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丁寧:金磚五國拓展藝術交融新境界

丁寧:金磚五國拓展藝術交融新境界

來自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成員中國美術館、南非Iziko博物館聯盟、巴西國家美術館、俄羅斯國家東方民族藝術博物館和印度國家現代美術館收藏遴選的62件經典作品美輪美奐,彰顯出不同國家自身的文化形態和獨特氣質。

4月12日,「特色·融匯——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論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同時舉行了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第一次會議暨聯盟宣言簽署儀式,標誌著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正式成立。

岩畫復刻 喬治·斯頓 南非Iziko博物館聯盟藏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被稱為金磚國家,是本世紀初的重要事件。剛開始,這只是一個具有相似的發展階段、增長速度和發展潛力的「現象共同體」,但是如今已經越來越顯出非凡意義。作為金磚國家成員,不僅僅意味著21世紀崛起的5個令世人矚目的經濟體以及世界新興市場的力量,而且還將是文化意義上的重大區塊。巴西代表南美,俄羅斯代表歐洲,印度和中國代表亞洲,南非則代表非洲。因而可以預期,這5個金磚國家的文化與藝術的交流會產生特殊而又積極的效應。

中國與金磚國家的藝術關聯

在歷史上,中國和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都分別有過非常有意義的文化藝術方面的借鑒,至今仍有影響。

相對而言,中國人對俄羅斯和印度的藝術有比較多的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派往蘇聯學習藝術的中國留學生人數不少。回國後,他們大多在高校中成為教學骨幹。可以注意到,中國一些關於西方藝術方面的譯介是通過俄文實現的,譬如法國印象派的著作,不是從法文譯過來的,而是從俄文轉譯而來。英國荷加茲的《美的分析》,並非譯自英文原著,也是從俄文版轉譯的。可見,中國在文化上與俄羅斯的聯繫多麼重要。

最近,在上海博物館展出的俄羅斯巡迴畫派展覽就吸引了老一代人,也迷住了年輕人,對老一代人是別有深意的重溫和懷舊,對年輕人則是嶄新的體驗。這其實是近年以來巡迴畫派在中國的第二次展覽。第一次是2015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伏爾加河迴響: 特列恰科夫畫廊藏巡迴畫派精品》。當時,觀展的熱潮猶如此次上海展覽。巡迴畫派在中國觀眾的心目中無疑成了特別親切的經典。

印度藝術歷史悠久,影響非凡,對中國藝術也有深刻的影響。有專家認為,敦煌的莫高窟在佛像、菩薩以及伎樂人的服飾的描繪上,起碼一半是印度式的。佛的半裸袒的體態有印度的造型因素。若往細處看,那種以濃重的色線來分層並描出面目、手足的方法,是很典型的「天竺暈染」。

中國與巴西早在100多年前就開始了交往。建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蒂茹卡國家公園的中國亭,是對1812年來此傳藝的中國茶農的永久紀念。中國畫大師張大千1954年遷居巴西聖保羅市,1955年在聖保羅建成「八德園」,1976年才舉家移居台北。在巴西期間,張大千完成了許多重要作品。此外,巴西聖保羅雙年展還是大眾耳熟能詳的重要展事。除此之外,中國人對巴西藝術的認識就不多了,遠遠不及對巴西足球的了解。正因為了解非常有限,增進中巴兩國之間的藝術交流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南非藝術,人們大多聽聞過它悠遠的過去。中國人對南非藝術的了解並不多。2015年,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設立過南非特展,讓中國大眾領略了南非當代藝術的獨特風采。這次,有兩件重要的南非展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一是記錄目前人類最早留下描畫痕迹的石頭(複製品),二是1865年以水彩複製的群龍山岩畫。群龍山有大約3500-4000件岩畫作品,是世界上為數最大的岩畫群,令人嘆為觀止。雖然在斷代上依然有頗多困難,但其中一些人類狩獵證據將人們帶往至少4萬年前的年代。研究者注意到,群龍山岩畫的特點是:人與動物在一起或人與動物同體的形象,可能是當下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獨特組合,色彩的運用也非常出色。

蒙童 劉巨德 中國美術館藏

展望國際藝術交流共建

藝術真的非常迷人,在藝術面前的交流大概最為順暢。國際藝術交流共建,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做——

首先,金磚國家的美術學者,包括美術史學者、美術活動批評家、策展人,可以開展互訪與講學。通過條分縷析,彼此的了解將會更加深入,尤其是對對方國家的當代藝術的把握會更加恰切。

其次,可以舉行金磚各國藝術家作品的交流展覽。作品的展示極為雄辯,有時由對方國家策展的展覽甚至更有看點。北京雙年展捐贈作品國際巡展有一個很好的例子。2016年,中方作品抵達丹麥,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深為所動,破天荒地騰挪重要展品,以最好的空間展出中國藝術品。完全沒有想到的是,中國藝術品在丹麥同行的策展下呈現出極為迷人的面貌,比如一個雕塑與山水畫搭配放在一個展櫃里,非常驚艷。當時的感觸是,我們對自己國家的作品太過熟悉,但是如何呈現,呈現成對方想看到的面貌,是需要藉助對方國家的智慧的。因此,今後可以嘗試,把一個國家的展品交給另外一個國家的接受方來策展。

最後,可以舉辦藝術工作坊,讓金磚各國藝術家得以面對面交流和創作,在了解和融匯方面以達到新的水平。如果中國藝術家畫世界,外國藝術家畫中國,那麼,他們就可以在無比鮮活的「第一印象」的觸動下,創作出新人耳目的作品。

文化藝術交流有著巨大的魅力,也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有預言:「我們必須為世界的所有文化合作準備場地,在這場地上所有的人都將文化傳授給別人,又從別人那裡汲取文化。這是即將到來的時代的基調。」泰戈爾說的話已經過去很多年,但他所形容的文化交流的迷人前景依然為今人所嚮往。相信,在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框架下,文化藝術交流會譜寫更加華麗的新篇章。

作者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歡迎關注《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

微信公眾號「文藝菜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 的精彩文章:

何明星劉洋:王維詩,詩畫意境寰宇傳
梧桐:舞台春來早 戲韻動京城

TAG: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