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相比金融包容性,身份包容性更是當務之急

相比金融包容性,身份包容性更是當務之急

身份認證

閱讀全文大約需要五分鐘

「全世界範圍內有11億人沒有文件式身份證明」

Image:路透社/ Danish Siddiqui

在這個斷裂的世界,金融包容性對於建立共同的未來至關重要。開放獲取金融服務的途徑是向人們提供改善生活的工具的基礎。在過去的幾年中,已經有很多的工作為包容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奠定基礎。首先是連接網路;現在我們在研究全球連結,接下來要做的是身份認證。

談及金融服務,我們更傾向於認為我們身份的證明始於誠信部門或是銀行,這是建立一個誠信記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但是,這一點很重要:身份認證和金融服務交織在一起。

全球範圍內有11億人沒有記錄在案的身份證明的文件,如果我們想要正確理解金融方面的問題,那麼這個事情必須要得到解決。這完全是在可能的範圍內——現有的技術可以幫助獲取身份,從而能實現金融包容。

幾乎所有的政府部門都認可身份包容性帶來的好處。這是一個經常被引用的事實:身份包容度每提高1%,能夠實現GDP3.6%的增長。因而,到2030年,為每個人提供合法的身份是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部分,這並不奇怪。但是我們應該如何實現這一點呢?首先我們要克服一些誤解。

你的朋友無法「定義」你

你的關注、喜歡或是轉發也同樣不能「定義」你。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是特別關注「合法身份」這一項目的。你的合法身份由出生證明、身份證或是護照等身份證明文件標明。它不同於你的社交身份(比如Facebook,那是你的喜好和偏愛的集合)和你的職業身份(比如領英,那是你的學術和職業史)。

你的合法身份讓你的個人資料具備可信度,這些信息可以唯一標識定義你——通常是你的生日(Date of birth)、姓名(Name)和地址(Address),我們稱之為你的DNA。這是你需要向監管機構提供的個人信息,以便在出現違規情況下能夠保證遵循法律程序執法。

社會身份本身並不夠充分。一方面來說,社交媒體在發展中國家並不普及——比如,只有12%的亞洲和非洲人可以連結Facebook。但是即使你有權訪問,你也只需要一個電子郵件地址就能夠創建社交個人資料。雖然這可能足以用自己宣稱的樣子取信於Spotify(瑞典音樂串流服務系統),但是這樣的信息絕對不能讓你通過受監管企業獲取融資渠道。像推特和Facebook這樣的平台上的虛假賬戶激增的現象表明,合法身份不能簡單地依賴於你的社交賬號的集合。身份證明需要成為一種強大的、標準的、全球認可的信號。

你不必數字化

人們越來越關注「數字身份」,但這不是身份證明文件,這種純粹的數字身份證明應該存在於我們的電話上,或是與我們的電子郵件地址綁定。蘋果的Face ID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這並不是實現包容性身份標準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途徑。

*在歐洲、美國等地,智能手機的使用更加普遍,在發展中國家則普遍性較差

區分數字身份和身份的數字化是十分重要的,畢竟,iPhone上的身份對於全球三分之二的不擁有智能手機的人來說並非是一個現實的解決方案。為了保證每個人都擁有合法身份,身份證明文件的成本效益要比其他途徑更高。關鍵在於數字化這些身份證明,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訪問網路世界。你的身份形式(數字或是其他)基本上是無關緊要的。它只需要讓你通過數字身份安全地證明你是誰(而不是需要你自己證明自己),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接近身份包容的目標。

不需要政府的介入

向公民提供合法身份證明是政府的義務。在最發達的國家,出生證明、護照或是身份證由政府部門簽發。但是,如果中央當局不願意,不能或是無法提供被信任的合法身份證明,一種基礎的方式已經被證實為有效的替代了。在去年舉行的KNOW ID大會上,大家曾熱烈地討論數字身份的未來,我的公司Onfido(Onfido是2012年創辦於英國倫敦的軟體公司,提供圖片為基準的身份認證服務)分享了一個在奈及利亞的Eti-Oni村進行的一項案例研究。Onfido通過投資100美元購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和攜帶型印表機,從而得以簽發當地的紙質身份證明,以幫助當地居民獲得非政府組織提供的衛生服務。

事實上,很多新興的模式正在脫離集中模式——新的科技如區塊鏈可以實現分散式身份證明框架。這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非集中式系統會更有吸引力。最近印度的Aadhaar(印度2016年實施的身份識別項目,通過指紋採取和虹膜掃描生成全國身份號碼)黑客襲擊中,超過十億條的Aadhaar數據只需要8美元便可以訪問,這凸顯了集中模式在漏洞和隱私方面的局限性。Aadhaar事件也表明,自主身份也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你不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

如今的技術進步意味著我們現在能夠提供比以往更加安全和可擴展的方式來發布和驗證身份了。但是這些方式還未被金融機構們採用為標準,許多的金融機構需要人們通過當地的銀行分行進行身份驗證。這種做法可以追溯到17世紀。

現在,以科技為基礎的身份驗證可以完成得更好,它可以檢測文件中不能被肉眼捕捉的數據篡改。因此,繼續依賴於面對面身份驗證的黃金標準是違反社會進步的本質的——這種方式不方便,也缺乏效率,同時還將無身份證明的群體排除在外。

在日益不平等的世界中促進合作需要一個賦予每個人參與全球經濟的權利的戰略。雖然新的科技可以推動身份包容性,但這不僅僅是一個需要科技來解決的問題,還是一個需要來自個人、公眾和國際發展社區的更廣泛的努力來共同攻克的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身份包容性是通往共同的未來的第一步,接下來才會是金融包容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經濟論壇 的精彩文章:

世界經濟論壇博客
我們將如何迎接數字化未來?

TAG:世界經濟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