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年紀越大,越要有讓自己舒服的能力

年紀越大,越要有讓自己舒服的能力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 | 楊槍槍




前幾日,參加了一個心理沙龍,參加的人大多工作穩定,家庭完整。但是,卻發現幾乎每個人都有著強烈的心理衝突。




於是發現,

我們並沒有隨著年紀增長變成通透、智慧的人



反而不少人,年紀越大,想要的越多,失望也越大,於是陷入和這個世界的對抗,卻找不到突破的法門。




這種對抗,或許更多地體現在日常生活當中:





累了一天,推開門,看著孩子扔的一地的玩具,氣不打一處來,於是吼著孩子收拾好,卻又生氣自己跟孩子發脾氣,想起被上司的批評,想跳槽又無力,你覺得這根本不是你要的生活……





看著昔日的同學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你看著這個月的賬單,默默地嘆口氣,再把孩子拾掇好,沉沉地睡去……醒來,無盡的惆悵。



01


成熟的人,跟外界握手,跟自己言和






其實,不管什麼年齡階段的人,都會在內心上演各種衝突戲:





年輕人豪情萬丈,卻因為經濟入不敷出、感情沒有方向而掙扎。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半生已過,自感一事無成而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


老年人因為兒女不爭氣,身體機能衰退得厲害而對未來異常擔心和恐懼。



很多人,一生都在選擇A和選擇B之間掙扎,覺得選哪個都是損失,都不完美。所以不管在哪個年紀,他們都在抱怨,年紀輕,被社會看不起,年紀大了,被社會拋棄。




所以,他們跟外界對抗,覺得外界虧欠了他們,跟自己對抗,怨恨自己為什麼不努力而一無所有。其實,

成熟的人,會選擇跟外界握手,跟自己言和,

然後活得通透而明白,

他們通常有這些特徵:






  • 遇事波瀾不驚,知道天塌不下來



  • 看多了人性和生活的多面,但仍然熱愛生活



  • 願賭服輸,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 能坦然接受真實的自己,不再跟自己過不去




人越長大越會明白,世間確實有可為與不可為之處,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

,於是有的人漸漸地柔軟起來,不再踮著腳,想要跟這個世界對抗。




也許你還在探尋這種生命狀態的路上,不想再被外界的力量和自己的情緒左右人生,或者,你可以看看,活出了自我和淡然的人,都在怎麼生活。



02


擁抱自己,接納你的生命特質






在你長大的過程中,可能總有聲音告訴你:

高一點瘦一點更美,你要成為某種樣子,擁有更多的錢,更高的地位。





於是,每個人心中貌似就有了目標:生活富裕,家庭完整,事業有成,還不能忘記貌美如花。




如果不是如此,就覺得自己失敗,就開始一輪又一輪的跟別人的比較,越發覺得自己失敗,以至於不斷自我攻擊。

不接納,不理解,不贊同自己,於是陷入了更深的跟自己對抗的境地





為什麼生命這麼不公平,憑什麼我就是一無所有的那一個?


為什麼他能做到我就做不到,為什麼我會這麼糟糕?


我為什麼就是不漂亮,怎麼化妝都彌補不了?




但是,真實的生命絕非這麼淺薄。




艾麗莎維塔·布洛科娃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名模特,她面容姣好,還有一個愛她的男友,生活美滿。2014年她懷孕了,但是,她的下顎生了惡性腫瘤。




她的下頜被切掉了95%,下排牙齒只留下了4顆,她的喉嚨上有一個疤,右肩下是一條巨大的疤痕。




這個美麗的女人第一次發現,面對鏡子是一件多麼需要勇氣的事。然而,她接納了自己不再如初的容顏,冒著風險生下了孩子,並且在攝影師的幫助下,拍攝了一系列肖像,將巨大的傷疤暴露在人們眼前。




這些傷疤並不影響她的美麗,反而讓美透露出一股生猛的力量。

她不迴避過去,在她instagram的一張圖片上寫著:

生存是美麗的




當你真心擁抱生命與生俱來的陰暗面,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當你接納了那個真正的自己,不再和自己對抗,身心就開始柔軟起來,能量能順暢地流淌,生命的美,就這樣被彰顯。



