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今天把話撂這兒了:誰不讓我縱慾,就是不想讓我好好活 | 夜行食錄006

今天把話撂這兒了:誰不讓我縱慾,就是不想讓我好好活 | 夜行食錄006

大家好,我是徐浪。




因為《夜行實錄》里,總有吃東西的事兒,總有人吐槽,說我是美食博主,魔宙是個美食公眾號。




我不是,你們太瞧不起我了,有點狂的說,我應該比大部分美食博主懂吃——這樣吧,我重新介紹一下自己:



徐浪,野生東北民間美食家,為多賺點吃東西的錢,在北京寫稿做調查。




寫東西是我的工作,吃東西是我的命運。




我這麼努力工作,就是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多吃點好吃的。




凡和食物相關的,我都特敏感。




初中時,我爸發現我拿著一本梁實秋文集,看得淚流滿面,以為我是在看《槐園夢憶》(梁實秋紀念亡妻的中篇,非常感人)。




這本書里平淡的深情款款,超過所有愛情小說




我爸繞到我背後,發現我在看寫食物的雜文:




抗戰時期,物資匱乏。



大年三十,梁實秋意外的在街邊吃到一頓韭菜餡餃子,他就著大蒜,喝著餃子湯,吃了二十個韭菜餡餃子,覺得特滿足。




他寫這個,可把我感動壞了,如果你是熱愛食物的人,一定明白我在感動什麼。




我爸不熱衷於美食,但在我說因食物而感動後,他沒像個正常的東北父親那樣,揍我一頓,而是把這事兒記在了心裡。




那時候沒什麼錢,除了看家裡的藏書,新書主要是我爸給我買。




他發現我喜歡美食之後,除了梁實秋,我的書單里多了鄧雲鄉、唐魯孫、汪曾祺、蔡瀾這些人。





這幾個老饕,對我的童年影響很大




04年時,他去台灣旅遊,逛成品書店時,給我買了本書,叫《廚房機密檔案,烹飪深處的探險》。




我後來在哈爾濱的學府書店,找到了這本書的簡體版,三聯出的,叫《廚室機密》。



中國作家寫美食時,情感表達比較委婉,但安東尼波登很直接,什麼好吃,得用上所有讚美的辭彙,對於04年,沒有什麼見識的我,很衝擊。





前段重看這本書,仍然很好看




有天上網吧打傳奇時,我忽然想起這人,順手搜了下,發現他有個美食紀錄片,叫《A Cook"s Tour》。




講飲食的同時,還講文化,非常好看,我一下就沉迷了。



從那之後,每次上網吧,我的朋友們用電驢和哇嘎下毛片時,我都在用電驢和哇嘎下美食紀錄片。





還記得當年的電驢么,簡直是資源之王




我當時看了很多美食紀錄片。



從《名廚吃四方》《地中海飲食之旅》到《食通街》,再到後來的《香料之路》《新鮮出爐》《饞嘴的義大利》。




從美食紀錄片,我又開始看其他類型的紀錄片——現在跟家吃飯時,必須看紀錄片,否則會食不下咽。




在這些美食紀錄片里,我學會最重要的,是一個真正熱愛美食的人,應該永遠去尋找食物,用有限生命多吃點東西。







那些年,朋友們下毛片時,我用電驢下過的紀錄片




真正的美食,是對比出來的,只有你吃的多了,才能有對比——啊,這比那個更好吃。




比如我,吃了上百家麻辣小龍蝦,肯定知道哪家最好吃,但為防止廣告嫌疑,就不告訴你們了。




雖然哪兒好吃不能說,但我會推薦幾部美食紀錄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最先推薦的,是剛才提了好幾次的,安東尼波登。



老頭今年六十二,看著跟四十似的,帥,有點像喬治克魯尼——非常懂吃。





安東尼波登




懂吃的人,一般出身都好。




梁實秋他爸,是厚德福的股東,連鎖酒樓開遍全國;唐魯孫是八旗子弟,家裡出過好幾個貴妃;




