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深度)解讀《紅海行動》中出鏡的特戰利器

(深度)解讀《紅海行動》中出鏡的特戰利器

原標題:(深度)解讀《紅海行動》中出鏡的特戰利器


在舉國歡度春節之際,香港導演林超賢執導的《紅海行動》在諸多大片雲集上映之時,竟然突出重圍,成為春節期間電影市場上的一匹十足黑馬!影片中,戰鬥場面異常火爆,武器裝備也異常先進,特別是那句「我們是中國海軍,接你們回家」更是在凜冽寒冬中燃爆了每位觀影者的內心!


「三槍」拍案


在駐外領事館,特戰小分隊隊長楊銳手持AUG突擊步槍營救中國僑民;在恐怖組織腹地,深入敵後的機槍手張天德懷抱M249機槍與敵激戰;護送人質途中,狙擊手顧順用R93LRS2狙擊步槍與恐怖組織的狙擊手巔峰對決……


近50種真實槍械和30000多發子彈(空包彈),成就了影片《紅海行動》中激烈精彩的槍戰大戲。無論是護航反海盜任務,還是沙漠遭遇戰或城市街頭巷戰,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的特戰隊員們,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熟練使用中外各種武器,默契協同。護航解救商船時,使用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的制式槍械;在異國執行解救中國人質任務時,根據國際法,「因地制宜」使用外軍提供的更易獲得彈藥補給的多種槍械;在與恐怖分子和叛軍的混戰中,「因敵制宜」隨機使用各式繳獲的裝備。

影片中的各種特戰裝備也在一定意義上映射了未來特種部隊所用的輕武器發展趨勢:有效殺傷距離遠、射擊精度高、火力威力大、模塊化設計、重量輕便於攜行,能滿足多種作戰環境使用需要。影片中出鏡的3種輕武器尤為引人注目。


巷戰利器—AUG突擊步槍 1977年,奧地利的斯太爾-曼利徹爾公司推出一款名為AUG的軍用自動步槍(「AUG」是德文縮寫,意即「陸軍通用步槍」)。或許誰也沒有想到,量產40餘年來,AUG創造了一個步槍的另類傳奇:發展出10餘種型號,裝備數十個國家的軍隊,生產總量近百萬支,成為裝備範圍最廣、最受歡迎的槍型之一。


優點一是戰術使用靈活,可靠性強,射擊精度、目標捕獲和全自動射擊控制優秀。可以說,AUG是一款最成功的無托結構突擊步槍。除奧地利外,AUG還被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等多個國家的軍隊所採用,更得到了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和英國特種反恐部隊SAS等多個國家特種部隊的青睞。



巷戰利器——AUG突擊步槍


優點二是無托結構。採用無托結構的AUG在不影響有效殺傷效果的情況下,整槍長度縮短了25%,更適於狹窄空間作戰使用。在倫敦遭受恐怖襲擊以後,裝備AUG突擊步槍的英國SAS快速反應,在一天內就搜尋出並消滅了隱匿的恐怖分子,巷戰能力突出的AUG功不可沒。


優點三是模塊設計。AUG採用模塊化設計,基礎部件通用,主要部件同系列之間可以互換,在作戰中根據不同任務,可以互換不同的槍管,組合成不同口徑和功能的4種槍型(步槍、卡賓槍、輕機槍、衝鋒槍)。同時,AUG更換部件快速簡捷,在幾秒內就可將槍管裝進任一機匣中。另外,該槍導軌還可加裝高精度瞄準鏡和戰術手電筒等配件。


優點四是皮實耐用。AUG大量採用工程塑料,塑料部件約佔全槍零部件總數的20%,同鋼製步槍相比,全槍重量大大降低。同時,塑料部件耐腐蝕好,使用壽命長,可承受射擊10萬發以上。分解AUG也不需要專門工具,大大減少了基本維護費用,方便士兵在野戰條件下維護步槍。一般的步槍在炎熱的北非或者潮濕的海島通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槍械故障,AUG則適用於多種環境。


重劍無鋒—M249班用自動武器 這一款是步兵班最具持久連射火力的武器,也是戰場上擁有最高出鏡率的一款機槍。


M249班用自動武器是比利時FN公司米尼米機槍的美國版。相對FN公司的米尼米機槍來說,M249具有更強的可靠性和更強的火力,使用裝有200發彈鏈供彈,作戰中出現缺乏彈藥的緊急情況時,可使用M16步槍或M4步槍的彈夾進行射擊。該槍配有可摺疊式兩腳架,並可以調整長度,也可以換用三腳架。此外,M249採用新的液壓氣動後坐緩衝器,可以減小後坐力;設有旋轉式氣體調節器,適用於不同的射擊環境。

該槍在標準型基礎上還設計了更短的姐妹型號,安裝了滑動槍托和短槍管。這個型號的主要優勢在於,出入車輛、直升機和類似的狹窄空間時,便於攜帶和快速射擊,更適於特種部隊分隊在作戰行動中使用。