03


放棄完美,不再為難自己






我一個朋友,一個人帶在上一年級的孩子,還是一個業餘寫作者,送孩子上學上興趣班,做好吃的,輔導作業,還要按時寫文,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家務,工作量可想而知。





很多人都佩服她能玩得轉,她說:

很簡單,放棄完美,不為難自己





「我可能沒法提供精美的早餐給孩子,那就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買。實在沒空接他,就送去晚托班。




如果來不及看老師的各種任務,經常會錯過或者完不成,那就隨他去。因為時間緊張,就拒掉一些工作,哪怕錯失機會。」




因為她想明白了一件事:別人家是至少3對1,而她是1對1,客觀差距肯定存在。她只能儘力給孩子最好的,如果達不到,她也儘力了,沒什麼好後悔或者抱怨的。至於工作,也是一樣,儘力做到更好即可。




有的人一定要一周七天每天跑六公里,中間有一天沒做到就開始攻擊自己懲罰自己,甚至直接放棄。而有的人,可能一周運動三到四次,給自己一個緩衝,卻能堅持更久。這就是選擇完美和儘力的區別。




真正的不為難自己,是

明白

竭力達到完美

儘力達到更好

,後者才會讓你更舒服,更有繼續努力下去的餘地和動力




人有痛苦,更多的是因為跟自己過不去,因為比較,所以焦慮,逼著自己不斷向前,不敢停下來,稍有不如意就跟自己生氣,其實,這比外化的攻擊有更強的殺傷力。



04


放空自己,從無謂的情緒中抽離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每天花在思索上所用的時間大概是47%。





這意味著,

你每天有接近一半的時間,都大大耗費在頭腦層面的遊戲上

不是在追憶過去,後悔莫及,就是在擔憂接下來要完成的事情,抑或是陷在紛繁複雜的情感中無法自拔。




一盤美食在前,你還在思考著剛才做陳述時自己的表現是否完美,ppt是否完整,就餐就變成了充饑,而不是享受美食。




所以,我們

每天需要有意識地花一點時間練習自己專註當下

,哪怕只有幾分鐘,在那樣的時刻里,戀愛就戀愛,吃飯就吃飯,睡覺就睡覺。




也可以有意識地每天安排時間放空自己,發發獃,散散步,冥想,靜坐,選擇喜歡的方式就好。




靜心需要不斷的關注,不斷的覺察自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意念、每一絲情感,而不加責難和評判,時間長了,自我覺察的能力就會逐步提高,也能更容易從情緒當中抽離,讓自己平和。


 


楊絳先生說: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在探索人生的路上,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迷茫,要忍受痛苦,經歷困難,然而,若是我們,從這些東西中汲取營養,化作養料,將自己從石頭磨成璞玉,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當一個人與自己和解,不為難自己,那麼他就能:





坦然面對生命的各種饋贈,一一攤開手迎接,不逃避不怨天尤人;


在看清人生不易之後,依然能全心投入生活,認真而負責地活;


遵循自己內心需求,按照自己的步伐去活出完整的生命。




如此這般,也就活成了真正通透的自己。



作者:茗荷


二級心理諮詢師、專欄撰稿人,一個腦洞大開、對生命熱愛和好奇的存在。我唯一的使命是讓你記起你有多完美。公眾號:茗荷心理在線(ID:mingheonline)


主播 | 楊槍槍,電視台主持人,公眾號:小楊說事兒


插圖 | 電影《瑪麗和馬克思》



今日互動




親愛的朋友,隨著年紀的增長,你越活越舒服了嗎?現在,你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們的故事。




今日直播推薦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實操療愈方法


免費直播







【直播形式】




直播+答疑




 

【直播收穫】


  




  • 我看起來很好啊我需要療愈嗎? 



  • 我怎麼知道自己有潛在的傷痛呢?



  • 為什麼潛在的傷痛更需要療愈?



  • 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療愈?療愈之後會是什麼樣?



  • 我該從哪兒下手開始療愈?



  • 療愈方法那麼多,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直播時間】




4月19日(今天)晚


 20:00~21:00




【參與方式】



1.點擊下方圖片,即可免

費收聽直播



2.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鎖定直播

喜歡,就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吵架成癮,其實是一種「病」
那些整容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