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對抗焦慮和抑鬱?致現代人

如何對抗焦慮和抑鬱?致現代人

2018年馬上就要過去1/3了。

在這前1/3的時間裡,我經歷了一場小型失敗,斷掉了一些消耗我的人和事,曾因焦慮在一個月內掉了十斤(又慢慢漲回來),也在十字路口恰好dei~住合適的機會。

生活依然波瀾不驚,心裡已經天翻地覆。

就像馬特在《活下去的理由》里說的:

「你的頭腦里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遷,而世界照舊繼續,一無所知。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你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了。然而,也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你自由了。接納你在這個世界裡的渺小。

Part 1

奶茶 or 書

新的工作沒有四大那麼高強度,低密度的日常突然生出大把的時間。悠閑的同時又伴隨著「無所事事」的焦慮感。

於是重新開始逛書店,買書。

在書店裡,我像剛從2008年穿越過來一樣,被2018年的書價shock到。過去(學生時代)一本書標價不過20-30,現在已經均勻地翻了2-3倍。

仔細一想,這樣的定價也是很re的。

一杯飽含糖分和油脂毫無營養的奶茶,女孩兒們的快消品,客單價在30左右。而書,一種有營養且持久的精神消費品,不過是2-3杯奶茶的價格,怎麼也不過分了。

震驚只說明,工作以後,我喝了太多飽含糖分和油脂毫無營養的奶茶,買了太少有營養且持久的的書。

Anyway,今天想聊的是上周剛看完的一本小書,《活下去的理由》.

作者馬特·海格是英國人,一個在24歲(本命年之厄?)得了重度抑鬱症焦慮症的人。

恢復健康之後,他把自己患病期的感受寫了下來。分享自己對於心理疾病、治療、現代社會、情緒、愛情等的認知,以及對如何生活的建議。

整本書沒有專業的辭彙,沒有生澀的醫學概念,大部分是作者基於個人直接經驗的分享,因此非常易讀。很適合在通勤路上、睡覺前隨便讀讀。

Part 2

抑鬱症,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果你和我一樣,認為抑鬱症不過是「心情不好」、「努力振作起來就沒事」,「有錢人閑著沒事得的富貴病」,那麼這本書一定會刷新你的認知。

抑鬱症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作者在書里給出了大量的直觀描述。

「那種冷酷無情的,持續的痛苦,呼吸不暢,心臟悸動。巨大的恐懼講我吞噬,我想爬出自己的身體,想掙脫我的皮膚,我的腦海中天旋地轉。」

「只要你清醒著,就沒有一秒鐘可以跳出這種恐懼。這一點都不誇張。你渴求一秒,哪怕有一秒可以不處於恐懼之中,但那一秒從未到來。」

「不由自主地將我的大腦想像成一個龐大漆黑的機器,滿身都是各種管子、踏板、控制桿和液壓系統,冒著火星和蒸汽,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

「你被困在一個隧道里。你在海底。你著火了。你陷入其中,你逃不出去。」

可見,抑鬱症絕不是「心情不好」這麼簡單。

它是一種伴隨著生理癥狀和心理癥狀的惡疾,嚴重情況下會導致病人自殺。

抑鬱症患者必須及時接受專業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並且患者需要經厲一個漫長的康復過程。

今天,在很多地區,自殺已經成為生命的頭號殺手,占死亡人數的1%。

自殺者通常是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殺死的人數超過其他暴力形式(戰爭、恐怖主義、家庭暴力、人身攻擊和持槍襲擊)致死人數的總和。

如果你身邊有抑鬱症患者,請理解並支持ta。如果你有相關癥狀信號,請重視並及時就診。

Part 3

抑鬱症的信號

「悲傷」和「抑鬱」的區別,就好像「肚子有點餓」和「快要餓死」的區別一樣大。

下面是書里列出的一些抑鬱信號:

疲憊(無緣無故的那種)

低自尊(感覺自己一無是處)

精神運動性阻滯(動作遲緩說話緩慢)

食慾下降(或者大增)

煩躁易怒

頻繁哭泣

快感缺乏(對於美好的事物無動於衷)

突然內向(感覺好像動不了舌頭,說話顯得沒有意義)

如果有了以上癥狀,就一定患了抑鬱症嗎?不一定。但是相應的可能性不小,最好及時進行專業確診。

Part 4

焦慮的現代人

焦慮和抑鬱就像一對兄妹,他們有時候會單獨行動,有時也會同時現身。

如果說抑鬱的感覺是深陷沼澤,動彈不得,那麼焦慮就是沼澤底部的加速攪拌機。你的世界在天旋地轉,但沒有一秒能掙脫。

焦慮是一門好生意。販賣集體焦慮,已經成為當代自媒體盈利的最佳方式之一。

脫髮的焦慮,婚戀的焦慮,被同齡人拋棄的焦慮,花的比賺的多的焦慮,職業成長的焦慮,一輩子潦倒實現不了財務自由的焦慮。

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高速流動的信息共享,本有助於個體享受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更便利的生活,和他人建立更好的connection,但生而為人的孤獨並沒有被消滅,反而讓焦慮像病毒一樣在人群中擴散。

Why?