汪曾祺太爺爺是個醫生,手裡有兩千多畝地,他爸的老師是朱自清,自己的老師是沈從文;




蔡瀾他爸,是邵氏電影南洋的負責人,和郁達夫等,甚至近代有名的一些日本作家,都是至交好友。




不是說家世不好就不懂吃,但家世好的人,在閱歷和享受生活方面,有先天的優勢。




安東尼波登,家世也很好,他爸是哥倫比亞唱片的高管,他媽是紐約時報的編輯。




受父母的熏陶,他從小就收藏唱片,到處去旅行。




20歲時,法國旅行期間,他在小鎮海邊吃到了一顆新鮮的牡蠣,當時就不行了,從瓦瑟學院退學,學起了廚師。





如果你沒吃過真正新鮮的法國牡蠣,就看這本書解解饞吧




成了名廚後,他寫了那本《廚室機密》,巨暢銷。




緊接著,他開始做美食節目,連續做了好幾個,最有名的,就是《Anthony Bourdain: No Reservations》(安東尼波登:未知之旅)。




《未知之旅》不是單純的美食節目,也涉及很多文化和社會方面的東西,但從這部紀錄片里,你能看出來,安東尼波登是個真正懂吃的人。





《未知之旅》,黎巴嫩那集還提名了艾美獎,可能是美食紀錄片唯一一次




他開放的接受所有食物——海豹的眼珠子、毛蛋、牛睾丸、螞蟻蛋、生羊。




他會跑到成都去吃擔擔麵和火鍋,也會去香港的大排檔吃燒鵝,然後高興地說:「我TM飛過半個地球,就為了吃到這樣的東西。」




我第一次到廣州,吃到燒鵝和流沙包時,差不多也是這種感覺——世間竟有如此美味。







中國的菜系裡,我最喜歡淮揚菜,其次是粵菜。




廣州很多好吃的東西,曾經讓我流連忘返。




但後來有機會,去了趟順德,我才理解,什麼叫「吃在廣東,廚出鳳城(順德)。」 




很多粵菜,包括我很喜歡的蒸汽海鮮、毋米粥(粥底火鍋),都是順德人發明的。







所以,我打算推薦一部講順德菜的紀錄片給你。




大部分人,對中國美食紀錄片的了解,都停留在《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前兩部確實拍的好,完成度很高。




