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部分國人妄自尊大在顯著滋生 出現種種亢奮和衝動性表達

部分國人妄自尊大在顯著滋生 出現種種亢奮和衝動性表達

吳波:發展新高度語境下的辯證思維

這個春天的中美關係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中國在經歷了「挨打」「挨餓」之後,確實進入了如何解決「挨罵」的歷史階段。在國人諸多看法中,有一種「如果中國不這樣,美國就不會那樣了」的論點具有較強代表性,有深入辨析的必要。

縱觀世界歷史,中國曾長期領跑,只是在近代落伍並飽受西方列強欺凌。而對西方來說,其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的思維一直未曾改變。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加速,西方焦慮且複雜的心態更是越來越充分地展現出來,諸如「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和「中國責任論」不絕於耳就是典型例證。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綜合國力迅猛提升的這一事實,無疑是西方增強對中國壓力的主要原因。由此,當下中國所面對的挑戰就具有濃厚的客觀性和必然性色彩。換言之,此時的中國即使不作任何表達,無論抬頭低頭,西方都會清晰地感受到中國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過程中,越來越強勁有力的腳步聲所帶來的思想壓力。

當然,主觀性的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對於這一因素,需要作辯證的分析。在這一因素的構成中,一方面是民族復興大業的巨大成就所激發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基於這一心態,面向未來作出的戰略籌劃只要是從實際出發就無可厚非。這就如同老百姓過日子的期許和打算一樣。

主觀性因素中還有這樣的一些構成,即對中國成就滋生出一種過度感受,似乎中國登上世界中心就在今朝,種種亢奮和衝動性的表達蘊含了顯著的妄自尊大的意味。這不僅給西方樹立了攻擊的靶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社會輿論。究其根底,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兩極相通,歷史上不乏其例,並且也有著清晰的投機邏輯。在他們內心深處,只要是民族立場和肯定性表達,似乎再過度也不為過。對於這樣一些人的論點,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和警惕。民族立場當然沒有錯,但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的原則和方向,更不能只有立場而無思想。這兩點之所以都需要在當下作出重申和強調,是因為民族復興是以社會主義這個新的文明類型的成熟為標誌的,是因為中國的任何態度和作為都不能離開對正處於大變革之中的世界歷史進程的深刻把握。

一段時間以來,西方有人認為中國在處理對外關係時發生了重大調整,呈現出「咄咄逼人」的勢頭。這一具有明顯主觀性的看法,不是出於意識形態偏見,就是缺乏對中國的足夠認知。和平發展是中國道路的基本構成,這條道路不會因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而改變。任何片面性的理解或是將之歸為階段性的策略安排,都脫離了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基本框架。

不過,無論從任何角度看,中國現代化躍升到的這個嶄新高度都呈現出歷史分水嶺意義。這就必然提出了辯證法的強化:一方面,在處理國際矛盾關係時,在堅持和捍衛正義原則的基礎上仍然需要堅持「有所為」的基本立場,並增強辯證把握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隨著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越來越紛繁複雜,中國應在進一步努力解決自身現代性問題的同時,高度關注全球性問題這一共同挑戰,竭盡全力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這既是社會主義中國別無選擇的使命,也是社會主義中國至高無上的光榮。(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評價研究院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斯里蘭卡總理:就像一帶一路 日本人也在斯採取重大舉措
印度戰略家仍在猶豫:平衡或遏制中國是否應作為戰略目標?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