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北京小飯館裡的隱秘高人:「跤爺」王掌柜丨郭思遙

北京小飯館裡的隱秘高人:「跤爺」王掌柜丨郭思遙





在北京,你隨便走進一家不起眼的小飯館,掌柜都可能是一位大隱隱於市的高人,有的參加過越戰,有的造過中國第一批汽車,有的身價無數只想開個館子玩玩。




今天請來京城美食老炮郭思遙,給各位講講百年老店永盛齋的大俠王掌柜——「跤爺」的故事。













看過電影「老炮兒」的朋友都知道,在一個飯館裡頭,什麼叫vip?不是給你打五折、給你免單,而是掌柜的能讓你坐在後廚吃。




永盛齋開在故宮旁邊的騎河樓街,甭看這家三四張桌子的小店不起眼,至今卻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

從清末民初到現在,王掌柜是這間牛肉鋪的第七代傳人。




那天在永盛齋後廚,我和王掌柜喝到了後半夜。蒙得王掌柜高看我一眼,我也是覺得挺幸運。喝完酒之後,我一般喜歡管他叫老王。而老王喝完了,喜歡給我講他的故事。而他的故事,遠不止掌柜的這仨字這麼簡單。



老王江湖上有一個綽號:「跤王」,摔跤的跤。




在我兒時的年代,家門口東黃城根乃至東四一代,提起王掌柜的名號,無論是歲數大點的還是小點的幾乎無人不曉,人們都是豎個大拇哥:這爺們兒,跤摔的可好!




不敢說這一片兒大大小小的流氓都被老王摔過,但跟他茲扭的,真沒幾個有好下場。





?


開飯館最怕什麼人?一定是北京衚衕兒里的老酒膩子,興許都是喝多了才會踏進你的店門。他們每人都有個「三哥」「四哥」的江湖稱呼,而來永盛齋的這位,江湖行「二」,騎河樓這一片兒都管他叫二哥。聽聞這位爺,打過越戰,挨過子彈。



在騎河樓一條街,茲喝美了就摔碟子砸碗掀桌子。直到來了永盛齋,這毛病被老王給扳過來了。




先是二哥跟別桌起了衝突,本來都給勸開了,二哥撿了半塊板磚還要回屋拍人家。老王一點不慣著,搶下來半塊兒磚問他怎麼個意思。二哥又玩兒起打過越戰那一套,想跟老王練練。老王比較規矩,讓弟弟拿出兩套褡褳(以前摔跤手穿的護具),自己換上之後讓二哥也換上:今兒我打你,我就規規矩矩的打你。




半分鐘之後,三個回合,二哥摔地上不動彈了。老王害怕了,蹲在二哥旁邊生怕丫站不起來了。



躺了半個多小時,二哥起來了,也算是服了,老王這才放了心。既然服了,那就給你立幾條規矩。第一不許再來我家吃飯,第二不許在騎河樓這條街再鬧事兒,否則見一次打一次。後來還別說,二哥這毛病愣是讓老王給治好了。再去哪家館子吃飯都老老實實的,再不敢摔碟子砸碗吹牛,這就是江湖,一條街上人們都知道你敗了,從此也沒人慣著你了。




老王這「跤爺」的稱號,也真不是白來的。







老王摔跤的本事,是從小跟一位曾在監獄管理局工作的前輩學的。眾所周知,摔跤分很多種,有自由式、古典式,而老王跟這位前輩學的是北京跤。這種穿著褡褳玩兒的

北京跤

,當年在天橋一帶頗有名氣。似乎那個年代的北京爺們兒,每個人都得會那麼兩下子。




打學北京跤開始,老王一摔就是十五六年。後來他才得知,教他摔跤的前輩早年間在朝陽門一代正經有一號。無論街坊四鄰,還是當地的大小流氓,都得給他三分薄面。

所以在很小的時候,老王跟著這位前輩也算是開了眼,耳濡目染了一段時間之後,社會和江湖的規矩也算是摸得半個門兒清。




上中學之後,老王到天津生活了一段日子。沒幾天工夫,班上來了一位蹲班,蹲了可有年頭了,比他們歲數都大幾歲,在學校里也小有名氣,跟老王坐同桌。



剛坐下,這位就開了口:「我是咱這兒的大毛兒。」老王沒懂,繼而這位告訴他,大毛兒在這兒就是你們北京話大哥的意思。老王點點頭,明白了...你大個毛你大,下課咱倆操場待會兒吧。大毛兒也傻了,我跟這學校平趟多少年,怎麼還有個新來的不服?




