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胭脂用盡時,桃花就開了

胭脂用盡時,桃花就開了

轉自丨誰最中國

你說,

我們就山居於此吧,

胭脂用盡時,桃花就開了。

——[日本] 與謝野晶子

山居

桃花

時光此岸

是一幅清麗的畫

山是蒼蒼的青,沉穩

花是灼灼的桃,妖艷

時光彼岸

是一首明媚的詩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像一顆春芽

穿破兩千年時間的橫無際涯——

恰好春歸

恰好你在

恰好桃花開

有詩心的人

總能擺脫桎梏

把一切都過得恰恰好

圖一攝影 | 冬冬

圖二攝影 | 龍媒

大概因為桃花用它的丹彩,喚醒了世間最美的時節,所以在最初的朦朧記憶里,先祖們也樂意為它留下隆重的筆墨:

夸父逐日,棄其杖化為鄧(桃)林;

老子騎青牛出關,當時函谷關所在的靈寶叫桃林;

影響中國人時間最久遠的過年貼春聯、門神習俗,最初也源自一棵桃樹。那棵桃樹,據《山海經》記載,長於滄海之中,度朔山上,枝椏伸開有三千里,上面住著神荼、鬱壘兩位神仙。他們就是後來的桃符,再後來的春聯和門神……

從神話到民俗,從風景到詩歌,桃花在中國文化里,扮演著一個恰如其分的角色。

自陶淵明寫《桃花源記》後,桃花,就成了文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寄託。

那種落英繽紛、芳草鮮美的美景;

那種良田美池、黃髮垂髫的淳樸;

那種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逍遙……

桃花源里,一切都恰恰好到像一個人間仙境,吸引著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爭相尋找。

一生放縱不羈愛自由的李白,大山名川遍游,卻少有一地能留住他。

涇縣有一個叫汪倫的人,是李白的超級粉絲,有一天寫信給李白說:「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美景和美酒,誘惑李白當即前往,去後卻發現酒店就一個,桃花半樹無。汪倫笑言:「桃花是潭水名,水長十里,故名十里桃花;酒店是萬姓人家所開,故名萬家酒店。」

詩仙大笑,留下了千古名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也許景不夠賞,也許酒不夠飲,但友人千里相邀,一片深情,卻讓詩仙倍覺一切都好。

風流才子唐伯虎,科場失意後,把自己隱居的地方稱為「桃花塢」,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閉關自守,把一個文人的孤傲清高染成遍山桃花,連李白都難入他眼。

杜甫說李白「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他坐在庭前,對一山桃花說:「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他沒有周星馳電影里的情場得意,陪伴他的,只有一生的痛苦和貧困,但他知道,心安了,世界就安了,他以理想者的孤傲,陪伴著桃花,桃花也陪伴著他:

桃花山上桃花仙,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桃花換酒錢……

也許懷才難遇,也許世道不公,但堅守人格,桃花相伴,一切就可以很好。

圖二攝影 | 玄武鵬

夸父有理想主義的勇敢

李白有理想主義的浪漫

唐伯虎有理想主義的堅守

文人的理想

就在一朵朵桃花里

一代代延續下來

然而桃花也只不過是桃花罷了

心懷美好

詩意地棲居

才會覺得這世間

一切自有安排

一切恰恰剛好

胭脂用盡時

桃花就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坑文化藝術 的精彩文章:

清明長假怎麼拍美照,看完這個你就懂了
說物 花樹有約

TAG:老坑文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