制的力量只能是自取滅亡,但電影還是寄希望於有一天人類能夠進步,能夠將強大的科技運用自如又不招致禍患。「這種能量對於目前的我們而言太過巨大」、「但是總有一天,我們也能……」、「你看,已經開始了……」,在影片最後的對白中,三個超能力小孩保護了金田,把希望寄托在了金田和K身上,他們回到了城市裡,生活還在繼續;而鐵雄被四個超能力者帶走,最後的一句台詞「我是鐵雄……」和無數星體的畫面,暗示了他們或許前往了另一個宇宙。



「我是鐵雄……」




電影《AKIRA》全長兩個多小時,共計738頁分鏡,製作費用在當時突破了十億日元。作畫枚數達十五萬張左右,色彩上用了327種不同顏色,在使用賽璐珞膠片和手工調色的當時相當罕見。片中的城市以巨構建築為主,科幻感強,機械設計和人物造型都相當時髦,尤其是一身紅色衣的金田和他的紅色摩托車,堪稱本片的符號。本片中的超能力是以用於戰鬥的不可見念力為主,還有讀心、傳聲、透視、瞬移、預知夢,戰鬥設計也很時髦。本片中的醫療機械運行片段,人物轉身的長鏡頭,以及幾處背景動畫,都堪稱經典,多處精彩場面火爆的戰鬥作畫,難以細數,如果說本片是長達兩小時的作畫MAD,似乎不算誇張。電影中背景的豐富細節,對作畫水平的高要求,到最終成品的質量,在當時是超越時代,在如今也是手繪動畫中的佼佼者。片中鐵雄的大腦波形圖,也是日本動畫中較早使用了CG技術的畫面之一。



即使是如此高水準的製作,也難免有些……小失誤



某種意義上新東京本身也是電影的主角之一



頂級的作畫與場景




《AKIRA》明顯不同於其他日本動畫電影的一點,便是該片採用了先行錄音(prescoring)的製作方式,先讓角色演員配音,為不同的音速出對應的口型,然後再配合錄音進行作畫,如此一來讓畫面中角色的口型能夠符合配音台詞。要做到這點,需要龐大的預算和寬鬆的工期,十分奢侈,因此即使是現在,能夠對得上口型的日本動畫也不多見。在大友克洋看來,脫離畫面先行錄音讓台詞浸透著演員們的發想,更能夠激發演技和感情;但與此同時又會限制作畫人員的想像空間,是個雙刃劍。




《AKIRA》的配樂方面由音樂團體「藝能山城組」(Geinoh Yamashirogumi)負責。其前身是御茶水女子大學和筑波大學的合唱團體「心之會」,成立於1966年,後來在1974年改為現名。組頭山城祥二(Shoji Yamashiro),本名大橋力(Tsutomu Ohashi),除了帶領藝能山城組從事藝術事業外,也以本名活躍在生物學界,是一名科學家。(生命科學界人才濟濟啊)。在《AKIRA》的配樂創作方面,除了時間以外幾乎沒有限制,這讓山城祥二感覺就像在做夢一樣,於是盡情地創作了充滿獨斷和偏見的音樂;但又感到不安,就像蒙眼揮刀,不知是砍中了目標還是砍到了自己的腳。《AKIRA》的配樂大量使用了來自印尼的甘美朗和克恰克,節奏感極強的打擊樂與電子樂配合,以及多處人聲伴唱,充滿緊張感的喘息聲,宗教感極強的佛教經文誦讀,既傳統又前衛,創作思路上與藝能山城組在這之前的《輪迴交響樂》一脈相承,可以說是其升級版。搭配快節奏的本片,效果良好,風格獨特,也是本片的一大亮點。大友克洋認為,藝能山城組的作品包含了多種不同的音樂風格,這樣海納百川版的音樂最能接近他想像中的新東京,如果僅僅是古典樂加上合唱,對於《AKIRA》這部作品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山城祥二老師


友情提示:不要在駕駛摩托車時欣賞本片的OST。




「為什麼大友克洋的作品裡,不會出現像其他動畫里那樣的可愛女孩子呢?」相信這是不少現在回過頭去補大友克洋作品的觀眾都會有的疑問,其實不只是現在的觀眾有這樣的疑問。大友克洋就自己說過,經常被人吐槽為何要把女孩子畫成那種怪怪的樣子。其實,對大友克洋來說,受市場歡迎的那種可愛女孩並不難畫,更多的是出於對寫實的追求,因而在作品裡對亞洲人的體態特徵進行不加美化的描繪。在這點上,確實是充斥著大眼長腿美少年美少女的日本動漫中的異類。




