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穀雨讀詩: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穀雨讀詩: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今日穀雨,應該讀什麼詩呢?腦海里忽然想到這首:

鷓鴣天 (宋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乍看這首詩,詩人將鄉村春景如白話般娓娓道來,看似不經意,卻處處見功力。

你見過豐子愷先生畫的風箏線嗎?

你能感受到東風在線上浩蕩、風箏正扶搖直上的感覺嗎?

八大山人的這一張,足以證明「簡約而不簡單」的功力。且看:

寥寥數筆,你或許說不見得怎樣,但想像一下,如果你也來畫一幅……這幾筆中,有如木三分,有虛懷若谷,看似少卻不平、不薄、不單調,且有味、有趣,給看的人無限遐想的空間,常人是很難做到的。

就像讀書,我很贊成前人所說,先讀薄書,再把書讀厚,復有讀薄。讀薄書是感受語言,讀厚是感受作者、感受作品的背景,再讀薄是將所有的感知內化,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既然是自己的,則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一樣的自然,怎麼會「厚」呢?

好,就用這樣的思路來讀讀這首詩吧!

恰逢穀雨,這首詩是撞到腦海里來的。作者信步鄉間,就像話家常一樣地說:路邊的桑樹已經破枝而出,長出柔嫩的綠芽了,東邊鄰家的蠶種也有一些長成蠶寶寶了。平緩的山岡上,小黃牛吃著嫩嫩的草,開心地「哞哞」叫,夕陽斜斜地照在枯寒的樹林,樹上的烏鴉點點可見。幾座遠遠近近的山,幾條橫橫斜斜的路,此處正有個青旗飄揚的酒家,暫且沽點酒來。城裡的桃花李樹為春天的風雨愁得緊,溪邊的薺菜卻生機盎然地開著花。

寥寥數筆,一幅怡然自得的鄉居圖近在眼前。

起句妙在一個「破」字,它將樹木積蓄一冬,在春天蓬勃而發的生命動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記得我和漁童班的孩子講課時,說到方言里有一個詞叫"爆青"。因為之前課堂上我們說過甲骨文里「春」的寫法,知道古人眼中的「春」是囤積一冬的能量爆發,所以他們聽到這個詞,紛紛感嘆生動。我藉由舉了一些蘭溪方言和《詩經》中的例子,告訴他們最生動的語言,要到方言里去找。可是,現在很多孩子都不會說方言了。這也是值得教育深思的地方。

為什麼說「東」鄰呢?難道沒有西鄰、南鄰、北鄰了嗎?或許確實沒有,但我想即便有,詩人依然會選擇「東」。因為「東」代表著向陽,也代表著春。要不然,怎麼會說「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呢?怎麼會說「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呢?

頷聯的亮點在於「鳴」和「點」。前者表現了小黃牛吃著鮮嫩的青草,歡快鳴叫的樣子。此時的「細草」不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而是「淺草才能沒馬蹄」的鮮嫩。用「斜」代表太陽的角度,這個「斜」字一定是指西斜,為什麼呢?因為後面是「寒林」、「暮鴉」。這一句其實是一個情感轉折的句子。前面都是春天輕柔綠暖的色調,到了這裡,斜日照寒林,夕陽點烏鴉,頗有點「古藤老樹昏鴉」的凄涼。其實春天已經到了春蠶孵出的暮春,怎麼會有枯枝「寒林」呢?或許又是一年春來到,激起了詩人心中惆悵,讓他獨獨對枯寒的景緻敏感。為何如此?且看下文。

頸聯。隨著詩人的視線,我們看到更加開闊的遠山,通過前一句的鋪墊,我們似乎已經能感受到他惆悵的遠望和迷離的心緒。此情無計,緩過神來,將目光收回到近處,人的氣息撲面而來,幾條阡陌,正有酒家。暫且沽上一壺酒,排解內心的愁緒吧!

這裡的「斜」應讀「xia」(第二聲),古音如此。現在教材都統一讀「xie」,「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些地方如果讀「xie」怎麼可能押韻呢?不押韻怎麼可能會美呢?所以,不知教材為何要這樣改,可容下那麼多通假字,再容幾個古音其實也無妨吧!

最後,再來讀尾聯,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初讀時,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城裡人很多時候確實不知道鄉下人的樂趣,當然也不理解鄉下人的苦楚。比如夏天時刮颱風,很多城裡人會因為颱風帶來的雨水降溫而欣喜,而鄉下人卻為地里的作物發愁。而穀雨時分,很多城裡人則為連日陰雨懊惱,卻不知道鄉下人在斜風細雨中樂不思蜀。「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吧!為了突出薺菜花芬芳自開,詩人來了個先抑後揚,用愁容滿面的桃李對比。一個「在」字,看似尋常,確是一番怡然自得的況味。我想起春天時寫對聯,寫了一個橫批「春在眼前」,雖是大白話,但那種從容淡泊、隨喜常樂的心態躍然紙上。

再深入去讀,我們會從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詩人的經歷發現一些線索。

辛棄疾,文學史上說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詩人,但我一直不贊同。即使豪放,也總伴著濃濃的傷感。他是「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軍人,卻始終為了「君王天下事」,壯懷激烈無處施展。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他縱是蓋世英雄,也不過替「城中桃李」發愁,皇帝不急,英雄如何計議?只能寄情于山水,自我安慰吧!所以,大自然是最慈愛的母親,她看似什麼都沒有做,卻給了所有生命最溫柔的背景。

情懷在詩中永恆,但讀詩人總會寄予詩歌全新的註解。譬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現在常用來形容積極的變革,譬如「欲窮千里目,更傷一層樓」現在常用來形容打開更為廣闊視野的方式。這一句「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則可以用來鼓勵我們勇敢做自己。在愁風怨雨的現實中向內求,重獲「春在眼前」的光景。

關注莫不靜好

關 注

傳統國學 文化公益 創意寫作 本地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莫不靜好 的精彩文章:

許佳妮:用童心描繪的絢爛詩篇

TAG:莫不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