到了操場,老王面對著比自己大兩三歲的大毛兒,一點兒沒含糊,給這位摔得七葷八素。摔完了老王就問了句:「服了嗎?」大毛兒也徹底服了,老王講話:「回班就當沒這事兒,我不跟別人面前笑話你,你也別找我麻煩。」這也算是當年的規矩,我給你打服了之後,也不會滿世界宣揚你敗給我了,做人互相都留個面子。




但操場上有看見的,老王還是一戰成名。找他來挑戰的混混是越來越多,老王摔的也就越來越多。到最後,按老王的話講:

「我當年求學的慾望很濃厚啊,可學校死活不讓我上了...」

再摔下去,這學校就沒孩子來上學了。



回到北京,老王的父親也發愁,想來想去,讓他學自家買賣吧,好歹以後餓不死。於是老王在初中未畢業的年紀,便開始了白天學藝,晚上茬架的日子。




時間一長,老王手藝學的半半落落,跤活兒倒越來越好,一般的流氓混混三兩個的還真近不了身,他的名氣在皇城根這一片也越來越大,一提騎河樓賣牛肉的大虎(老王的小名)這一片無人不曉。

當時在這一片年紀比他大的一些混混,都敗在老王的手下。




甚至當年有那麼兩位,很有名氣,歲數也比老王大,常年在景山學校和65中劫錢。老王打了他們多少次也不服,老王就一直打,打到最後。這二位不僅隱退江湖,而且連家都搬了。因為老王當時放下了話:「你不是不服么,那我就一直打,除非你搬家。」







二十三四歲的時候,老王戀愛了,可第一次約會就差點兒分手。之前介紹的時候,老王說自己是個買賣人,家裡經營個小館子。那邊兒一聽,也算是本分人家,那就處處吧。




可當他第一次帶著我現在的嫂子走在東四的街頭時,從南頭兒到北頭兒,滿街都有抽著煙的混混過來問他:「哥!今兒怎麼有空過來了?這是嫂子吧?!」可能當時老王也後悔,怎麼就挑了這麼個地兒約會。




當年我這位嫂子歲數也不大,一看這場面都驚了。最後就留下了一句:「你...是流氓吧?」回去之後人家裡那邊兒也覺得不合適,哪有正經人家的孩子能認識那麼多流氓?老王看看日漸蒼老的父親,看了看這家養活了他們王家幾代人的買賣,又想了想自己的未來前途和愛情,他覺得自己是時候退出江湖了。他從來不欠這個江湖的,江湖上也曾流傳過他的事迹,也算不枉青春一回了。




老王收起了最愛的褡褳,暫停了和那些征戰江湖的朋友歡暢的歲月。這一次他開始繫上圍裙,認真的操持起家裡的這攤兒手藝。這個舉動不僅挽救了他的愛情,老王的父親也終於鬆了口氣。

老王堅持打架摔跤十五六年,這回他用了一半兒的時間,他堅持了七年的光景,完全傳承了永盛齋的手藝。




七年之後,老王的父親正式退休。那一年老王31歲,弟弟24歲,哥倆正式接手永盛齋的買賣。接手之後,老王還是改變了一下經營思路,過去家裡就是個檔口,裡頭有兩張小桌子。每天接待的客流量也不算太大,都是街坊鄰居來買肉。他索性把屋裡重新裝修,除了檔口之外,擺上四張桌子,讓更多的顧客可以來屋裡堂食。







永盛齋又變成了一個江湖。不管你開什麼風格的館子,總能遇見全社會各種各樣兒的奇葩。開了幾年的光景兒,老王差點兒又把當年那身兒褡褳穿上。




有一位中央美院的教授,平時都是前呼後擁,教授嘛,那掌握著學生很多事兒的生殺大權。見天兒有學生請丫吃飯,吃著吃著有一回就來到了永盛齋。老教授帶著十個學生,喝美了之後來了句:「老闆,給我來四十個門丁肉餅。」老王和弟弟都驚了:「您可別介,四十個您真吃不了!」老教授一聽不幹了,平時誰不順著我?你一開館子的反駁我?不行!就要四十個,你現在就給我做!