重劍無鋒——M249班用自動武器


這款堪稱經典之作的機槍於1984年成為美軍制式班用機槍,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都有使用,跟隨美軍打遍全球,接受了各種殘酷的考驗。


M249還是銀幕常客,在影片《黑鷹墜落》中,兩名機槍手懷抱M249機槍,任黑色「死亡鐮刀」在摩加迪沙噴射火焰,製造出一幕幕「金屬風暴」,展現出強大的穿甲和破壞力。


「歐洲狙王」—R93狙擊步槍 食指第三節和第二節發力,後拉,一顆子彈緩緩射出槍膛,從山的一頭飛向另一頭。銀幕上,彈道痕迹甚至子彈穿過熱氣流的變化都清晰可見。當子彈追上恐怖分子,一連串慢鏡頭過後,子彈擦過敵人側臉……


影片中狙擊手所用裝備便是有著「歐洲狙王」之稱的R93狙擊步槍。1993年,德國布拉塞爾公司研製定型R93狙擊步槍,其射擊精度高、射擊威力大、使用壽命長、通用性強。目前,R93主要裝備德國、荷蘭、澳大利亞等國的軍隊和警察,也是烏克蘭和保加利亞特種部隊用槍。該槍裝備型號有R93和R93LRS2兩種,可發射多種不同口徑的彈藥。


該槍大量採用鋁合金部件,在保證主體剛度的同時,大大降低了整體重量;採用直拉式槍機和套爪閉鎖系統,槍身短,結構緊湊,便於操控;可通過戰術導軌在槍管上安裝不同類別的瞄準具,在30秒內完成拆解組合,易於攜行;根據不同作戰任務,還可以快速更換17種口徑的槍管,具有極強的通用性。



「歐洲狙王」——R93狙擊步槍

「兩彈」懸疑


裝有成桶「黃餅」(製造「臟彈」的原料)的大力神運輸機,即將在一架美洲獅直升機的護航下起飛。關鍵時刻,蛟龍突擊隊女隊員佟莉在運輸機的機艙發現了一枚毒刺攜帶型防空導彈,迅速組裝,對準目標。毒刺升空,美洲獅落地。蛟龍突擊隊員成功阻止了恐怖分子交易「黃餅」,劇情逆轉。


「臟彈」到底有多「臟」?《紅海行動》中多次提到恐怖分子妄圖得到製造「臟彈」的技術。什麼是「臟彈」?它又有何危害?


「臟彈」又稱「放射性炸彈」或「散布放射性裝置」,是一種大範圍傳播放射性物質的武器。「臟彈」之「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不潔,而是由於它能產生核輻射,污染環境,製造恐慌,擾亂社會秩序,因此得名為「臟彈」。


「臟彈」不產生核爆炸,與傳統核武器不同;它是通過放射性顆粒的廣泛擴散而造成危害,與穿甲破甲並造成放射性污染的貧鈾彈也不同。「臟彈」的危害,取決於放射性材料類型、含量和自然環境條件等,其主要特性如下。


一是製造原理簡單。按照普通炸彈的原理和結構,只要用鈾、鈷、銫等放射性物質將爆炸裝置包裹起來,就可以設計和製造出「臟彈」,技術門檻低。


二是材料獲取容易。由於放射源在相關行業應用廣泛,核燃料中的鈾、無損探傷中的鈷、核醫療中的銫等,均有可能通過合法或非法途徑獲得。目前,幾乎所有開採鈾礦的國家都生產以重鈾酸銨或重鈾酸鈉為主要成分的「黃餅」。「黃餅」通常用來提煉濃縮鈾。


三是使用手段隱蔽。「臟彈」結構簡單,外形靈活多變,尺寸可大可小,稍作偽裝就難以發現。加上它攜帶方便,引爆方式多種多樣,更有利於在特定場所隱蔽使用。


四是社會影響巨大。「臟彈」通過引爆傳統的爆炸物,將內含的放射性顆粒拋撒到空氣中,廣泛傳播,造成相當於核放射性的塵埃污染,輻射危害大,有可能造成人員大量死傷,引發災難性生態破壞,引起公眾心理恐慌,導致混亂局面出現。


儘管使用「臟彈」禍患無窮,但不排除個別國家可能會鋌而走險打「擦邊球」。「臟彈」更可能成為恐怖組織理想的「高端武器」。各國應加強放射性材料監控,建立合作機制,聯合取締「核黑市」交易,打擊「核走私」,同時廣泛宣傳「臟彈」危害,呼籲國際社會立法禁止製造、使用「臟彈」。


進程防控利器——毒刺防空導彈


毒刺還能挺多久?大名鼎鼎的FIM-92毒刺單兵防空導彈,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為美國陸軍設計研製的一款攜帶型防空導彈,主要用於城市作戰和野戰條件下單兵和地面裝備對低空目標的打擊。其前身是世界上首款單兵肩射防空導彈FIM-47紅眼睛,因此毒刺最初也被稱作紅眼睛Ⅱ。經過30多年的發展,毒刺已經成為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列裝範圍最廣的單兵防空導彈,它的身影出現在《紅海行動》也在情理之中。


