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舒正:七台故事

舒正:七台故事

宋代柳永在他的《望海潮》中,用「東南形勝」來描繪三吳都會、錢塘一代的繁華;在我看來,這句話用在商都也不過分,所不同的是那篇古文里的這句話說的是東南的王氣,而我用這句話描繪的是商都的人氣。

商都又叫七台。台,是清朝在地區設置的驛站,今天的商都縣城是當時阿爾泰軍台驛站中的第七個台站,故稱之為七台。

商都在歷史上,曾是一片游牧之地,有著「風吹草地見牛羊」的美麗風光。光緒年間,清王朝實行移民墾邊政策,商都開始由昔日的游牧地逐漸變為農耕區。民國七年即1918年,正式設治建縣,此後,便以獨立的行政建制出現在祖國的版圖上。

商都43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34萬人口,是烏蘭察布市人口最多的一個縣,七台鎮是商都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商都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我是在童年的時候從桑乾河邊來到七台的。當時,一踏進七台,身上玉米的清香就立刻融在了稔熟的麥香里。穿越筆直通暢的街巷時,七台的鄉風即刻便緊緊地裹挾了我,比起桑乾河邊來,商都算是一個大地方了。厚厚的城牆,繁華的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各式各樣的店鋪,看得眼花繚亂,但是最惹眼的還是那旺旺的人氣。鄉下或鄰縣的人們說下七台或者上七台,就是進商都城,那是一件很讓人興奮的事情。

我家住在七台城南面的一條巷子里,被確定為平安巷5號。與我家並排著的每個院子都敞著門,只以低矮的土牆為界。鄰居相互串門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你去他家借個家什,他來你院子里挑一擔水,或者在閑暇的時候在一起嘮嘮嗑兒,是不費多少事的。誰家有什麼事,很快就會傳到各家各戶,鄉土氣息濃郁而溫馨。

緊挨著平安巷後面的一條街上有一個戲園子,每到晚上便演一出山西梆子一類的劇目。小時候,偶爾可以和父母一起去看一回戲。依稀記得,有一天晚上演的是《穆桂英挂帥》,又矮又小的我坐在長條板凳上,被前面的人頭擋得什麼也看不清楚,於是便只好踮起腳跟來,伸長脖子,把眼睛張得大大的盯著戲台。穆桂英威武的披掛,和插在背後長長的彩翎,甩來甩去的,漂亮極了。飾演「穆桂英」的演員,唱腔清麗而婉轉。那時候,每當夜幕落下來,戲園子里「咚咚嚓嚓」的樂器聲,就透過靜靜的夜空,隱隱地傳到院子里來。月光下,我常常站在那裡,痴迷在那種美妙的聲音中。聽戲,是我小時候的一種免費享受,也是我最大的快樂。

離戲園子旁邊不遠有一座大廟,那是一個神秘的去處。大廟的牆上,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壁畫,還有關羽以及陪伴在他身邊的周倉的泥塑,這些泥塑常常吸引著我好奇的眼睛,引發著我的疑問:他們真的是神嗎?對於我的疑問,從來沒人給過解釋,而這些泥塑的神聖卻一直在我的心目中保持著。遇到天旱時,人們便帶著供品,來到廟裡,祈求這個紅臉神向龍王借「磨刀雨」。

傳說,當年關羽每次大戰前,都要磨他的青龍偃月刀。斬顏良時,適逢農曆二月初二,還不到下雨的時候,關羽就朝著天上的龍王大聲吼道:你要不借我磨刀雨,我就不讓你曬龍衣!無奈,龍王只好於當天降雨,因為每年農曆六月初三他必須曬龍衣,要不,他的龍衣就會霉壞。關羽就是用二月二的雨水磨了刀以後,才溫酒斬顏良的。這以後,每年二月二,無論大小,都必然有雨,而每年農曆六月初三則必然是晴天。當地人熟知這個傳說,所以一遇天旱就想到了關羽,希望他能出面向東海龍王借雨,以解稼穡之急,他們相信關羽有這個本事!

除了天旱祈求關羽向龍王借雨以外,再就是趕廟會了。廟會的時間是每月的農曆初八、十八、二十八,其中四月二十八這天的廟會,人多、場面大、也最熱鬧,其時,人們都要去廟裡給神敬香。尤其是四月二十八這一天,幾十里以外的農民,牽著頭上扎紅布條的大羯羊、抱著大紅公雞,還帶了彩色的面人、面魚、糖包、棗饃……紛紛湧進城裡,跪在大廟的台階下面進貢、燒香、磕頭、許願、祈求。雖然正是鋤麥子的季節,但是人們誰也不願意耽誤這個日子。庄稼人一年四季辛苦,趕一趟紅火不容易,況且還有一個祈求神保佑的心愿呢。那年頭,生產力還很落後,可憐的庄稼人吃、穿、行、住、醫都沒有保障,就只好把這一切都寄希望於神了。於是,不管天地里的活兒多麼趕手,也總要打扮一番,走一趟七台,到廟裡去敬香。

