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康熙素三彩瓷鑒定

康熙素三彩瓷鑒定

康熙朝青花瓷效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造型千變萬化,工藝詳盡精巧,顏色青翠欲滴,這是眾所周知的。而一同期的素三彩,亦是名重一時十分名貴的種類。所謂素三彩,屬瓷器低溫彩釉種類之一。因以黃、綠、紫、白等彩料為主,不用紅彩,故稱素三彩。其工藝是在瓷坯上先按預訂的圖畫進行刻劃,待坯體單調後以高溫燒成無釉的素瓷,再將作地色的釉澆在澀胎上,待其單調後,刮下斑紋圖畫中應施其他顏色部分的地釉,然後填上所需的顏色,再一次低溫燒成。最早的素三彩見於明代成化年間,清代康熙年間素三彩最為盛行,它的顏色除了黃、綠、紫外,還增加了其時特有的藍彩,發清楚豐盛多樣、質樸潔雅的不同種類。尤其是用一種五顏六色鋪陳為地的種類,如黃地、綠地、紫地、米地、黑地、皋比斑等等,其彩釉以重複替換運用、變化無常而頗具匠心。康熙素三彩器物大小不一,大器有鳳尾尊、觀音尊、瓶、棒槌瓶、大罐及人物塑像等,其間有的大器高一米以上;小器則有杯、盂、碗等等。康熙素三彩中,以黑地素三彩最為名貴。製作時,先在器上施以綠釉,覆施黑釉,即為黑色地再以泛紫的深黑筆道勾描花卉、禽鳥、荷蓮等圖畫,填繪黃、綠、紫、白等多色。因為康熙黑地素三彩僅限於宮廷御用品,首要作祭拜祀禮之用,加之工序凌亂、本錢極高,康熙黑地素三彩器物尤其是大件著作,存世十分稀疏。現在,康熙黑地素三彩的大件無缺器物,國內罕有,即便是國家一些大博物館,也難覓其蹤。有些已於早年流散於歐、美一些國家,如法國巴黎羅浮宮就鋪排有我國康熙黑地三彩大花觚、大罐、觀音尊等,連一些破損之器和清末仿品,也為法國人所好並許多搜集無遺。據陶瓷鑒定大師耿寶昌先生回想,上世紀50年代,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曾下文在全國各地搜集查找素三彩器物,但所獲甚微。故有古書記載曰:「對錯等地而繪綠黃紫三色者謂之素三彩,以黑地為貴。西人嗜此聲價極高,一瓶之值輒及萬金,以怪獸為一同,人物次之,若花鳥價亦不貲也。」據琉璃廠的白叟回想,真品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國時期就難覓其蹤,尤其是康熙黑地素三彩,即便是一件殘口的大瓶,其時就可值一萬大洋,足見康熙素三彩之名貴。近年在各大拍賣會上,康熙黑地素三彩天球瓶屬中小件著作,拍賣價都跨越百萬元,大件未見上拍先例。時下傳世品中的素三彩器,尤其是黑地素三彩器,多為光緒及民國仿品。仿品中還有以康熙原胎舊器剝去釉面,後掛墨彩地或其他種色地的仿作,但這些仿品和後加彩器物,與真品相去甚遠。而康熙素三彩器物所用彩料,為明末所遺土礦顏料,極為稀有。近年曾見一些收藏類刊物刊載介紹幾件「康熙黑地三彩」器皿,還寫了長文介紹是「康熙民窯黑地素三彩」如此,實際上皆為民國之作。且不說康熙黑地素三彩皆為宮廷御用器,此種類當朝並無民窯,就以所載圖片直觀,不管畫風、顏色、器型等也絕無康熙素三彩之特徵,一眼可斷為民國仿品。其仿品器物,胎體與真品比較,胎粗質松,胎釉結合鬆懈,運筆紋飾板滯無力,或多概括粗豪;其彩亦遠不如真品潔凈安靖,如後挂彩蜜蠟黃質粗色淺,鵝黃則色淺微青,且多含粉質;紫、綠彩暗淡,厚膩不勻,白地子上更無年久構成的天然彩暈 有「彩暈」也僅僅釉彩油滲汁),仿品器物底足折角不硬,呈渾圓形,或過火規整、粗澀,旋紋痕不顯著。以下介紹幾件不同朝代的素三彩器物,以示比較。

