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美國政府制裁中興打到中國IT產業軟肋

美國政府制裁中興打到中國IT產業軟肋

美國政府制裁中興打到中國IT產業軟肋

不久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宣布了一項計劃,阻止美國運營商使用聯邦資金購買華為、中興的產品或服務,理由是有可能危及國家安全。最近,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商務部宣布,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這一禁令為期長達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美國政府此舉是藉此打擊中國科技公司,進而削弱中國通信產業實力。

2016年,因違反了美國對伊朗實施的出口禁令,向伊朗出口美國政府明令禁止的商品,中興遭遇了美國政府的嚴厲制裁,可以說,本次美國政府再一次制裁中興,其實就是借題發揮。我們先不提讓中國企業遵守美國政府制定的出口禁令這一霸道行為,單單是因為對少數員工的處罰不力,就禁止中興從美國供應商採購元器件,未免小題大做。因此,向伊朗出售美國政府明令禁止的商品,以及對員工處罰力度不夠,只是美國政府找的借口。即便中興在上述方面沒有讓美國抓到把柄,美國政府也會找出新的借口,正如這些年,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敘利亞的所作所為。

美國政府制裁中興打到中國IT產業軟肋

美國政府制裁中興打到中國IT產業軟肋

中國信息技術產業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在硬體上,整機產品強,核心元器件弱;另一個是在軟體上,應用軟體強,基礎軟體弱。

具體來說,中國有一批以華為、中興、聯想、小米為代表的整機廠,雖然在國內和國際市場風生水起,但在很多核心元器件上,比如CPU、GPU、FPGA、DSP、CIS、RF等晶元上,大量依賴進口。

美國政府制裁中興打到中國IT產業軟肋

即便是一些由國內廠商設計的晶元,其實也高度依賴國外技術授權。國內設計公司只是把國外公司賣給我們的模塊做集成工作,國外上游企業只要斷了技術支持和技術授權,國內這些設計公司的研發就會停擺,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

就軟體來說,雖然中國有QQ、微信、支付寶等一大批應用軟體,但在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基礎軟體上,市場份額卻微乎其微,這些基礎軟體基本被微軟、谷歌、甲骨文、IBM等公司壟斷。即便是Linux、KVM、Xen、OpenStack、HADOOP、Docker、Mysql、OpenJDK等開源軟體,中國龐大的程序員數量和中國相對有限的代碼貢獻量極不相稱。可以說,中國寫Java的程序員有上百萬人,寫JavaScript的程序員也有上百萬人,寫QT的也很多,但Java虛擬機、JavaScript引擎、QT庫卻沒多少人干。

中興如今遭遇的問題,並非中興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問題。實事求是地說,中國如今非常紅火的ICT產業和互聯網產業,其實是建立在美國的基礎軟硬體之上的,美國政府制裁中興的舉措,恰恰打到了中國IT產業的軟肋上。

美國政府制裁中興打到中國IT產業軟肋

美國的目的是打擊中國科技公司

在本次制裁之前,中興也遭遇過另一次狙擊。當時,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宣布了一項計劃,阻止美國運營商使用聯邦資金購買華為、中興的產品或服務,理由是有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幾乎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國家安全團隊提出讓政府來主導美國5G網路的建設,並且禁止採購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的設備。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為了保護美國本土企業,打擊中國科技公司。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要求運營商服從美國政府的意志,在5G網路建設中,限制採購中國華為、中興等公司的設備。

這樣一來,由於運營商必須採購美國或其盟國的電信設備,這就可以對美國本土設備商和盟國設備商起到扶持作用,並順帶打擊中國通信設備商,進而一定程度上把製造業重新帶回美國,兌現特朗普在競選時對選民許下的承諾。歸根結底,就是以信息安全為名,保護本土產業。

而本次美國商務部對中興做出嚴厲制裁也有打擊中國科技公司的考量。畢竟中興是中國僅次於華為的通信廠商,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具有較強的5G技術研發能力,打擊了中興,就可以削弱中國通信產業實力。

美國政府制裁中興打到中國IT產業軟肋

中興被「封殺」倒逼中企自力更生

在過去,總有一些人抱有幻想,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從美國買到晶元,認為自主研發是重複造輪子,是資源浪費。但現實給國人上了一課,在核心技術上,必須堅持自主研發,哪怕自主研發的晶元性能差一些,價格貴一些,也要堅持下去,不斷改進提升,絕對不能搞「造不如買」那一套。

另外,國內真正自主設計的晶元並非沒有,只不過有的在性能上差一些,有的局限於特殊領域使用,比如神威太湖之光搭載的申威CPU,用在北斗衛星上的龍芯CPU,用在雷達上的華睿DSP等。

美國政府制裁中興打到中國IT產業軟肋

當下急需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企業對自主研發投入嚴重不足,給的資源和經費非常有限,但有些地方政府卻對外商投資以及合資非常熱衷,而且又給錢,又給地,還有各種政策優惠。另一個是缺乏對軟體產業的引導,商業公司在利益驅動下,更熱衷於開發各種來錢快的軟體,比如手機遊戲、場外配資軟體系統、網頁遊戲、訂餐軟體等,對於那些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的基礎軟體缺乏研發動力。

怎樣真正把自主晶元從特殊領域推向商業市場,怎樣讓中國海量的程序員和BAT這樣不差錢的巨頭去開發基礎軟體,怎樣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鏈,是當下應當思考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魅族手機連年虧損 阿里魅族分道揚鑣
土耳其鏖戰庫爾德 蘇丹野心初步實現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