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和魏徵因何反目成仇?

李世民和魏徵因何反目成仇?

原標題:李世民和魏徵因何反目成仇?


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徵是名垂青史的明君賢相,一個度量寬宏、善於納諫,一個忠心事主、不畏風險,兩人演繹出了一段相得益彰的君臣佳話,在「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但從前到後細細捋捋兩人的關係,感覺還是挺複雜的。


唐太宗李世民


敵我對立關係。魏徵早先不是李世民的手下,反而是李世民的死對頭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富有謀略的魏徵曾經多次勸說李建成及早動手,剷除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一黨被剿滅,魏徵也被抓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責問他為何要離間他們的兄弟之情,魏徵毫不畏懼地說:「太子如果聽了我的話,怎麼會有今日的災禍!」李世民對他的品行、氣節和能力都很欣賞,非但沒有怪罪,反而好言好語地勸說開導他,讓他為朝廷效力,從此魏徵就成為唐太宗身邊的重要人物。



唐朝諫議大夫、侍中魏徵

明君諍臣關係。李世民當皇帝後,魏徵先後擔任過諫議大夫、尚書左丞、秘書監、侍中等官職,每個崗位都幹得勤勉敬業,政績突出,但他最出名的還是敢於進諫。史書記載他一生向唐太宗進諫200多件事,數十萬言。像他寫的《諫太宗十思疏》,一下子就指出了皇帝10個方面的過失,而且言辭激烈、態度剛硬。好在李世民度量大如海,雖然有時也很生氣,但最後想明白了、消氣了,還是會接受魏徵的正確意見。正是有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這樣一批名臣輔佐,李世民才能開創一代盛世。



互為成全關係。對於李世民來說,有了魏徵這樣一個耿直敢言、批評皇帝不留絲毫情面的大臣,就更加凸顯了自己從善如流的氣量、胸懷,要的就是「我比其他帝王強」的效果。對於魏徵來說,有李世民這樣一個氣量如海、從善如流的皇帝,他的剛正、敢言才有用武之地。換做別的皇帝,他早就被「咔嚓」了,哪還來的千古君臣佳話。而且李世民越賢明,越說明魏徵當年棄暗投明的正確性。這一點好像能為他一生換過五個主人做出些解釋。



衡山公主

反目成仇關係。公元643年,魏徵病逝,李世民很傷心,五天沒有舉行朝會。可是沒過多久,李世民卻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讓人把魏徵的墓碑推倒並砸毀,並且解除了自己女兒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魏書玉的婚約。李世民這麼大變臉,主要是因為魏徵死後不久,太子李承乾和大臣杜正倫、侯君集捲入了謀反事件。而魏徵是太子的老師,杜正倫、侯君集是魏徵大力舉薦的人,李世民覺得魏徵有結黨營私的行徑。恰好這時還有人舉報魏徵生前給皇帝寫的諫文奏章都給朝廷史官看過,這讓李世民覺得魏徵是在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這些事一疊加,盛怒之下的李世民才有了搗毀魏徵墓碑的命令。


好在李世民是個英明之主,後來出征高麗不太如意,又念起魏徵的好來,派人重新給他立了墓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缸 的精彩文章:

奇女子為大唐江山出生入死
「倆門神」是《隋唐演義》中的真好漢

TAG:老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