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體系中陰陽五行的來源及應用

中醫體系中陰陽五行的來源及應用

上篇 陰陽五行的起源

很多人接觸中醫的途徑來自於非官方書籍,聽到的最多的是中醫以「陰陽五行」為基礎,是我國古代的醫學。

其實中醫的產生,與我國古代哲學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如此經過漢代的發展,逐漸獨立出來,形成一門學科。大家談論中醫最多的是「陰陽五行」,那麼我們現在談談什麼是「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這個概念在中醫流傳的兩千多年歷史中很少直接用於臨床,大多出現在哲學推導,其在《難經》中描述較多。其實「陰陽」「五行」是兩個獨立的體系,在臟象理論中,「五行」有「陰陽」屬性,但仍舊未合在一起應用,只是在描述動態模型時有所涉及,但在這個模型中,「五行」本身可以被「陰陽」的擴展理論代替。我們今天先從「陰陽」角度逐漸深入談談「陰陽」「五行」以及「陰陽五行」究竟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在哲學領域,陰,在《說文解字》記載「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說文系傳》記載「山北水南,日所不及。」在「陰陽」最初的概念中,一座山,向陽面為陽,背陽面即為陰。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陽」即太陽,陽光;「陰」即沒有太陽,陰暗。這是「陰陽」逐漸發展的根基映射。

早晨

由最初的概念開始,變換場景,逐漸推理,首先推理的為白天與黑夜,春夏秋冬。以靜態模型看,顯然白天和夏天是屬「陽」,黑夜和冬天屬「陰」。隨著場景逐漸變換,「陰陽」逐漸由最初的固定含義(水之南、山之北;水之北、山之南)變成一系列事物的代碼,以其根基映射為基準,進行兩分法。比如由陽光和陰暗推導出「溫熱」和「寒冷」,再帶入水蒸發,凝結這個過程,將水蒸發定義為陽,水凝結定義為陰。

夜晚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中醫的「陰陽」較哲學的「陰陽」有很多改動,但仍舊遵循哲學「陰陽」的根基。《素問·生氣通天論》提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可以看出陽仍舊以陽光,陽氣為基礎。

下篇 陰陽五行在中醫中的運用

醫學首先面對的問題並不是什麼葯治療什麼疾病。公眾在討論醫學問題時大多其實在討論的是藥學,而非醫學。

醫學最先面對的問題是求醫者的描述,通常是患者自身自覺難受的地方。其次是患者自身表現出來,醫生能夠通過自身技能檢查出來的,稱為體征。初期,患者描述的癥狀五花八門,因為疾病客觀規律就是如此,即使是同一種疾病,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癥狀。我們以最常見的感冒為例,不同的人可能出現下述X個癥狀(X大於等於1),如:鼻塞、流清涕、怕冷、乏力、易疲勞、咽喉腫痛、咳嗽、咳痰、流濁涕、發熱等。那麼最初醫生最急迫的就是將這些癥狀加以分析,歸納出其中的規律。這時候,中醫將目光投向哲學,引用「陰陽」的學說加以分類。

我們已經說過,「陰陽」在哲學範疇內應用十分廣泛,凡是可以二分法進行歸納的事物都可以應用「陰陽」。至於哪個是「陰」,哪個是「陽」,我們可以依據其根基,即「陽光」和「陰暗」推論,如夏冬,晝夜;而無法用根基進行推論的,我們採用基礎定義規定,如革蘭氏細菌分類法將細菌分為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該法已經屬於陰陽二分法應用於現代醫學)。

現代二分法

所以,最初中醫便應用陰陽理論,進行第一步的分類。如《靈樞·病傳》提到「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二分法無法有效歸納的事物怎麼用陰陽理論進行分類呢?這就涉及了陰陽的第一個特性:陰陽下復有陰陽,對已經進行二分法的事物再分別進行二分法。比如,我們面對以下四類感冒患者1.怕冷,流清涕,不出虛汗2.怕冷,流清涕,出虛汗3.不怕冷,流濁涕,不出虛汗4.不怕冷,流濁涕,出虛汗。以是否怕冷將1.2和3.4先分出寒熱(陰陽),再以是否出虛汗將1.3和2.4分出虛實(陰陽),並以此類推,進行第三層、第四層等分類,由此陰陽可以涵蓋的範圍大大增加,以至於需要介入數學中排列組合進行計算。

中醫學把陰陽學說應用於醫學,形成了中醫學的陰陽學說,促進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設能明徹陰陽,則醫理雖玄,思過半矣」《景岳全書·傳忠錄·陰陽篇》。

特邀作者:龐德醫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師黃繼斌 的精彩文章:

怎麼補維生素才靠譜?天然與人工的維生素B族的區別
理中湯系列和小建中湯系列之別:小建中更擅治中焦虛寒,肝脾不和

TAG:醫師黃繼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