毒刺能在特戰隊員手中用極短的時間準確擊中恐怖分子駕駛的直升機,並非影視作品中的誇張,而是源於其三大特質。一是簡單。單兵武器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就是操作簡單、輕便耐用,毒刺防空系統全重不超過16千克,具備主動制導能力,一名士兵就可以輕鬆完成瞄準射擊。二是「聰明」。毒刺導彈具有敵我識別能力,可以避免誤傷情況的發生。三是多能。除了單兵型,毒刺導彈還可被裝到地面裝甲車輛和直升機上,作為一種防空或空戰武器使用,反映出較強的火力打擊能力。


作為一款應用廣泛的優秀武器,毒刺擁有足以自傲的實戰履歷。它曾憑一己之力逆轉蘇聯對阿富汗游擊隊的空中屠殺,也曾讓薩達姆的軍隊幾乎不敢對聯軍部隊正面使用直升機,還為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劃設了一片讓印軍膽寒的「禁飛區」。在《紅海行動》之前,它已經多次在大銀幕中為主角增添光環。


毒刺還在升級,它已具備了探測打擊無人機和隱形目標的能力,並且成為城市和野戰防空體系的重要組成。近日,美國陸軍的士兵也在訓練場上重新撿起毒刺,重點加強曾被忽視的單兵防空能力。如今的毒刺已不再是零散分布的游擊武器,而是一片荊棘密布的低空大網。未來,老而彌堅的毒刺將繼續守衛著距離地面最近的天空。


「一盔」當先


《紅海行動》中轉戰萬里、所向披靡的突擊隊員所佩戴的頭盔是一款映射未來的軍用頭盔。這款頭盔與美軍特種部隊使用的FAST頭盔極其相似,也與當今世界各國研製的主流戰術頭盔類似。



從科幻照進現實的頭盔

這是一款從科幻照進現實的頭盔。一場暗夜突襲,特戰隊員通過頭盔上的顯示器,即時觀看到後方指揮中心發出的數字化地圖、情報資料、部隊方位坐標,並根據頭盔熱成像武器瞄準器在黑暗中準確避過敵軍哨卡,潛行至敵方指揮中心。隨即,隊員利用頭盔自帶的攜帶型微型電腦,計算出大樓的承重中心,將攜帶的定時炸彈安裝在指定位置,迅速潛出引爆,完成破襲任務。


上面的場景是不是有一種科幻電影般的既視感?不過,這並不是人類幻想出來的畫面,而是正在上演的「未來」。


在科技的「催促」下,下一代軍用頭盔展開契合未來智能化作戰需求的進化,不再作為一種單一的防護器具,而被賦予更強大的戰場職責。


一是密度足夠小、強度足夠大。無論頭盔如何進化升級,防護仍然是頭盔的核心功能。從特種鋼、玻璃鋼、陶瓷,到增強塑料、酚醛樹脂纖維、尼龍纖維、複合纖維等,科學家們嘗試了無數材質,目的就是要找到強度夠大、密度較小的材質。目前世界各國使用的主流頭盔為芳綸材質頭盔(凱夫拉)。美軍最新的FAST頭盔和ACH頭盔則使用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


二是內置信息模塊。展望下一代軍用頭盔,將集成光電偵察、通信傳輸、數字顯示裝備等於一體,作為信息終端,既能滿足特戰隊員多人相互通信的功能,也能與上級指揮中心進行通聯,實現與多個通信平台兼容;在頭盔內置顯示器上,還能觀看各種圖解數據、數字化地圖、情報資料、部隊位置等,從而提高士兵的態勢感知和敵我識別能力。


三是外部懸掛配件豐富靈活。特戰隊員可以根據自身的任務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頭盔的外置配件。在夜間執行任務時,可選擇紅外感應器或微光夜視儀;執行空降等突擊任務時,可選擇輕量化風鏡,使士兵在空降或者快速機動過程中依舊保持戰鬥力。


四是與其他裝備高度融合。為提高未來信息化戰場上戰士的生存能力及作戰效能,世界各國都在研製自家的數字化單兵系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大放異彩的美軍陸地勇士系統中,軍用頭盔扮演著「外腦」的角色。頭盔上的成像裝置,可以與士兵手中武器上的熱成像武器瞄準器配合射擊。


五是配備生命支持模塊。當士兵被炸傷後,可及時從已經安裝感測器的頭盔上下載損傷數據參數,從而及時評估士兵腦損傷程度,大大提高醫護人員的診治效率。此外,有效防核生化侵害、防激光和微波照射、防靜電感應等也是下一代頭盔應該具備的功能。


本文經《軍事文摘》授權轉載


摘編自2018年2月23日《解放軍報》


2017年4月刊


責任編輯:葛 妍



世界最強的特種兵在他面前弱爆了......點擊這裡了解真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環球軍事 的精彩文章:

(焦點)看到衛星南海拍到的這支中國艦隊 美專家震驚
(觀點)關於美國海軍陸戰隊計劃招募外國兵的看法

TAG:新環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