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國皇帝成了亡國之君:武則天為何要將天下歸還李家?

開國皇帝成了亡國之君:武則天為何要將天下歸還李家?

天授元年,時為皇太后的武氏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自而為我國歷史上僅有的、為正統史家所承認的女皇帝。然而,至其晚年,皇位卻從武氏再度回到了李氏手中,當然,這主要得力於宰相張柬之發動的神龍兵變,但這其中若說全無武后本就意欲還政李氏的緣故,也是說不過去的。

那麼,費盡心力得來的皇位,最後卻還給李氏,致武周王朝因己而始,因己而終,一世而亡。武后此舉頗令人費解。究其緣由,或有幾大原因。

一、自身原因

聖歷間,武后就立太子之事躊躇不定,究竟是立子還是立侄,可謂一大棘手之事。若立子,可終究是李家人,一旦立子,必將恢復李唐,武周則將一世而亡,若立侄,但終究不是自己所出嫡裔。此時狄仁傑勸說,若立子,武后作為帝妻、帝母,其牌位必將供奉於宗廟,世代祭饗,若立侄,未有侄家宗廟供奉姑母牌位者。且一旦立侄,作為武后子女,李顯、李旦及太平公主等武后親生子女必遭殺身之禍。且武后曾為李氏之媳,受李氏恩惠,自然有情難捨。更兼李唐王朝氣數未盡,在朝中、民間仍頗得人心。

二、武家無人

武家後繼無人亦為武后還政李氏的原因之一。終武周一朝,武氏子弟之中聲名最顯的,便是武后之侄武三思與武承嗣,然此二人聲名之顯,全賴姑母武后之勢,並非因己之才幹德行出眾。

武承嗣曾唆使人向武后提議立己為皇太子,遭眾大臣一致反對,於是來俊臣之流酷吏排除異己。其種種行徑,得罪了朝廷一眾官員,名聲極差,若立皇太子,才德威望均難當重任。

至於武三思,此人雖粗通文史,卻長袖善舞,極善逢迎。薛懷義與張氏兄弟得寵,武三思屢屢討好,送詩牽馬,不在話下,為群臣不齒;又因武后欲出宮散心,便於嵩山等名山大興土木,築造宮室,以致民怨沸騰。且武三思未曾為國立功,實難服眾。

武承嗣與武三思之流尚是如此,更遑論其餘武氏子弟,更無一人稍有才幹,是故武后雖有心從武氏子弟中遴選太子,亦無從下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