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武進中醫醫院的發展史,也是武進中醫事業的成長史

這是武進中醫醫院的發展史,也是武進中醫事業的成長史

我是學中醫出身,經歷了武進中醫藥事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程。振興中醫是場接力賽,奮力跑好自己的一棒,並順利地交棒,這是職責所在,使命所系。

武進終於有了中醫醫院

武進中醫歷史悠久,有「吳中名醫甲天下,孟河名醫冠吳中」之說。青少年時期,我耳聞目睹農村中醫醫生、赤腳醫生一把草藥、一根銀針治病救人,心生興趣,從而走上了從醫之路。

由於歷史原因,與西醫相比,縣級醫院的中醫發展相對緩慢。各醫院、鄉鎮衛生院一度不設中醫科,也沒有中藥房,僅存的一些民間中醫都散落在各個鄉鎮。1975年8月,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武進縣人民醫院中醫內科,並有幸遇到了老院長朱彥彬。朱院長早年師從孟河名中醫巢謂芳,業成後在武進楊橋開業從醫,曾創辦武進醫士學校,是武進縣人民醫院第二任院長。由於武進中醫人才青黃不接,朱院長對我們這些年輕大學生十分看重。

我在中醫內科的十多年間,接觸到了常武地區的許多名中醫,並把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中西醫結合工作中。改革開放後,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工作,號召振興中醫事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文要求各縣建立一所縣級中醫院,在政策、經費上與同級綜合醫院享有同等待遇。1989年,武進縣委、縣政府決定選址湖塘衛生院,掛牌成立武進中醫醫院。醫院初建時,只設中醫兒科、中醫內科、針灸、推拿等科室,住院部僅有一幢四層的病房大樓、100張床位,全年門急診人數才10萬人次左右。雖然業務量並不大,但醫院在周邊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成為武進中醫事業厚積薄發的平台,依託這個平台,中醫人才越聚越多,武進的中醫事業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我們再次抓住了機遇

1993年,武進縣被江蘇省中醫管理局確定為「江蘇省農村中醫工作試點擴展縣」,縣委、縣政府把建設一流中醫醫院列入新縣城規劃建設的藍圖,各方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農村中醫藥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並在1997年獲評「江蘇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

1998年,我調任武進中醫醫院院長,受命參與「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的創建工作。首先,我們加快提高院內受中醫教育的衛計人員比例,繼續開辦「西學中」基礎知識培訓班,邀請上海、南京、常州等地的知名中醫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安排院內沒有完成中醫教育的西醫臨床、護理、藥劑人員參訓,並參加常州市衛生局組織的結業考試。這樣一來,醫院每個醫生、護士都成了能中會西的全能人才。其次,我們確立了「能中不西,先中後西,中西醫互補,發揮中醫特色」的治療原則,臨床中醫診斷符合率、中醫中藥治療率等成為每月質量考核的主要內容。

我們還從每個村衛生室必備的針灸挂圖、針灸針、火罐、中成藥等抓起,強化對鄉村醫生的培訓,做到每人能中會西,掌握針灸、拔火罐等操作技能,能用中草藥治療常見病和多發病,推動農村中醫治療率達三分之一,為創建工作奠定基礎。1999年,武進市成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

至2007年,全區中醫衛技人員增至700人,有省、市名中醫11人,兒科等7個醫療專科成為常州市中醫特色專科,全年中醫門診量達100萬人(次),並再次被評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區)」。我院兒科成為江蘇省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國家級農村醫療機構中醫藥特色專科(專病)建設單位,心血管內科、骨傷科、腎病科成為常州市中醫臨床重點專科,洛陽的強直性脊柱炎專科、橫林的偏癱專科、成章的甲狀腺專科、湟里的針灸科成為常州市首批鄉鎮衛生院特色專科。

中西醫結合是必然的抉擇

在常州二院陽湖院區和武進人民醫院南院還未建設前,武進中醫醫院一直擔負著武進中心城區乃至南部地區的醫療重任,這就需要先進的現代醫療設備、專業的西醫人才和分析化驗人才,更需要在中西醫結合方面闖出一條新路,這是必然的抉擇。

武進中醫醫院的發展有這麼幾個重要節點,第一個是1989年掛牌成立,第二個是1996年門診大樓落成,第三個節點就是2004年新住院大樓落成。

規模大了、平台好了,首要任務就是吸引專業人才。上任伊始,我便主張「人才興院」戰略,培養、引進、挖潛多管齊下,充實中西醫隊伍。第一批專業人員是去青海招的,從青海醫學院附屬醫院、青海省人民醫院招來了好幾個科主任,都是正高級別的技術骨幹。

醫院硬體改善了,軟體也要跟上,我們投入大量的人員、資金和精力在中醫科研工作上。1998年,內科副主任尤忠一帶頭實施「降脂抗氧化合劑對血清OX-LDL的降脂作用的臨床研究」項目,被確定為省社會發展指導性計劃項目,後來獲得了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此後,其他科室也陸續申報科研項目和課題,做到每年都有申報、有立項,數量逐年增多。1998年至2006年,我院在省級以上醫學期刊發表論文114篇。

正是在醫院建設、行醫實踐中走了中西醫結合之路,武進中醫醫院實現了騰飛,成為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肛腸科成為首批國家認定的中醫專科醫療中心,與內分泌科、骨傷科等成為醫院的新亮點、新優勢。至2008年,全院擁有20多個科室、600名員工,年門急診人數有30萬人次,業務收入超億元,綜合實力在省內縣級醫院中排到了前三。

國粹需要薪火傳承

上世紀80年代末,為解決人才斷層的問題,縣衛生系統開始吸收一些小有名氣的中醫醫生,他們中有些原本是赤腳醫生,經過統一培訓考試合格後獲得行醫資質。1986年,縣衛生局和武進衛校合作開辦中醫士班,定向培訓中醫人才,第一年就招收50名學員,畢業後分配至全縣各醫療機構。縣衛生局還辦起中青年中醫醫生提高班,組織各鄉鎮衛生院中醫醫生集中上課。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是允許中醫帶徒。當時,各鄉鎮衛生院中醫發展水平各不相同,較好的是奔牛和漕橋。為了儘可能擴大基層中醫人才隊伍,縣衛生局面向社會招募一批有中醫興趣、有培養前途的高中畢業生,組織他們向老中醫拜師學習4年,考核合格的吸收為醫院正式員工,並解決行醫資質和職稱晉陞問題。兒科是武進中醫醫院的特色專科,其創始人、名中醫林德民就先後收徒林植華、王耀峰等5人。王耀峰深得師父治病之道,在進修西醫兒科後,探索形成中西醫結合辦法,辨證論治、用藥精當,尤其精於嬰幼兒泄瀉、咳喘病治療,深受群眾信賴。他是江蘇省名中醫,他的徒弟也逐漸成為兒科專家,我院兒科也逐步發展成為省級中醫重點專科。經過多年培養,如今,武進有省、市、區名中醫15人,中醫執業(助理)醫師300多人,以中醫藥專業為主的鄉村醫生近400人。

武進中醫醫院的發展見證了武進中醫事業成長的全過程,2011年,醫院被評定為三級乙等醫院,在縣區級中醫院算得上是鳳毛麟角。我深信,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出台,未來,武進中醫人篳路藍縷的創業精神一定會得到發揚光大,中醫藥事業將繼續發揮優勢、造福世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武進 的精彩文章:

14天!7000多公里!常州這四位「摩托騎士」騎出了國門

TAG:今日武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