之前看過一篇研究,分析現代社會對人腦及其精神狀態的影響。

無論從認知、情感還是意識方面,人類頭腦本質上是沒有改變的。時代在改變,大腦沒有進化。

現代人的大腦和莎士比亞時代、耶穌時代、埃及豔后時代、石器時代幾乎是一樣的。但是石器的人類無須應對電子郵件、突然新聞、彈出式廣告、一個繁忙夜晚的地鐵自助售票機。

如果把第一次工業革命作為現代社會的起點,至今不過250多年,人的生存境遇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但相比於700多萬年(從南方古猿起)的人類進化史,這250多年只是須臾間罷了。

我們焦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腦對外界環境的處理方式還沒伴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得到進化。

(大腦:怪我咯?)

Part 5

為什麼焦慮/抑鬱?

我們究竟為什麼會焦慮和抑鬱?

除了上一節提到的社會環境因素,人類進化因素,下面要講的是一個核心的因素。

基因。

有一部分人因為基因,在同樣的處境下,比常人更容易焦慮和抑鬱。這幾乎接近一種宿命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幾乎一半心理障礙在14歲前就有端倪。

作者在書里也分享了自己童年的經歷:在10歲時坐在台階上哭著問保姆,父母下班後能不能活著回來。在13歲時,因為同學的恥笑,用電動牙刷摩擦臉頰上凸起的痣直到流血。

看到這裡我感到心驚,因為我的童年似乎也有焦慮和恐懼的影子。

上小學的時候,因為討厭手背上的一顆痣,用鋼筆尖不停地摩擦,甚至弄破皮膚。

有很長一段時間反覆做同樣的夢:夢見媽媽在廚房炒菜,我在卧室寫作業。突然壞人帶著刀槍闖進家裡,把媽媽抓走並殺害,而我躲在卧室動彈不得。直到巨大的恐懼把我驚醒。

同樣也是12歲以前,我莫名感覺心臟不舒服,心慌氣短,每天憂慮自己得了心臟病。我甚至還記得去醫院做心電圖,擦了碘伏夾在身上的冰涼儀器。

最後檢查的結果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在心裡懷疑:是不是我的心臟有問題,父母沒有告訴我?(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小學生的想法,但是記憶猶新。)

小學和初中里,周日的傍晚最讓我焦慮,寫完了作業,百無聊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時間流走。焦慮地想哭,甚至頭痛。(不開玩笑)

高中的時候,成績是我的焦慮點。高三每次月考前,我都要在房間里大哭一場,然後擦乾眼淚平復心情,繼續做模擬卷子。

那些焦慮的時間,我大多是沒有笑意的,因為不愛笑,我還受到過母親的責備:「整天愁眉苦臉,吊著個臉給誰看?」

(母親的態度我是理解的,她的出發點是希望我和其他小孩子一樣開開心心。只是在那個年代,沒有接受現代高等教育,又早早承受生活的重擔(20出頭就生娃)。即使是醫生,也沒有機會接觸心理學,更別談及兒童心理。)

大學以後,體重引發了我的新一輪焦慮。

嘗試多種減肥方法,依然沒有進展。因焦慮而節食,因節食而誘發進食障礙&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伴隨著脫髮、失眠、過度運動、以及過山車一樣的體重變化和情緒波動。

直到大四慢慢接觸心理學和營養學,看了關於eating disorder的專業書籍,按照書上的方法自我調整,用了一年的時間,慢慢擺脫了進食障礙。

工作以後,我也經常遭遇焦慮到「頭皮發麻」的時刻。偶然回想起過去做的一些事情,為自己的愚蠢焦慮,默默罵自己「傻逼」。

如今回憶整個成長曆程,我發現自己「天生」就是不容易快樂的類型。焦慮和恐懼流淌在我的血液里,鐫刻在我的基因里。

但是,不容易快樂,一定是一件壞事嗎?

不一定。

容易焦慮和抑鬱,同時意味著我的情緒更加敏感,感受力超出常人。基因的劣勢,精心調控也會變成優勢。

比如:

如果不是因為焦慮,我可能難以主動去閱讀、學習,逼自己不斷拓展認知邊界。

如果不是因為焦慮,我可能難以堅持跑步、健身,讓每天的生活更充盈。

如果不是因為焦慮,我可能難以捕捉到生活小而美的細節,難以保持對文字的敏感。

焦慮就像是一個放大鏡,它會放大負面的感受,同時也會增強美好的體驗。它已經是我身體的一部分,和其他變數共同使我成為我。

通過自我調整,慢慢我發現,自己笑起來真的更好看。

焦慮會退散,也會重來,而快樂感會加倍地強烈。

Part 6

如何對抗焦慮和抑鬱?