原作漫畫長達六卷,共120話,在改編成動畫電影時,由於篇幅有限,難免要刪減改動。大友克洋自己提到,他在創作原作漫畫時會以單行本一卷為單位營造出一定程度的速度感,讓每一卷看起來都很精彩,所以在動畫化時,也是以單行本一卷的架構進行改編的。結果上,表面上是新興宗教的領袖實際是超能力者19號的宮子(Miyako)夫人變成了路人,從漫畫里的重要配角變成了背景里的邪教神婆,連帶教團其他角色的戲份也沒了;Akira在電影里也失去了完整的肉身,只剩下神經系統被保留冰凍,連帶鐵雄帶著Akira在第二次爆炸後的廢墟上建立了大東京帝國的劇情也被刪去,只剩下金田嘲諷他的一句「你現在也算是個大人物了,在這廢墟上……」;漫畫中美國派遣特種部隊潛入災後的新東京偵查,最後為了擊斃鐵雄收拾事態,又是派出攜帶生化武器的特種部隊,又是轟炸新東京廢墟,然而美帝妄圖干涉大東京帝國內政的陰謀都被粉碎,鐵雄手撕戰鬥機,扔下衛星鐳射炮砸爛美軍航母,還在月亮上揮拳打出一個大坑,結果這些精彩劇情都被刪減,美軍也沒能登場,實在可惜。



宮子夫人的教團,白幡上書「南無亞輝羅大明神」,可見劇中對AKIRA的漢字定為「亞輝羅」




大友克洋的漫畫作品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掀起的浪潮,亦影響了許多至今仍奮鬥在漫畫界一線的漫畫家們。其寫實細緻的畫風、注重透視和空間感的技法,頗具法國漫畫巨匠墨比斯的神韻,在當時深受手塚治虫影響的日本漫畫界引起了震撼,甚至有評論家以「大友以前﹒大友以後」來形容這一衝擊帶來的影響。前陣子,漫畫家石黑正數還在《聊聊「令你按捺不住的漫畫」!》中也提到了來自《AKIRA》的影響。



漫畫家石黑正數《聊聊「令你按捺不住的漫畫」!》#14




漫畫原作在1988年就被漫威公司引進到美國,發行了全彩版,1989年電影也被引進美國。由於《AKIRA》在歐美享譽盛名,早在2002年就有華納兄弟要翻拍《AKIRA》真人電影的消息,然而傳聞中的導演一變再變,電影就是遲遲沒有進展,也不知該高興還是該失落。畢竟片中預言的2020東京奧運會只剩下兩年多,如果不能在這2020前上映,不但宣傳上少了一大噱頭,想必觀影時也會少點樂趣吧,到那時人家奧運會都辦完了,再給觀眾看東京在奧運會之前被毀滅,這不是搞笑嗎。




不過,在此之前,受夠了華納兄弟跳票十多年的影迷們,終於決定「自製假藥」。於是一個名為「AKIRA Project」的項目誕生了,主創人員也是在電影行業的業內人士,從2012年起在Indiegogo眾籌網站上募集資金,其後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蒙特利爾進行拍攝,終於在2014年公開了這段長達5分鐘的「預告片」。片中甚至還還原了漫畫里鐵雄與山形和金田對峙的場面,可以說是非常走心了。在八字還沒一撇的官方真人版電影出來前,不如先來感受一下這段真愛粉的誠意之作吧。







【資料參考】



『ユリイカ』1988年8月臨時増刊號「総特集 大友克洋」青土社
夏目房之介『手塚治虫の冒険 戦後マンガの神々』築摩書房、1995年
『BSマンガ夜話 ニューウェーブセレクション』カンゼン、2004年
『BRUTAS』2007年1月1日?15日合併號別冊「新解説 大友克洋」マガジンハウス
文明科學研究所の歴史: http://www.bunmeiken.jp/history.html
芸能山城組とは:http://www.yamashirogumi.jp/aboutus/library/
[音で探る関わり] 音は身體全體で感じている:大橋力×中村桂子: http://www.brh.co.jp/seimeishi/journal/049/talk_index.html
K?sei, Ono (Winter 1996). 「Manga Publishing: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ese Book News. The Japan Foundation. 1 (16): 6–7. ISSN 0918-9580.
https://www.animenewsnetwork.com/interest/2012-04-09/akira-katsuhiro-otomo-remembers-french-artist-moebius
https://www.forbes.com/sites/olliebarder/2017/05/26/katsuhiro-otomo-on-creating-akira-and-designing-the-coolest-bike-in-all-of-manga-and-anime/#562c1d026d25




相關文章


聽國人攝影講述霸權動畫製作中的所見所聞


《機器人小寶》收視率真低還不到50%!


2018年四月新番作畫看什麼?


樋口真嗣監督為何選擇了與「暴力」的岡田麿里合作?


原畫師藤井慎吾在工作初期為何輾轉多家公司?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講道理 的精彩文章:

日本電影票房|《哆啦A夢》雙重破紀錄,獲系列史上No.1
Anitama新聲|遊戲配音現場的傳說

TAG:Anitama講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