圖1為真品康熙黑地素三彩觀音尊。

口上部破損,殘高52厘米,足徑21厘米,侈口、豐肩,肩以下弧線內收,圈足擴展,足呈硬折角二層台式,底足白釉上棕眼顯著,底有雙圈楷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整個器物胎體細密潔凈,有典型「糯米胎」特徵。器型聳立美麗、線條流通。渾身紋飾以怒放梅花為主,輔以松、竹、飛鳥,顏色美麗,廓線有力。其彩水綠淡似湖水;蜜蠟黃細膩薄平,鵝黃色凈勻潤,彩釉尤墨地釉面安靖、亮光、晶瑩,側視下的釉與彩可見五顏六色的蛤蜊光,一同在底足白地釉面上閃現著美麗似彩虹的光暈。不管是器型、胎、釉、彩、紋飾,均系典型的康熙器物。此墨地三彩觀音尊雖略有破損,但如此大件器物仍屬稀貴,尤為可貴。

圖2為清中期仿康熙素三彩海棠瓶。

瓶高29厘米。缺雙耳。白地子,通體施以黃、綠、黑色。瓶口呈扁圓形,底足外撇。口至頸部繪串珠簾、焦葉;瓶體中部主題紋飾為八寶、纏枝及紅彩蝙蝠,底足繪冰梅圖紋。此瓶胎體堅緻,紋飾精巧,尤施紅彩在素三彩器物中實屬稀有。此瓶在仿康熙素三彩器物中屬精巧之作。粗看有康熙風格,但胎缺少康熙特有的「糯米」質,底足白地無集結綵暈「蛤蜊光」現象,彩料尤黑彩過柔,不類康熙黑彩硬如黑漆。歸於清嘉、道時期仿品。

圖3為清末仿康熙黑地素三彩花鳥紋四方大瓶。

口殘。殘高35厘米。瓶體為四方形,厚重沉穆。瓶為典型黑地子,以黃、綠、黑、紫等色繪以花鳥。紋飾極盡煩瑣、典雅。瓶體四面主題紋飾分別為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即「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爭奇鬥豔;瓶底足書「大清康熙年制」。觀此四方瓶繪飾精巧,線條流通,此瓶器型、畫意、彩料均為仿康熙黑地素三彩器物,據耿寶昌《明清瓷器鑒定》書中載康熙素三彩,器中亦有同類器型著作,若不與圖1細心比較,簡略要挾。但只需細觀此瓶,彩料光澀、質糙、脆弱過淡,缺少真品那種彩料安靖、靜穆柔軟之感。

粗觀此瓶彩料周圍有「彩暈」現象,實際上不類真品之「蛤蜊光」,僅是一層油質算了。至於底足折角,與真品安靖硬立之感,更是相去甚選。

圖4為民國仿康熙黑地素三彩花鳥紋罐。罐高19厘米。黑地,罐體繪以梅枝、鳥雀。胎質粗澀,紋飾較草率,單調無力,彩料全無柔軟光澤,只需稍與圖1對比,真贗立辨。此黑地三彩花鳥紋罐應為民國晚期低質之仿品。

綜上各類素三彩剖析,可得出康熙素三彩真偽差異的幾點:

其一,康熙素三彩是在明代素三彩基礎上打開、老到起來的名貴種類,康熙本朝的素三彩器物,尤其是黑地素三彩,僅為宮廷御用,民間並無此類著作。康熙素三彩器物絕大多數無款,但康熙晚期亦有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的。

其二,真品康熙素三彩器物之彩料均為明末所遺礦彩,亦稱「古彩」,其質地靜穆柔軟、珠艷清楚,玻璃質感強,其綠彩明澈若湖水,黑彩安靖如生漆,光可鑒影,後世仿品絕難類比。

其三,康熙素三彩器歷經三百餘年,保存至今之器物,在彩料之間肉眼側光可見五顏六色「蛤蜊光」,在無彩的底足白釉處亦可見此狀,這是仿品見不到的。

其四,康熙素三彩器物之胎選料講究,具有常見康熙瓷器「糯米胎」及其他顯著特徵。

總歸,民間所見康熙素三彩器,尤其是黑地素三彩器物,一般均為清末民國仿品。大件器物至今極為稀有珍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圈 的精彩文章:

古代陶瓷碗類-古董拍賣-古董鑒定-古董交易
《八十七神仙卷》里的悲鴻生命 徐悲鴻作

TAG:古董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