面對焦慮和抑鬱,「對抗」似乎是最常見的一個動詞。但不是最恰當的一個。

與其「對抗」,不如「接納」。作為一個日常焦慮者,下面分享我個人總結並驗證有效的五步自我療愈法。

自我療愈第一步:接納

感受情緒、接納情緒,承認它們的存在。

用準確的語言將它們描述出來,最好寫成書面文字。列出讓你焦慮抑鬱的原因,分點表達,逐條分析。你很可能會發現,有一大半的焦慮都是莫須有的存在。

自我療愈第二步:正念

告訴自己,我現在感覺不好,但是這不等同於我就是一個不好的人。我正在穿越暴風雨,但我並不是暴風雨本身,

陷入低落的時候,試著想:我還有一個更堅強的部分沒有下沉,它毫不動搖地矗立著。那就是我的hard core,被稱為「自我」的部分。

自我療愈第三步:冥想

問自己:你有多少時間活在當下?又有多少時間在為將來擔憂,為過去後悔?

慢慢呼吸,感受自己正在活著的這一秒。藉助冥想讓多餘的情緒散去。

自我療愈第四步:寬容

Dont be too hard on yourself.不要太為難自己。

很大一部分焦慮,都是個體「低自尊感」的表現。成長過程中沒有接受到正向積極的反饋,缺乏足夠的正面肯定和鼓勵,很容易導致個體的低自尊感。

試著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表揚自己,肯定自己,鼓勵自己。形成從積極暗示到正面反饋的良性循環。

對自己說:我已經很棒了。我很優秀。我很可愛。我值得被愛。我做的很好。我以後也會更好。

Or anything else you need to hear about , just dont hesitate to tell yourslef.慢慢地,因低自尊感導致的焦慮會好轉。

自我療愈第五步:重建

建立兩個私人庫,越豐富越好。一個是「things that makes me feel good」——讓我愉悅的事情, 另一個是"things that makes me feel bad"——讓我不爽的事情。

在生活中,儘力嘗試前者,規避後者。

比如我的第一個庫有:

「在天氣好的時候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唱歌。在好看的街區或者公園跑步。熱水澡。讀書。寫作。和朋友面對面聊天。為別人做一點事情。和媽媽打視頻電話。早睡之後第二天神清氣爽地自然醒。電影院燈光暗下來的一刻捧著溫熱的爆米花。好聞的香水。好看且合身的衣服。敷完面膜白了一度的錯覺。健康的食物。日料。義大利海鮮飯。希臘酸奶加水果和堅果。沒有霧霾的藍天。樹。花束。下雨天在房間聽著雨聲睡覺。聽音樂現場。學習新東西。打掃房間。清空臟衣簍。專註於一件事。一項項地完成工作。麵包和咖啡的香氣。白色的牆壁。··· ···」

我的第二個庫有:

「熬夜。失眠。缺覺。被誤解。被欺騙。被judge. 被控制。無意義的爭吵。失去朋友。過量進食。被人問你為什麼又胖了?太晚吃東西第二天胃脹。胃痛。生病。疲倦。太久不運動四肢無力。刷手機太久眼睛乾澀。發現工資不夠還信用卡賬單。無所事事地度過一天··· ···」

Part 7

一些似乎有用的生活建議

《活下去的理由》中,我最喜歡的一個chapter是「如何生活——我覺得有用但不總是遵循的40條建議」。

在這裡分享我反覆閱讀並摘抄的15條。

快樂出現的時候,享受快樂。

過去的一切你都無法改變,這是基本的物理原理。

閱讀和寫作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有營養的冥想方式。

無所事事的時候不要有罪惡感。也許工作比無所事事對世界的危害更大。但可以完善你的無所事事,讓它是有知覺的。

察覺到你在呼吸。

無論在任何地點,任何時刻,都要試著去發現美。

恨是一種毫無意義的情緒,就像為了懲罰一隻蜇你的蠍子而吃掉它一樣

抓住每一個感受遼闊悠遠的機會,這會讓你看見自己的渺小。

善良。

不要漫無目的地上網,要清醒地意識到你正在做什麼,為什麼而做。

閱讀一本書,別想著要去讀完它。只是讀。享受每一個字、句子、段落。別期待它結束,或永不結束。

凌晨三點不是試圖清理人生的時間。

不要相信什麼好壞、輸贏、勝負、高潮或低谷。在你的最低處和最高處,無論你是快樂還是絕望,平靜還是憤怒,都有一個核心的「你」是始終不變的,這個「你」才是最重要的。

書是可能性,是逃跑路線。當你沒有選擇時,它們給你機會。對於流離失所的頭腦來說,每一本書都是一座家園。

陽光燦爛的日子,能在戶外就在戶外。

以上,共勉。

PS:好久沒有登陸公眾號,發現關注量掉了75%。

這樣很好,越渺小,越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貓咪去做了絕育,主人擔心它抑鬱請假回家,眼前這幕讓他笑噴了
抑鬱症的自我療法陽光療法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