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對宋朝貢獻巨大,宋太宗為何卻說他早就應該死了?

他對宋朝貢獻巨大,宋太宗為何卻說他早就應該死了?

【歷史劉老師原創,非授權嚴禁轉載】

范質,是一個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頗具影響力的歷史人物。

他雖然是後周的宰相,但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後,沒有罷免他,他依舊被任命為宰相,予以重任。

之後,范質向宋太祖趙匡胤提了三個建議,每一個都對大宋王朝的鞏固和穩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後來宋太宗趙光義說到范質的時候,卻為何說他早就應該死去?

下面,我們先看范質對大宋王朝做出的幾個貢獻:

【分封皇族】

一向低調辦事的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後,並沒有像前朝那樣,給自己的家人分封爵位。

為了國家的穩定,范質便主動勸說宋太祖,為皇家子弟加官進爵,是歷代王朝不變的規矩。

經過范質的勸說,宋太祖趙匡胤很快便下了命令,對皇族成員進行逐一加封。

其中,趙匡胤的兩個弟弟——趙光義、趙光美先後被封為王爵。

分封詔書下達後,對大宋王朝的穩定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這之後,宋朝皇帝的子女和親貴,便有了分封爵位的制度。

【舉薦趙普等人】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和趙普早就很熟,而且在登基之前也曾經和趙匡胤在一起搭檔多年。但登基之後的宋太祖,卻並沒有對趙普予以重用。

當然,范質也明白宋太祖心中的顧慮——擔心其他大臣有所非議,也擔心因此而讓前朝的舊臣有危機感。

故而,范質在面見宋太祖趙匡胤的時候,表示自己身為宰相,有責任和義務為國家舉薦賢才。

然後,把趙普、呂餘慶等一批熟悉國家管理的臣子,單獨舉薦給了宋太祖,希望宋太祖從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出發,予以重用。

宋太祖聽從了范質的建議,很快就對趙普等人加以提拔,進入國家管理層的核心。

趙普的能力,世人是有目共睹的。

之後,他更加積極地為國家建言獻策,為大宋王朝的繁榮與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廢掉宰相和皇帝「坐而論事」的制度】

從秦漢一直到宋朝初期,宰相(丞相)作為皇帝的左膀右臂,有著僅次於皇帝的權力和地位。

比如,其他大臣單獨面見皇帝的時候,一般都是站著說話;而宰相單獨面見皇帝的時候,則可以坐著說話。

不僅如此,為了表示兩人的友好關係,皇帝通常情況下,還要命人給宰相上一杯茶。

事情說完了,茶水也喝得差不多了,宰相就可以起身走人了(先是,宰相見天子議大政事,必命坐面議之,從容賜茶而退)。

宋朝建立之後,范質認為出於對至高無上皇權的敬畏,自己應該帶頭改變這一現象。

於是,很多時候,范質都是把自己要說的事情寫在文書上(類似於後來的奏摺),然後呈給宋太祖。

這樣,就不用和皇帝平起平坐談論國事。

最後,范質乾脆把自己的這一行動的初衷,告訴給了宋太祖趙匡胤,希望他能夠接納——以後宰相不用再坐著和皇帝談論國事,只要把自己所要說的事情寫在文書上,呈交給皇帝就好了,一切有皇帝來處理。

至於需要商議的問題,在早朝上討論即可。

幾天之後,宋太祖批准了他的這個建議。

自此以後,宰相和皇帝坐著商談國事的現象,徹底消失(始廢坐論之禮)。

皇權,變得更加莊嚴。

【欠世宗一死】

乾德二年,在大宋王朝建立的第五個年頭,宰相范質去世,時年五十四歲。

在臨死之前,范質特意叮囑自己的兒子:不要為自己樹碑立傳,也不要向朝廷申請謚號(將終,戒其子旻勿請謚,勿刻墓碑)。

因為,他心中有愧——愧對於對自己予以重任和信任的周世宗柴榮,國家亡了,自己卻還高官厚祿,苟活於世多年。

范質死後,宋太祖停朝數日,以示懷念。

反而是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對范質的一生做出了比較可觀的評價——「宰輔中能循規矩、慎名器、持廉節,無出質右者,但欠世宗一死,為可惜爾。」

意思也就是說:在宰相這些國家重要輔臣之中,范質在講規矩、重名節和清廉方面,是做得最好的。但他沒有在後周被宋朝取而代之時殺身成仁,是他最可惜的地方。

可以說,宋太宗的這個評價,是非常可觀、中肯的。

參考史料:《宋史·范質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南宋並不是沒有進行北伐,只是結局,都很悲慘!
撲朔迷離話高俅 怎一個大節無虧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