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川論道 管仲

百川論道 管仲

管仲,原姓姬,與西周武王同姓,是周朝皇族的後代。約公元前723年生,屬相約為馬,星座約為雙魚座,安徽潁上人,春秋時期齊國的丞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後稱「春秋第一相」。

管仲和鮑叔牙,從小就是好朋友。當時,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主動找管仲一起做生意。所有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出資的。

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的分紅卻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不慣了說:「管仲不仁義,出錢的時候拿的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多!」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裡窮,錢對他更有用。」

齊桓公即位後,決定封鮑叔牙為丞相,鮑叔牙卻對齊桓公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丞相才對呀!」齊桓公驚訝地反問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嗎?」

鮑叔牙回答道:「管仲,天下奇才,英明蓋世,才能超眾。」齊桓公又問鮑叔牙:「管仲與你比較又如何?」鮑叔牙沉靜地指出,管仲有五點比我強。

一是寬以從政,惠以愛民;二是治理江山,權術安穩;三是取信於民,深得民心;四是制訂禮儀,風化天下;五是整治軍隊,勇敢善戰。

鮑叔牙進一步諫請齊桓公,釋掉舊怨,化仇為友,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話,把已經被他抓住,成為死囚的管仲重新赦免,並聘任為丞相,而管仲也輔助佐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管仲非常感激鮑叔牙,他說,我曾經和鮑叔合夥做生意,自己多拿分紅,鮑叔不計較,反而憐憫我的貧窮!我曾經替鮑叔辦事,結果辦砸了,鮑叔不罵我,反而安慰我時運不濟。

我三次做官被免,鮑叔不嫌我,反而替我申辯沒有遇到明主。我三次臨陣脫逃,鮑叔不嫌棄我,反而理解我為母偷生。

我的主人公子糾失敗了,我的同僚召忽為他自殺,我卻做了俘虜,鮑叔不羞我,反而說我忍小節,謀大義。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管仲以後,自己甘願做他的下屬。鮑叔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很多成為有名的大官。

後來的天下人往往忽略了管仲的才幹,而是去更加讚美鮑叔無私助友的高貴品德。由此看來,小人和君子,也能成為好朋友。

前文提到齊桓公和管仲之間,有很大的恩怨,是什麼原因呢?這裡面,就有一個成語故事,叫做「一箭之仇。」

齊國的國王齊僖公有三個兒子,太子諸、公子糾和小白。公元前698年,齊僖公駕崩,太子諸即位,為齊襄公。他品質卑劣,齊國前途令人憂慮。

當時,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一雙好友,給兩個公子當師傅,傳為美談。不久,齊襄公與重臣魯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謀私通,醉殺了魯桓公。

對此,具有政治遠見的管仲和鮑叔牙,都預感到齊國將會發生大亂。所以他們都替自己的主子找出路。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君的女兒,因此管仲就保護公子糾,逃到山東曲阜的魯國去躲避。

公子小白的母親是衛君的女兒,河南的衛國離山東的齊國太遠,所以鮑叔牙就同公子小白,跑到齊國的南鄰山東莒縣的莒國去躲避。

十二年後,齊國內亂終於爆發。齊襄公被殺,一時齊國無君,陷入混亂。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看到時機成熟,都想方設法回國,以便奪取國君的寶座。

公子小白和鮑叔牙,向莒國借了兵車,日夜兼程回國。魯庄公也幾乎同時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這時,管仲發現公子小白已經走在前面。

於是,管仲決定自請先行,親率30輛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公子小白。人馬過即墨30餘里,正遇見公子小白的大隊車馬。

管仲非常沉著,等公子小白車馬走近,就拿起弓箭來對準小白射去,只聽「噹啷」一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應聲倒下。管仲見公子小白已被射死,就得意洋洋地率領人馬回去了。

其實,公子小白非常聰明,管仲一箭射中的只是他的銅製衣帶勾,他急中生智,裝死倒下,騙過了管仲。

隨後,公子小白與鮑叔牙飛速向齊國挺進。先於公子糾來到齊國首都臨淄,順利地登上君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而此時,管仲與公子糾認為公子小白已死,再沒有人與他爭奪君位,也就不急於趕路。六天後才到齊國。沒想到齊國已有國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

「勝者王侯敗者寇」,在齊國壓力下,魯庄公殺死公子糾,並將管仲擒住,裝入囚車,送還齊桓公發落。齊桓公並沒有報這「一箭之仇」,而是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用他廣闊的胸懷容納了管仲。

齊桓公經過幾次深談和考察後,認定管仲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於是就拜他為相,兩人齊心協力,治理國家,使齊國很快繁榮富強起來。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海咸河淡」,直譯為海水苦咸河水淡。引申意義為君子之交淡如河,小人之交咸如海。管仲和鮑叔牙的交情,是歷史上有名的君子之交。

唐代詩人李白,有一首《贈汪倫》,也是描寫的這樣一種海咸河淡的君子之交:「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字文書法 的精彩文章:

百川論道 做夢
百川論道 項羽

TAG:千字文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