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肝門膽管癌平均生存期才12個月,肝門膽管癌需要化療嗎?

肝門膽管癌平均生存期才12個月,肝門膽管癌需要化療嗎?

肝內膽管細胞癌(ICC)是人類相對少見的惡性腫瘤,我國尚無全國性ICC的發病資料。 我國的膽管癌患者佔全世界的55%。考慮到ICC在膽管癌中的佔比,那麼我國的ICC患者基數也是相當龐大的,因此深入研究ICC對我國有特殊的意義。肝門膽管癌平均生存期才12個月,延長患者的生命薇主要的治療手段。

肝內膽管細胞癌(Icc)是指起源於二級膽管及其分支上皮的腺癌。ICC約佔肝臟原發惡性腫瘤的10%-15%。 ICC是發病率僅次於肝細胞肝癌的肝臟原發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ICC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多數患者發現時已失去手術時機,因此對ICC 的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早期無明顯癥狀,經常在肝功能異常時行影像學檢查偶然發現肝臟腫塊。即使腫瘤大小已達5-7cm,仍約有1/3病人無任何臨床癥狀。癥狀出現時包括:腹部不適,嘔吐、夜間盜汗、乏力等全身癥狀。僅有約10%-15%患者因瘤栓阻塞膽管或轉移淋巴結、腫瘤自身壓迫膽道引起黃疸,極少見發熱、白細胞升高。偶可觸及右上腹腫塊。

外科手術是延長ICC患者生存期的首選治療方式。根治性手術切除範圍取決於癌腫的部位與大小,方式包括左、右半肝切除、左、右肝大部切除、肝葉楔形切除、肝段切除等。根治性手術切除術可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而行姑息性外科切除、保守治療及未治療者均無5 年生存者。ICC具有淋巴侵襲性,較易發生淋巴結轉移。

研究表明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與手術當時腫瘤的分期、淋巴結轉移、血管侵犯、腫瘤的數目有關。ICC術後複發率較高。血管侵犯、淋巴結轉移提示術後複發的可能性較大,而腫瘤大於5cm、腫瘤數目、血管侵犯以及周圍神經侵犯則提示容易早期複發。因腫瘤體積較大或位置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可先行藥物化療,使腫瘤降期後再行相關手術治療。 影響ICC的治療效果和複發的因素爭議較多,且ICC患者發現時多已失去手術時機及術後複發率高。因此臨床醫生應選擇合適的輔助治療方式以達到治癒或減少複發的目的。

化學藥物治療

單純化學藥物治療應用於ICC的效果並不佳。因為ICC是乏血供的腫瘤,癌灶很難達到有效的藥物濃度,術後輔以化療要比單純手術效果更好。病人術後化療並無明確標準, R0切除或未發現明確轉移者可不化療,存在淋巴結轉移和(或)血管侵犯時則需行化學藥物治療。單純化學藥物治療主要應用於有肝外轉移、失去其他治療措施可能的患者。因為此時化學藥物治療成為延長患者生存期的可能途徑。

中藥治療

近年來中藥在抗腫瘤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幾十年在,醫學界對於癌症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而在1983年北川勛發現人蔘皂苷Rh2後,一切都變得明朗起來。9月16日,中央電視台發現之旅頻道《紀錄東方》欄目播出了《百草之王的饋贈》,探秘了人蔘皂苷Rh2近年來研究的成果。

現代中藥人蔘皂苷Rh2,是人蔘中抗癌活性最強成分,人蔘皂苷Rh2現發現已有40餘種,其中人蔘皂苷Rh2抗癌活性最強。人蔘皂苷Rh2屬於人蔘二醇組皂苷,是人蔘皂苷Rg3脫去一個配糖基的次級皂苷。人蔘皂苷Rh2小分子、脂溶性一般,易透過血腦屏障,生物利用度高,與化療聯合應用後呈現協同作用,可以逆轉腫瘤耐藥性,發揮更為明顯的抗癌作用。抑制腫瘤增殖,誘導凋亡與分化。

本病惡性度高,預後不佳,少有長期生存者。未行手術治療者,ICC預後極差,幾乎沒有生存期超過3年者。手術治療後患者的3年生存率也僅為40%-50%。與其他肝臟惡性腫瘤相比,ICC意味著生存期短、切除率和治癒率低。此外,ICC的大體分型與腫瘤預後相關,管周浸潤型預後最差,腫塊型次之,管內生長型最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無價 的精彩文章:

肝癌患者在術後究竟還能活多久呢
得了胰腺癌真的就活不過一年嗎?

TAG:健康無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