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鐵腕皇帝因何招來這麼多罵名呢?

鐵腕皇帝因何招來這麼多罵名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長期受《童林傳》《彈指驚雷》等作品中,都把雍正的繼位寫成由國舅隆科多將康熙遺詔中的「傳位十四皇子」改成「傳位於四皇子」, 特別是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種說法和對雍正的各種罵名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那麼,這位在歷史上懲治貪污腐敗的鐵腕皇帝,為何遭到了這樣的抹黑呢?

雍正即位長期以來在民間有種種傳說,篡改遺詔最為盛行。要知道,康熙遺詔是用漢字和滿文寫成的,繁體中「於」作「於」,以十改於具有絕對的難度。可以毫無疑問的說,修改詔書說,純屬子虛烏有。篡詔奪位的種種傳聞,無非出於政敵的中傷。雍正繼位,從那繼位那天開始,到現在近三百年各種罵名都沒有停,在民間流傳開來。他到底因何招名呢來這麼多罵?據正史記載,雍正在位時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他設立軍機處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

康熙晚年吏治腐敗朝廷內貪污成風,大小官員都以借款的名義私自動用國庫銀兩竟高達上千萬之巨,雍正發現康熙留給她國庫的銀兩隻有800萬兩,雍正為了大清的運轉,他決定從整治吏治開始,清查賦稅,對貪贓枉法官吏抄沒家產,甚至處以斬刑,對畏罪自殺者,向嫡親子弟及家人追索問罪。

雍正為了給其他官員起警示作用,在對貪官執行死刑時常組織官員到現場觀摩,他認為現場警示教育比讓官員學習論語管用的多。官場風氣迅速扭轉,甚至出現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局面。

到雍正晚年國庫庫銀達6000萬兩,此舉實在是造福百姓的政績,結果沒有想到雍正大張旗鼓的懲治貪污腐敗徹底得罪了王公大臣,不僅落得抄家皇帝的稱號還多了一項罪名就是貪財好殺。

由於滿朝文武沒有幾個可信任的人可用,雍正設立了蜜折制度,在各朋黨都遍布耳目的情況下,雍正想通過廣泛的密折制度了解下情,這在當時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除掉了年羹堯等人,結果卻落得個誅殺忠臣的罪名。

雍正面對種種誹謗,終於下了狠心,他決定要將政敵八王黨一網打盡。皇八子先是被安撫,封為廉親王,後被削宗和圈禁,並被改名為阿其那,意為待宰的魚。皇九子被發往西寧,後被削室籍和圈禁,並被改名為塞思黑,意為討厭的人。皇十二子被降爵,皇三子也被革爵圈禁。當然雍正的做法只是給他的罪名再加了兩條,弒兄屠弟。

一心想證明自己是一個好皇帝的雍正,落得累累罵名,連雍正徹夜批折民間都說成是,雍正是因為做了虧心事怕鬼,所以才夜不能眠。

不久後發生的曾靜投書案,更刺痛的雍正的心,雍正六年9月26日,川陝總督的門前一個書生攔下了岳鍾琪的轎子,給他遞上了一封勸服謀反的信,上面羅列了雍正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宇十項罪名,譴責雍正是一個失德的暴君,人人皆可反之。岳鍾琪馬上報告給雍正,並查出幕後主使人是一個窮鄉僻壤的讀書人曾靜。隨後更發現,這些謠言來自流放了的八阿哥九阿哥的門人。

這封信深深刺痛了雍正的心,為了徹底消除民間對對他的流言蜚語,雍正決定這個案件要出奇料理,於是他親自編撰《大義覺迷錄》,一邊論述清朝的正統性,一邊逐條的辯駁謀父逼母等十大罪狀。要求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冊認真學習這本書。

為了擴大影響,要求投降了的曾靜,到全國各地巡講,現身說法雍正的英明,痛斥自己不明真相,以至於自己犯下如此錯誤。結果沒有想到此舉沒有樹立起雍正的光輝形象,反而讓本來不了解這些宮廷秘聞的人,知道了雍正的十大罪狀。而雍正之後大興文字獄更是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讓他的形象跌入谷底。雍正的不斷解釋,卻讓百姓覺得雍正是心虛,文人開始諷刺雍正,而十大罪狀更是流傳開來。然而關於她的死更是眾說紛紜,在《清朝野史大觀》中說,雍正是被江湖俠女呂四娘一劍割下了頭顱而死,因為頭顱不知去向,所以下葬時候只好用黃金頭顱替代。還有人說他是被毒死的,很多影視劇引用了這種說法。總之在人們的認定中,雍正就不是正常死亡的。

其實有人推測,雍正有可能是勞累過度導致的猝死,這位被譽為歷史中最勤勉的皇帝,帶著一世罵名走完了它跌宕起伏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映月博古通今 的精彩文章:

這位鐵腕改革政的皇帝,為什麼在民間的評價會截然相反呢?
孝庄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給攝政王多爾袞呢?

TAG:映月博古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