這樣,廟裡便人來人往、香火裊裊,香案上堆滿了紅紅綠綠的供品,像小山似的。神的那些人間侍從們忙碌著,迎接著香案前一撥又一撥虔誠的信奉者,求神祈雨的、希望有個好年成的、求健康的、盼望一年四季不得病的。十二歲的孩子,頭上戴著鑲有紅邊的凹頂「和尚帽」,由父母領著來「圓生」,「生」一「圓」,就意味著長大了,在神那裡掛上號了,往後就能得到神的保佑了,還有求平安福祉的、心愿等各種各樣的。

這時,戲園子里戲子們充滿感情的聲調,與大廟裡的香火及虔誠配合在一起,把七台的旺氣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地的戲團也趕來助興,耍猴子的、變戲法兒的、吹糖人的隨處可見。大街小巷黑壓壓的都是人,商家買賣即刻便興隆起來。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賣的買的都高興。一年一度的廟會,為七台帶來了人氣、財氣、旺氣,也增添了無限的光彩。

大廟裡專門有一個地方供奉著為孩子們消災免厄的奶奶塑像,所以叫奶奶廟,這是母親們光顧的地方。有一年,我的身體出了一點小毛病,母親便領著我來到房後面的奶奶廟,祈求奶奶的護佑。那時,我年齡還小,費了好大力氣才爬到了大廟的台階上,站在那兒好奇地欣賞廟裡的布局、設置,覺得奶奶廟是一座很了不起的建築。而母親則跪在奶奶的塑像前,擺供、敬香、磕頭、許願,祈求奶奶能夠給我祛病脫災,很虔誠的樣子。不久,我的病就好了。在我看來,那完全是藥物的作用,可母親硬是說奶奶保佑了我。這以後,便經常領著我到奶奶廟去敬香,為我祈求平安。我也就在母親的虔誠和泥塑奶奶的保佑下一直平安著。

離我家不遠,有一堵城牆,城牆大約一人多高,用黃土夯壘而成,看上去渾厚而敦實,彰顯著七台悠久的歷史,除了蘊藏著說不盡的故事外,還深埋著滴血的戰事。

據有關資料記載,從日本人佔領七台至解放前夕,在商都影響最大的戰事有:1937年董其武的「商都攻堅戰」、1945年蘇蒙聯軍的「反擊蘇美龍守城戰」、賀龍所部呂正操、姚喆的「七大頃戰鬥」,1946年察北騎兵三團的「卯都地區截擊戰」、1947年商化聯合支隊的「阮家村圍殲戰」、商化康聯合縣支隊的「王大溫村戰役」。

與此同時,還發生過驚心動魄的兩起慘案:1945年的「血洗萬昌元」和1946年的「商都縣七區反革命嘩變」。這些戰役和事件,真實地記錄了商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怕流血、不怕犧牲、英勇頑強地與國內外敵人進行殊死鬥爭的歷程。有喜悅,也有悲壯。

斗轉星移,時光漸漸地將老的東西遺忘了、丟棄了,大廟早已被印刷廠取代,戲園子古老的韻味封存在了人們的記憶里,文化的底蘊則在縣誌里記載著。平安巷5號,則刻在我的心上,時刻讓我感到溫暖、親切。

現在,七台向世人展示的是一種全新的風貌。元寶山美麗的傳說,不凍河的歡歌,都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內容,一曲《可愛的商都》,唱出了商都人的自豪與驕傲。如今,一個嶄新的商都正在掘起。當年,商都只有一所中學,師生最多不過一千名。現在已經發展到四所,此外,還有一所職業高中,光一個四中就容納了幾千學子。連小學生都搬進了教學樓,教室里乾淨舒適,暖氣代替了泥爐子、鐵爐子,時代把簡陋、落後一併交給了歷史。

更讓人注目的是現代城市風情。「商海」、溫州步行街、超市、農貿市場,無論哪一處,人群川流不息,貨架上物美價廉,應有盡有。不出商都,就能瀟洒走一回城裡的街。很多老百姓都住上了樓房,廣場從早到晚都聚滿了消閑的人們;街道兩旁栽上了丁香,種上了草坪,風景亮麗而宜人。穿梭在大街上的計程車、公交車方便著人們的出行。

大城市不也是這個樣子么?

作者簡介:舒正,女,散文家。目前已出版散文集《舒正散文(一)》《舒正散文(二)》;主編《里快文學作品評論集》《里快文學作品評論集(草原卷)》。作品多發表於《人民文學》《散文》《散文(海外版)》《十月》等報刊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商都 的精彩文章:

從商都走出去的這些剪紙名人,是你們村的嗎?

TAG:人文商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