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有些人花言巧語,最後暴露出來連世間基本的人品都沒有,以盲導盲,欺騙眾生

有些人花言巧語,最後暴露出來連世間基本的人品都沒有,以盲導盲,欺騙眾生

第一個是「應當依止具有證悟與悲心的殊勝上師。」

從理論上面來講,依止的善知識有很多不同的法相。《心性休息》裡面引用了密宗所依止的上師的法相;去年我們講的《經莊嚴論》當中也講了十種上師的法相,(上師念藏文頌詞)「調靜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覺真善說法,悲深離退減。」講了身口意、三學,要調伏、寂靜、除惑,加上功德要超勝弟子,利他又非常精進等等,講了十種法相。

那麼這裡怎麼講的呢?上師的法相就是具有證悟和悲心,就這兩個。也就是說,你要尋找上師的話,並不是因為這個上師特別出名,或者說他特別有錢、顯現上特別慈悲,或者這個上師對你在飲食起居等方面相當關心,這些都不一定是上師的法相,這些一般人也可能做得到。

所謂的善知識,他是佛法的引導者,所以上師最好對萬法的實相有所證悟,即使沒有完全證悟,也有所通達。就像《入行論》裡面講的一樣,精通大乘。這是一個法相。第二個,就是上師一定要具有悲心,對弟子也好,對一切眾生也好,具有強烈的悲心,這是上師的法相。

所以從竅訣的層面來講,我們所依止的上師,一定要對佛法精通,最好是對佛法有所證悟,包括對空性、對大圓滿,還有對自己的心性有所證悟;然後對所有的眾生有悲心。

我們講《中觀莊嚴論釋》的時候也講過,信心和悲心是所有佛法當中最勝的,因為信心緣三寶、緣涅槃法;悲心緣三有,觀三界輪迴的痛苦,讓眾生拔除一切痛苦。所以世俗的白法當中,就是悲心和信心了。也就是說,對於上者的信心和對於下者的悲心是很重要的。

所以作為一個上師來講,相續當中到底具不具足大乘的慈悲菩提心?如果有了這兩樣,雖然其他的法相前面講了很多,但是最重中之重就是具有證悟的智慧,還有緣眾生的大悲心,這兩種一定要具足。有了這兩者的話,說明是一個殊勝的善知識。

依止善知識方面,無論是從理論上講,還是從修行層面講,確實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很好地依止善知識,修行不一定很成功。很多人說「這個是我的上師、這個是我的上師」,這樣其實也是很好的。我的確覺得很多上師的恩德是很大的,如果他沒有攝受我們,即生當中我們不一定遇到那麼好的佛法。

但所謂的上師的真正的慈悲,並不是給我們安排一個住處,或者經常給你發個微信、打個電話,這不一定是上師的法相。其他的世間人,尤其是現在,很多人都能做得到這些。有些人經常講,這個上師特別特別慈悲,因為他自己住的地方都給我們騰出來了。這個可能也算是上師對你慈悲的一種體現吧,但最關鍵的是上師對所有的眾生有慈悲心,而且這種慈悲心是無條件的。這個慈悲心很重要。

所以我們修行者首先要依止一位具有慈悲和智慧的上師,而且這種依止,我前面已經說過無數次,應該是終生依止,這樣對自己是很好的。不然的話,短暫的人生當中,依止一個捨棄一個……就像我們讀書,我們也不希望中學三年老師經常換,本來只有三年的時間,如果換了好幾次老師的話,對學生也是不利的。我們學佛也是這樣,如果你換了很多很多的上師,短暫的人生當中,你又要重新適應、重新觀察、重新獲取上師的密意、重新修行的話,可能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真正依止了以後,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去聞思修行,獲取上師的密意,這樣很好的。

每個上師的行為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至少有一個共同點,上師的法相應該具足。千萬不能依止一個世間當中也不具足任何功德的所謂的……如果說難聽一點,就是欺騙眾生的人。有些人花言巧語,剛開始說得非常好,很多人也讚歎、喜歡,但後來越來越多東西暴露出來,最後別說引導佛法了,連世間當中基本的人品和人格都不具足,以盲導盲,自己也非常苦惱。

所以很多人依止善知識錯了,也許是上師有錯誤,也許自己也有錯誤。因為自己特別愚笨,剛開始的時候很盲目、很隨意、很草率地就去依止,依止完了以後又產生邪見開始誹謗,然後到處宣揚「我的上師如何如何不好」,這些話也是很難聽的。表面上看上師很不好,實際上你自己也很不好的,因為你自己觀察錯了,還到處宣揚「我的上師很不好」。從某種意義上看,你自己也是非常不好的,這一點應該看得出來。

這是第一個,應該依止具有這兩種法相的上師。

點擊閱讀全文

敬錄自《勝道寶鬘論》傳講(3)

——索達吉堪布2018.03.15第127次網路開示

來源於智悲佛網

若向外走,你會做夢;

若向內走,你會覺悟。

歡迎加入佛學會,

開啟生命的覺醒之旅!

桂林本地學員報名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忽略疼得徹骨
失敗是如何煉成的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