四十個門丁肉餅什麼概念?要是這十個人之前什麼都沒吃,勉強或許能吃下去,酒足飯飽之後四十個?吹呢!等肉餅一上來,全傻眼了。老教授的酒也醒了一半兒,直接來了句:「吃不了這麼多,不要了。」老王當時倆眼一瞪:「孫子!你玩兒我呢?這都快打烊了,你說不要就不要了,我賣誰去?」吃過門丁肉餅的朋友都知道,這東西茲一涼就沒法賣了,只能扔。老教授起初仗著人多還有點兒想牛一番,可老王哥兒倆一鎖門,一個站前頭,一個站後頭。糟蹋東西是吧?行,今兒吃不完都別走。




這些都是讀書人,氣場明顯不一樣。老王兩眼殺氣騰騰,他們連頭都不敢抬。十多個學生估計罵娘的心都有了,這老教授有時候真不著調啊。就看一群大小夥子在那努著吃門丁肉餅,最後老教授看大家實在吃不了了,硬著頭皮結了賬,打包了二十多個帶走。但後來,這位老教授時至今日,還是永盛齋的常客。他講話:就喜歡王掌柜的這點兒江湖勁兒。




在永盛齋吃了將近三十年,我最欣賞老王的江湖理念是:不對王權富貴卑躬屈膝,不對平頭兒百姓喝言斥語。永盛齋雖不起眼兒,但經常也會有街道的領導,區里的領導,或者某退休高幹,以及那些有錢的主兒來光顧。到了老王這兒,您來吃飯我歡迎,想不給錢絕對不行。要知道很多有權有錢的,開買賣的都巴不得能請上他們一頓,但到了老王這兒沒有。




來我吃這兒吃飯我也不捧你,吃完想走我也不留你,茲不忘了給錢。你在桌兒上吹多大的牛,老王一律不聽,也懶得聽。可遇上兜里並不寬裕的平頭兒百姓,老王卻又顯出仗義的一面兒。由於挨著故宮很近,經常有故宮裡頭的工人或者員工下了班兒來這兒膩口兒。有時候聽聽他們講著宮裡的故事,聊聊關於歷史或者文玩兒的知識。只要老王聽美了,一定是再給人切上一盤兒肉,並且加上一句:「吃您的,這盤兒算我的,您再多聊會兒。」




後來的日子,平平淡淡,安安穩穩。老王從年少輕狂的少年,也已步入中年,要為了老婆孩子努力的開買賣養家糊口。這些年老王喜歡上了玩兒各種文玩,他告訴我說,其實開始玩兒這個,就是為了磨自己的性子。




老王這些年的經歷和故事,讓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青春逝去的那一天,但有故事可講,終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兒。老王的青春不在了,但是買賣還要繼續,他的生活還要繼續。生活儘管都很艱難,可人總得保持一股不卑不亢,坦坦蕩蕩的態度。




2017年,趕上市面兒的治理,永盛齋不幸的關張了。一開始是治理開牆打洞,可人家打清朝就有了的門臉必定不能是後來自己改的。很多證件到了日期,不再給老王續了。老王一下關張了八個月,很多人都怕老王受到這個打擊從此消沉。




好在2018年這個春天,老王扛過了八個月艱難的日子,重打鑼鼓另開張了。再開張之後,老王的生意比以前還要紅火。每到飯點兒,我都不敢去打擾。直到買賣打烊,老王叫上我一起喝上幾口啤酒。忙碌了一天的他,總是開心的笑著。




即便老王的歲數越來越大,身體也不如年輕時候有幹勁兒。可我知道,他笑了,就代表這爺們堅挺的活過來了。生活真的還在繼續,永盛齋的故事,也還在繼續。


  





作者:郭思遙


編輯:鄭彥飛


排版:王健羽



陳凱歌

|東野圭吾|青島姑娘|百子灣


五道口

|高鐵|姨媽護理|清華校花|UFC


傻老外

|髮型|假鞋|新垣結衣|旗袍





圖片均轉自網路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精彩歷史文章


歡迎關注「杜紹斐」ID:shaofeid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杜紹斐 的精彩文章:

平凡生活里的一束光:100個用力生活的故事|推薦
潮男李敖

TAG:杜紹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