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朋霍費爾:從卓越學者到謀刺希特勒的烈士(上)

朋霍費爾:從卓越學者到謀刺希特勒的烈士(上)

原標題:朋霍費爾:從卓越學者到謀刺希特勒的烈士(上)



本文共2124字丨閱讀全文需要2分鐘

迪特里希·朋霍費爾(DietrichBonhoeffer),20世紀傑出的德國神學家。他的悲情人生和獄中神學,對二戰後的基督教神學乃至整個西方產生了廣泛影響。因為參與刺殺希特勒的密謀活動,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被納粹處死。國內譯介的朋氏著作主要有《獄中書簡》《做門徒的代價》《倫理學》《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團契生活》等。


生平與事迹


現在已經很少有書能夠迅速將一個讀者帶入一種深沉的情感,但查爾斯·馬什的《陌生的榮耀——朋霍費爾的一生》卻正是這樣的一種書。這當然首先和書的主題、和傳主有關。


迪特里希·朋霍費爾(1906.2.4—1945.4.9)短暫的一生思想深沉高貴,行為大義凜然。

他很小就內心渴望上帝,凝思永恆,他的天賦也是極高,教養很好,學業優秀,前程遠大,本來是可以成為學院中一位非常傑出的神學教授和學術大師的,卻不幸劈頭遭遇了20世紀上半葉歐洲慘烈的「流血政治」——兩次大戰,尤其是德國納粹的殘酷壓迫,從而激發了他的精神鬥志。


他試圖以其微薄之力力阻時代的狂潮,乃至參加了刺殺希特勒的密謀等直接行動。1943年4月被捕入獄後,他又在獄中寫下了大量思想深邃的書簡,最後在二戰結束前夕從容赴死。



朋霍費爾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是相當優越的,也富有人文氣息。他父系的家族16世紀初從荷蘭遷往德國,三百多年後這個家族在德國已大獲成功,其成員在法律、醫學和宗教界取得了很高的地位。這除了才華的原因,大概還有幹勁。朋霍費爾的祖父是位法官,他堅持認為,六十公里以內的旅程採用步行方式更好。


其父親卡爾則是位著名的醫學權威,做過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學的講席教授和醫院院長。父親也繼承了祖父的嚴謹和高冷,對孩子並不親昵,但責任感很強。延伸到孩子們,家庭的男性可能大都有這個特點:即對他人行為的動機「較少出於對這個人的愛,而更多是出於作為自己存在之本質的責任感的需要」。

而朋霍費爾的母親則是貴族出身,開朗自信,感情深沉,但也並不輕易外露。她和丈夫都不為時髦的「家長要做孩子親密朋友」之類的建議所動。她(他)們不體罰孩子,如果孩子對某項決定有疑問,會鼓勵他解釋自己的觀點——然後嚴格照著做。雖然母親比父親平易近人,但她也有不可輕忽對待的權威。那時上層家庭的教育還是頗為老派的。


朋霍費爾6歲的時候,父親到柏林的大學任教,後來購置了一棟三層樓的帝國創建期風格的大宅子,既能享受都市的便利,又可滿足鄉村生活的風味,同一條林蔭道的兩邊住著科學家、政治家、學者、製片人和電影明星,他們及其孩子在社區的社交活動中打成一片。


朋霍費爾家裡的僕從好像一支小軍隊——女僕、管家、一名廚師和一名花匠、大孩子們各人有一名女家庭教師、小孩子們有保育員。朋霍費爾的絕大多數物質方面的願望都得到了滿足。甚至到了成年的時候,有些生活習慣還顯示出某種自小的優越:比如他在外地的時候,衣服髒了,郵寄到家裡去洗滌,然後再郵回來。



那個時代看來也還是一個優越者較多生育的時代。迪特里希·朋霍費爾的母親在10年的時間裡就生下了8個孩子,且正好四男四女。迪特里希排行第六,上面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下面還有與他是雙胞胎的妹妹和另一個妹妹。

這些孩子們個個天賦出眾。大哥卡爾—弗里德里希生於1899年,他極其輕鬆地就掌握了複雜的科學。同年出生的二哥沃爾特後來成為才華橫溢的青年作家和博物學家。生於1901年的克勞斯是與迪特里希年齡最接近的兄弟,兼具自由精神和敏銳的分析思維,後來成為著名的法律專家。他的幾個姐妹也都成績優異,獲得學位。


然而,這些孩子們生在新舊世紀之交,就承擔了20世紀的命運。她(他)們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卻有一個不幸的成年。她(他)們是生活在一個文化興盛的年代,但卻也是一個由盛轉衰的時代。她(他)們擁有一個穩定和諧的家庭,卻並不擁有一個穩定和諧的世界。


1918年,大哥與二哥都參加了軍隊,兩個人都受了傷,而二哥傷重不治。大哥回來成了社會主義者。三哥則屬於魏瑪自由派,後來也因反對希特勒被處死。二姐夫亦因參加秘密抵抗組織而被捕。胞妹則因嫁給了一個猶太人而被迫全家偷偷逃離德國。


當然,除了共同的命運,朋霍費爾一開始就呈現出他個人的一些強烈特點:他喜歡孤獨。二哥沃爾特死後不久,迪特里希就宣布他已經決定要成為一名神學家。他那時還只有13歲,此後他對他選擇這條道路的正確性就再也沒有過絲毫的懷疑。其實他的音樂天賦也很高,視讀能力極強,家裡人還談論過他是否要以鋼琴演奏家為業。但他的確在許多方面的學業成績都是很優秀的。


17歲的時候,他就申請參加高考。在幾乎所有科目上都得了高分。他還流利地掌握了三門古典語言:希臘語、拉丁語和希伯來語,而在歐洲主要語言方面:除了德語,他還通曉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英語。他在西班牙、美國和英國都長期學習或實習和工作過,也多次遊歷義大利等地。


1928年2月,朋霍費爾受邀去西班牙擔任巴塞羅那德國教會的助理牧師。在那裡的工作中,他再次展現了他在學業中展現的過人才華。


(本文來自《新華文摘》2016年第3期。《陌生的榮耀——朋霍費爾的一生》,[美]查爾斯·馬什著,徐震宇譯,上海文藝出版社即將出版。本文為該書中文版序言,發表時略有刪改,標題為編者所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文摘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連載 |《千里江山圖》,一幅形勢大好的「政治獻金圖」?(之三)

TAG:新華文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