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史上四場「傷亡率」非常低的戰爭,規模宏大但傷亡極小

世界史上四場「傷亡率」非常低的戰爭,規模宏大但傷亡極小

我們都知道,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動不動就是死傷無數,我們都是討厭戰爭喜愛和平的,當今社會更是如此,一個國家的強盛必然需要在一個和平的環境中。

當然,歷史上也有的戰爭並沒有太嚴重的傷亡,今天我們來看看世界史上四場「傷亡率」非常低的戰爭,規模宏大但傷亡極小

第一場:直皖戰爭

直皖戰爭,發生於1920年7月14日,是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和以吳佩孚、曹錕為首的直系軍閥,為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在京津地區進行的戰爭。戰爭結果直系和奉系軍閥夾擊皖系軍閥,共同取得北京政權,段祺瑞下台。

據說兩個軍閥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動用了近二十萬人混戰,戰鬥持續了5天,不過一共死了200多人。看來大家都是中國人,所以是沒有忍心下手吧?不過也有人說是中國那個時候軍閥的士兵「太菜」了,互相都沒有戰鬥力而已。你怎麼看呢?

第二場:瓦爾密大捷

瓦爾密戰役發生在1792年9月20日,法蘭西革命軍隊為一方,奧普聯軍及入侵法國企圖撲滅革命力量恢復君主制度的法僑保皇黨分子支隊為另一方,在瓦爾密(法國馬恩省的村莊)地域進行的一次交戰。

雙方動用了十數萬軍隊,在10天交戰期間基本上就是大炮對轟,傷亡數雙方加起來不多五百多人。最後聯軍因後勤供應不上問題自動撤退。瓦爾密大捷成為法國人民爭取祖國自由的象徵。

第三場:應州大捷

應州大捷是發生在明朝邊城應州的一場重大的軍事勝利,這場應州大捷發生在明朝軍隊與蒙古韃靼小王子率領的蒙古軍隊之間,是由朱厚照皇帝親自指揮的戰爭,戰役的結果自然就是明軍大勝。

自始至終雙方參加戰役的軍隊人數應該在十萬左右,直接上戰場參加衝殺的人數應該在六萬左右,這樣龐大的軍隊展開肉搏戰,而且戰鬥進行了一整天,《明史》卻記載說「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難道是沒數清楚?

第四場:八里橋之戰

八里橋之戰,是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發生的一場激烈的戰鬥,雖然清軍士兵表現英勇,但終因戰法、裝備嚴重落後而慘敗。對於中國來說八里橋之戰傷亡非常嚴重。當時清軍三萬多多人其中傷亡超過一半,而當時英法聯軍一萬多人傷亡卻非常少,法軍死亡3人,受傷17人,英軍死亡2人,受傷29人。

當時外國人都覺得對於聯軍來說八里橋之戰傷亡是個奇蹟,八里橋發生的不過是「一場引人發笑的戰鬥」。也可以看出但是清朝政府的腐敗和軍隊勢力的落後,真是可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熊的大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3次大地震,最嚴重的一次有83萬人罹難!
上古四大妖獸,第三個曾是天神,死後被救活卻成了吃人怪物!

TAG:大熊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