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年走過的「小橋」街

當年走過的「小橋」街

(上)

我的老家,位於太行山腳下的一個山村。這樣的開頭,頗有幾分幼年時寫作文《我的家鄉》的味道,其實寫當年的「小橋」街,也是為了記述對於過往的某些記憶罷了。

「小橋」街,還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稱呼,也就是村子正中間經過村委會的一條寬路,約5米,道路的中間用一塊一塊的長石條鋪成,在長石條兩邊是不規則的鵝卵石,這也就成了下雨天村裡唯一可以不帶泥的街面了,記憶中在老村委會的門前靠左邊一點,有一個小石拱橋,所以村裡的人們都管那條街叫 「小橋」街。

上小學時,我每天都要走四趟「小橋」街,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的很慢,不像現在的小學生,總有做不完的作業和上不完的補習班,可能已經忘記了童年到底有什麼了。

那時每天早起後,喝一碗添了食鹽的玉蜀黍糝飯,吃一個白饃饃,在當時,一般不炒「就吃子」(林縣土話,指配饃吃的菜),圖省事也考慮節省,就直接在喝的稀飯里,加一勺子鹽,配白饃吃也就不那麼沒有味道了。直到多年後去了縣城上學,才知道稀飯原來是淡的,吃饃了再配菜。吃完簡單的早飯後,就獨自挎個書包,先沿著村裡的小衚衕,順路叫上幾個同學,一直串到「小橋」街,走在已經磨得很光滑的長條石路面上,直奔學校,當時的學校在村子的西北角,像我家住在村子東南角的人,走到學校也得花10多分鐘。

中午放學回家後,記憶總是吃麵條或喝湯,菜是四季時蔬,地里長什麼就吃什麼菜,選擇的種類也很少,但那時的菜還都是純天然的,雖然也沒有記得怎麼好吃過。這可能與當時不捨得放油有關,記得我祖母有一個油撇子,也就是一個平展展的小圓鐵皮,上面綁一個木棍,每次炒菜前,就用那個油撇子,到一個盛油的罐頭瓶里撇那麼一下,往烘乾了的鐵鍋上一澆,也就那麼幾滴油,放蔥花或蒜瓣後,趕緊將菜放鍋里,再將準備好的水,往鍋里一加,才能聽見那「嚓」的一聲,聽那聲音,還以為是油將菜「嚓」出來的呢,這個我仔細觀察過。那時候中午要能吃上一頓大米飯,足可以高興好幾天了。

平時幾乎沒有吃過肉,每年到過年時才能看見肉的。所以,在我的童年記憶里,最好吃的並不是肉,而是油條和雞蛋。那時候走親戚,也就是稱二斤油條,提溜著就算是禮品了。雖然當時家家都養雞,但雞蛋卻一般不是讓人吃的,經常見來村裡收雞蛋的外鄉人,推個自行車吆喝著。當時一個雞蛋一毛錢,碰到收雞蛋的,村民們將平時積攢下來的雞蛋,都變成了現金。那時候的人們也沒什麼收入,賣雞蛋賣個一塊兩塊的錢,等著家中有急事了,譬如孩子病了,給孩子看病用。

小時候記得,如果小孩子消化不良了,農村人就去找點陳曲(中藥,一般的醋廠都有,用於發酵),將陳曲研成細面,和著一個雞蛋打散了蒸著吃,小孩的消化不良也就治好了。這個我小時候吃過,同時也總盼著那天再來個消化不良,一飽口福。

走親戚還能吃到的美食就是雞蛋打滷麵條了,一般是親戚來了,主人家做飯時各另抄上一兩個雞蛋,麵條和菜都一樣,先給客人盛上飯後,將抄的這一兩個雞蛋鋪到客人的碗里,讓客人先吃,客人這時也要客氣一下,說讓孩子們一起吃吧,主人家趕緊就說,孩子們先吃著呢。其實客人也知道就抄了一兩個雞蛋,也不揭破。

(下)

前段時間,和一位老兄閑談,說起來過去的事,說道在那個時代的幹部下鄉,一般村裡都不起火,需要吃飯了,就將幹部指定到村裡某個人家吃派飯,村裡按一頓飯多少錢給村民結算。幹部到人家後,人家也是極力招待的,一般都是吃雞蛋打滷麵條,林縣人待客厚道啊,一般都是先給客人盛一碗,然後再給客人預備一碗,怕客人不夠吃。其實以前的碗大,一碗也就都夠吃了。家裡的小孩也很少吃雞蛋打滷麵條,眼巴巴的看著,也想吃,就開始和家裡的大人哭鬧,家裡的大人為了不讓孩子哭鬧,就和孩子說,你看見了沒有,那個放在桌子上的那一碗,就是給你吃的,等客人吃完了,你就可以吃了,小孩聽了這話後,也就不哭鬧了,眼巴巴的盯著那個大碗,至等著吃呢。說來也巧,某個去吃派飯的幹部飯量大了一點,或是吃的好吃了,就將預備的那碗雞蛋打滷麵來端了起來,準備往自己的碗里撥上點再吃,這時候,主人家的小孩不幹了,開始哭鬧著說:他又吃了一碗。眼下之意,你怎麼將我的那碗怎麼也吃了。我們也可從中看出,在那時候,一碗雞蛋打滷麵是多麼的美味啊。

晚飯和早飯一樣,咸稀飯配饃,沒有什麼特色,往往是捏個著。飯後的時間是屬於孩子的,那時候的老師一般布置的作業都很少,還可以不寫,不寫作業也沒記得叫過幾次家長啊。五月割麥子的時候,還有假期,傍黑的時候,就和小夥伴一起到麥吉朵里打洞。後來有一次,村裡的某個孩子在麥秸朵里玩火出事後,這項記憶算是結束了。

那時記憶中的花開,印象最好的是油菜花開,滿山遍野,一片金黃,在花海中飛舞,想想都快樂。當時有幾個小夥伴每天放學後,都鬼鬼祟祟的到油菜花地里,也不知道幹什麼去了。小孩子都有好奇心,有幾次也厚著臉皮想跟著去,可是有個孩子王不讓去,只好悻悻作罷。過了幾天,靠給其中一個孩子寫了兩天的作業,才探聽到了他們的秘密,原來是到油菜花地里挖油菜根吃,據說很甜。得到這個秘密後,我自己也偷著去挖了幾次油菜花的根,根本沒有他們說的那麼甜。

我的童年,去者如斯,那時候的特有的名詞「萬元戶」也成了歷史的標識,它又承載了我們多少的悲歡離合,讓我們在已經吃厭了「八大菜系」美味的今天,回味哪些過往,回味那一碗雞蛋打滷麵的美味。

記憶中的味道,會伴隨每個人的一生,而我的記憶,卻永遠也離不了走了幾千遍的「小橋」街。

作者簡介:郭曉偉,市公務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三招讓你徹底擺脫單身!
那些年在減肥道路上犯過的錯,只有一種方法堅持下來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