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在吃著自媒體圈的人血饅頭?

誰在吃著自媒體圈的人血饅頭?

2018年4月19日,使用百度輸入法截圖插件截取自知乎

10億!

15億!

20億!

100億!

...

這些數字不是投資,也不是估值,更不是拍賣,而是自媒體平台對自媒體作者拿出的補貼。

月入上萬的自媒體作者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成千上萬個每月領著幾千工資的人,達成了「通過寫作、視頻製作月入過萬」的成就,有的甚至能在第三方自媒體垂直榜單上月月吃雞。

這場補貼盛宴,似乎風起於頭條的千人萬元計劃,到如今,各平台在流量分成的基礎上多多少少增加了各種原創補貼、獨家補貼、視頻補貼……

每個月初,圈裡都在討論某某自媒體提現多少,某某自媒體獲得了大魚號的萬元獎金,某某自媒體又入選了某補貼計劃,某某自媒體一天靠流量賺了幾千的廣告分成……

還有一個小道消息說,行業有高達5%的自媒體作者,都通過自媒體平台的分成月入過萬。

倘若不是監管收緊、警鐘敲響,這個春天,彷彿還要繼續一次又一次的花開……

丟失的品牌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同樣的粉絲量,公眾號投一次廣告要那麼貴,其他平台投起來就像外賣里配送的小菜小料。

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點,是因為一個優質的公眾號擁有的是忠誠的粉絲,而不是靠著智能推薦而來的看客。換句話說,就像微信公眾號平台的廣告語「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一樣,公眾號在粉絲心裡已經是一個小小的品牌

而很多依靠智能推薦的自媒體平台表面上是給了自媒體作者很大的流量、很多的廣告分成,實際上所有的流量都在平台的手裡,自媒體作者無法預估自己的下一篇文章能獲得多少流量、多少分成,又能轉化幾個粉絲

這就導致很多看似收入不錯的自媒體作者,實際上是在為平台努力打工,而不是為自己的品牌積累資產,幾乎沒有粉絲黏性,甚至有時候發出的文章,自己的粉絲都不一定看得到。

沒有品牌,就沒有附加值,就難以通過別的方式增加自己的收益,用創投圈裡的一句話講,你的項目沒有護城河

如果把平台看成競爭的市場,你的賬號隨時可以被其他自媒體賬號取代,扮演投資人角色的平台,可以隨意分配流量,反正「創業項目」足夠多,「創業者」也足夠多。

這也是微信和微博能夠形成很多大號、大V,而其他平台很難形成大V的原因,這樣看來,微博還是非常大方的。

在吃人血饅頭?

目前,主流的自媒體平台和短視頻平台的演算法側重點,都在於「推薦」,打開APP顯示的是推薦欄目,看完了或者不喜歡,下拉刷新繼續看推薦。短視頻更是從打開看推薦大廳的視頻,一直看到不想看為止。

側重推薦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削弱了粉絲對賬號的關注,除了微信訂閱號之外,幾乎沒有人在其他平台上翻閱自己所訂閱賬號的歷史內容。

相較之下,快手有一點比較好,關注入口足夠簡單,賬號內容性質也比較單一,魔術、趕海、釣魚,不論吃喝玩樂都是單一的,有的小團隊甚至在製作連續短劇。而且,快手的直播功能,也能增加黏性與互動。

在另一內容維度,知識問答平台上,這一特點也非常明顯,例如知乎,表面上關注了一個賬號能夠便捷獲取他的內容,但實際上這些「內容」來自於被關注人的點贊、關注、評論等等,各種內容來源非常之混亂

表面上,這增強了被關注著的影響力,實際上卻是大大弱化了被關注者的品牌,把你從未見過的作者的內容強行塞進了你的信息流。

這一策略,微博也在有意無意地增強著,不知是基於什麼邏輯考慮的。不過也無所謂,反正微博的信息流被吐槽的也不止這一次了。(還我時間軸!)

打造一個自媒體品牌,粉絲黏性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平台是在幫你成長還是吃你的人血饅頭,沒有品牌,等平台這個內容工廠不行了,自媒體小工們就要面臨下崗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融資成功的大號都誕生於微信和微博,而不是在其他平台上的原因。

被平台投資的除外,那是從工廠小工變成了廠長的乾兒子

------END------

輿公說|[一個有態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輿公說 的精彩文章:

TAG:輿公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