很多人覺得,它是用很中國的方式在拍美食,是中國的驕傲。




並不,DiscoveryChannel在05、06年的時候,就用這套方法,拍過一系列中國美食,比如《中華滿漢全席》、《中國新世紀:大眾湯包》。




對看慣紀錄片的人來說,這是套很老很經典的拍攝手法,所以《舌尖上的中國》,並不如很多人想的一樣,「在國外很火」,「輸出了中國飲食文化」。





《中華滿漢全席》




在第三季之前,我個人還是喜歡舌尖系列的,起碼證明,我們的紀錄片,在學習和進步。




但比起舌尖,我更喜歡2016年的《尋味順德》。




導演是舌尖2的導演,拍攝手法仍然是那一套,但架不住選題好——順德太TM值得拍了。




這紀錄片里,講了很多食物傳承的東西——順德人對美食的熱愛,是代代傳下來的,無論到哪兒生存,都會是當地最好的中餐廚師。




這種美食的傳承,不是把傳統的,把菜譜一代代傳下去。




他們會試圖還原百年前的菜譜,也會研究西餐,和中式的做法結合起來。




這種對比和開放的精神,比守著同一個味道,更加可貴。





《尋味順德》




很多人都認識不到這點,他們總覺得,中餐太牛逼了,世界其他國家食物加起來,也不抵中餐的一半。




中國的美食,確實博大精深,但真不代表,我們比國外牛逼很多。




舉個例子,我在澳洲和日本,都吃過正宗的和牛,尤其是日本的飛騨牛,那種純粹的牛肉香味,滿口的肉汁,牛肉在嘴裡化開的感覺。




靠再高明的炒菜手法,也彌補不了這種差距。





和牛霜降,入口即化




何況國外也不光靠原料。




我們總說,中國的麵條種類多,遠超意麵,很多都比意麵好吃——但這是不負責任的對比。




意麵據說有2000多種,你得把這些意麵全吃過,才有資格對比,中國麵條就是比意麵好吃。




但這是不可能的。







義大利美食的傳承,時間並不比中國短——有的甚至比中國更長。




大象公會有篇文章,說1920年,廣東早茶,開始借鑒西餐的糕點,做了很多點心,逐漸才有現在的輝煌。




而在那時候,中國還沒有八大菜系的說法。




相比之下,義大利的黑醋,以及一些火腿之類的食物,很多都是五六代人持續釀造,有可查的幾百年歷史。





一勺陳年義大利黑醋,能賣到幾百美金




這些,你在《兩個義大利吃貨》里,都能看到。




這部紀錄片,是兩個在英國生活了50年的義大利老頭,重新回到義大利,去尋找他們記憶里的義大利美食。




倆人是一對好朋友,每天拌嘴逗悶,特可愛。





《兩個義大利吃貨》




在這紀錄片里,你會發現,義大利國家雖然不大,但每一個城市吃的東西和特色,都完全不一樣。




就像中國各省的口味,完全不同。




而且他們對吃,比我們更認真——很多家庭,都有祖傳的菜譜,傳女不傳男,而圍繞著這個菜譜,整個家族都會一直團結在一起。




如果你在義大利旅行一段,就會發現,他們對飲食的理解,食物的複雜多變性,並不亞於中國。




但估計,大多數人沒這時間和精力,好在還有《兩個義大利吃貨》這樣的紀錄片,能讓我們看一下。





寫到這兒,有點餓了




有的人吐槽,義大利菜用番茄太多,但這是種偏見——這就像外國人只知道中國有宮保雞丁和麻婆豆腐一樣,他們還以為中國真有幸運餅乾呢。




真正熱愛,懂得吃的人,是不會帶有偏見的,在他們心裡,對任何國家和地區的菜,都很熱愛。




比如說我,我最愛的是淮揚菜和粵菜。




但,我也愛香港的街頭小吃、那不勒斯不加原料的芝士披薩、愛澳洲的牛肉、東北的溜肉段、新德里的咖喱素食、愛曼谷的冬陰功、巴塞羅那的火腿、里約的烤肉……





懷念拿波里的披薩,它讓我看見必勝客就反胃




再寫下去,感覺可以寫一新的報菜名。




我算見識比較少的,像蔡瀾先生那種,寫吃寫了幾十本,才是真正的老饕。




前段時間,他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連續直播自己吃東西。




我抽空看了一場,在全香港他最喜歡的日料店裡,他吃每一道菜時,都能說出來源、好在哪兒、以及背後的文化。





雖然有的觀點不贊同,但他那種信手拈來我很羨慕




那種對食物的瞭然於心,比最好的美食紀錄片,也絕對不差。




因為年齡原因,我現在還到不了這程度,但相信不懈努力下,二十年後就差不多了。




我身邊有些朋友——比如周庸,經常會質疑我,花這麼多時間精力研究吃,是不是不太好。經常勸我,多花點時間健身,少攝入油鹽,才能活的更久。




他說的對,這樣生活,確實能活的更久,但對我來說,活的不夠好。




周作人在《生活之藝術》里寫:「生活之藝術,只在禁慾與縱慾的調合」。




我在很多地方,都活的挺克制,但吃不能禁慾,這是我用來縱慾,調節生活的。




誰不讓我吃好,誰就是不想讓我好好活!




 


打賞




長按掃描二維碼





說不定我拖更時




會有些不好意思









世界從未如此神秘


????? 

● 

?????


We Promise


This is Original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宙 的精彩文章:

有個姑娘跟我說:總有人半夜敲門,還在我家門口燒紙 | 夜行實錄0072
不可饒恕:他3年敲了35個姑娘的後腦勺,就是為了跟她們睡覺

TAG:魔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