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捕鳥為生的古國——羅國,與楚國同姓共患難,難免兄弟相殘

以捕鳥為生的古國——羅國,與楚國同姓共患難,難免兄弟相殘

古羅國出自熊姓,與楚國為同一個先祖,這在《路史·國名紀丙》有所記載:「羅,熊姓羅也。」可見由遠古時期的同一個部落分裂而來。

經考證,羅國國名夏商時期便已存在,早年在今河南羅山一帶。由於地緣政治因素或自然災害等特殊原因,才不得以離開故地向南遷徙。

羅國的「羅」字是如何產生的?羅在現代漢語解釋中是「羅網「之意,即捕鳥的網。據《爾雅》:「鳥罟,謂之羅」,「罟」(gǔ)就是網。詩經中有「有兔爰爰,雉離於羅(野兔逍遙自在,山雞落入羅網)」的詩句。

大凡遠古部落發展到方國,其國名取名往往是以部落民眾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性或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而定,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民以食為天,衣食是民眾生存的基礎,是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根本。就像依江而建的古鄂國,因為江中鱷多,民眾就以捕鱷為生,還把鱷視為部落的圖騰。很顯然,這個部落既然以逐捕飛禽為生,便拿羅(鳥網)來命名也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羅國既然拿捕鳥的網(羅)來命名,很顯然,這個國家山水清秀,自然條件極為優越,才能吸引大量的鳥類來此棲息。因為鳥類成群,所以羅國子民就地取材,溫飽問題得以解決。對羅國人來說,捕鳥取食不但是作為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娛樂遊戲。

原本古羅國的子民在他們相依為命的土地上過得無憂無慮,但是好景不長,厄運降臨,據說是商武丁時期東征西討,打破了古羅國的寧靜,被迫西遷。

到了商末,由於商王無道,社會開始動蕩,各地諸侯蠢蠢欲動,羅國急時看清天下大勢,響應當時實力最強的周國,一起抵抗商朝,所以在周武王平定天下後,羅國被冊封為子爵國,正式成了周朝的諸侯國。

隨著羅國執政者的不斷更替,周朝與羅國之間的外交政局也翻天覆地,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周朝開始容不下這個異姓諸侯國,不得已,羅國只得向南遷徙,轉輾到達今天湖北宜城縣羅川城。《水經注》記載:「……東南逕羅川城,故羅國也。」

歷史的腳步走到了春秋初期,那時傍邊的楚國已經強盛,楚武王為了打通東進中原的要道,將目光投向漢水以東諸國,羅國首當其衝。雖然楚國和羅國是同姓,兄弟之國,而且曾經先祖們在強大的商王朝的逼迫下,一起顛沛流離,從東向西,自西向南,從來形影不離。但到了春秋爭霸時代,哪還顧得了這些。據《左傳·桓公十二年》記載:「伐絞之役,楚師分涉於彭。羅人慾伐之,使伯嘉諜之,三巡數之。」意思是楚國去攻打絞國,分兵渡過彭水,羅國趁著這個當口想偷襲楚軍,派伯嘉去察探楚軍的兵力狀況,伯嘉去數了三遍。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楚羅兩國早已不友好,或許自恃強大的楚國經常欺凌弱小的羅國,羅國才會想到趁楚軍渡彭水之際偷襲他們。

那這次羅國設計偷襲楚軍有沒有成功呢?不得而知,但《左傳》記載:公元前700年,「楚屈瑕伐羅……及羅,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從這段文字推測,羅國確實偷襲了楚軍,才使得楚國在第二年興師討伐羅國,到達羅國時,遭到羅軍與盧戎(南方小國)軍的兩頭夾擊,大敗楚軍。說明,羅國為了對付楚軍,擔心自己力量單薄,於是與盧國聯手抵抗,終於打敗了楚軍,可見當時羅國國中是有謀臣良將的,而且實力不容小覷。

楚武王兵敗後吸取教訓,苦心經營數年終於滅掉羅國,據推算,楚滅羅大約在公元前690年前後。羅亡國後,子孫以國名為姓,被開枝散葉到各個角落。

文/堰風

甲骨卜辭中的神秘古國——盂國,它的亡國加速了商王朝的覆滅

神秘消失的聃國——因同姓聯姻,違反周制而亡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堰風來襲 的精彩文章:

身世複雜的春秋蕞爾小國——胡國,夾在楚吳之間,竟被聰明誤國
「水上之國」——江國的命運沉浮,被楚吞滅時連秦穆公都深感羞愧

TAG:堰風來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