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陝西有座漢代墓,出土一件特殊文物,才知古人近視後可以這樣讀書

陝西有座漢代墓,出土一件特殊文物,才知古人近視後可以這樣讀書

陝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幾千年以來,許多朝代都在陝西建立都城,因此,在這裡的王侯墓葬也是非常之多。上世紀80年代,陝西便出土了一座漢代的王侯墓葬。

1980年,陝西甘泉地區一村民燒窯取土時,無意間發現一座墓地,隨後報告了當地的文物部門。文物部門迅速組織考古專家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發掘,發現此墓是東漢時期,廣陵王劉荊之墓。

這位廣陵王是何許人也呢?或許大家對劉荊並不太熟悉,但他的父母,相信很多人都如雷貫耳,那便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及皇后劉秀與陰麗華,劉荊是光武帝劉秀第九子。

劉荊在光武帝時期被封為山陽王,劉秀去世後,漢明帝劉庄繼位。劉荊先是慫恿東海王劉彊叛亂,後又勾結星象術士,意圖謀反,事情敗露後,被漢明帝改封為廣陵王。沒過幾年,他又勾結巫師,對皇帝進行詛咒,後來畏罪自殺,死後被葬於甘泉。

廣陵王劉荊墓葬被發掘後,專家發現其陵墓早年被盜墓賊光顧過,因此出土的文物數量並不很多。其中有一件特殊的文物,讓人看完不禁感嘆:原來古人近視後還可以這樣讀書。那麼,這究竟是件什麼樣的文物呢?

它就是放大鏡,廣陵王劉荊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金圈嵌水晶放大鏡。該鏡直徑1.3厘米,嵌水晶直徑1.1厘米,邊厚0.2厘米,中間厚0.3厘米,可以放大物體5倍。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由於沒有眼鏡,古人一旦近視,沒辦法像我們現代人一樣矯正視力,但他們也同樣會想方設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一種植物石菖蒲,能夠吸收油燈及蠟燭燃燒時產生的黑煙,來保護眼睛。

而且古人也曾總結出來用熱水敷眼睛來緩解眼睛疲勞,但這些方法畢竟太過被動,因此經過漫長時間的總結試驗,古人在漢代便已發明了放大鏡,用來觀察細小的事物以及王公貴族用來輔助讀書。

小編以前還很好奇,古人萬一近視該怎麼讀書,看完廣陵王墓中出土的這件文物,才知道原來古人辦法這麼多,真是不得不佩服。各位看官,你怎麼看待此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史不聞 的精彩文章:

清朝為何一直供奉明朝帝王的牌位,原因在於這四個字

TAG:知史不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