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癌無需「色變」抗癌路上他們同行

談癌無需「色變」抗癌路上他們同行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4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據中山市腫瘤研究所統計,中山近年來惡性腫瘤年齡別發病從30歲左右開始上升,40—44歲左右迅速上升,男性發病高於女性,男女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40—79歲年齡段。

今年腫瘤防治宣傳周的主題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副主題為「抗癌路上,你我同行」。為普及預防腫瘤常識,中山市人民醫院腫瘤分院19日舉辦了腫瘤防治一站式義診和健康講堂等活動。記者來到醫院,採訪了數名患者和醫生,聊聊他們與腫瘤的那些事。

南方日報記者 王謙

腫瘤治療方法越來越多樣

雖然如今人們還是談癌色變,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醫學的進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癌症能夠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不少還可以治癒。「現在腫瘤的治療方法,除手術、放療、化療外,還有免疫治療、中醫治療、靶向治療等方法。」中山市人民醫院腫瘤分院放療科學術主任陸小軍介紹。

去年7月,該院腫瘤分院接診了一名從澳大利亞轉回市人民醫院的癌症患者。今年53歲的何姐從2015年開始有全身疼痛的癥狀,2016年癥狀加重,在去年查出全身多處有癌細胞,但不能確定是何處病發引起。

「當時就是全身疼痛,痛到無法承受,需要吃嗎啡來保持鎮定,也無力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吃飯也受到影響。」何姐說,那時受病痛的折磨,體重下降到80斤。為了尋求好的治療,何姐在家人的陪伴下到了澳大利亞,在當地醫院接受了4個月的治療,但還是沒有找到病灶所在,身體也沒有好轉。

再回到中山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時,何姐的狀況愈發變差,醫生甚至一度下了病危通知。「當時我們通過檢查發現病人的胸骨、肋骨、腰椎骨、盆骨、顱骨、肩胛骨等部位全部都有癌轉移,造成惡性疼痛。」陸小軍說,而且更糟糕的是,因為涉及多個部位,病人的原發性病灶不好確定。

根據患者的癥狀,醫生先後懷疑是骨轉移癌、肝轉移癌和卵巢癌,但又無法確定。此時,醫生決定用高通二代測序檢查腫瘤驅動基因,檢查發現病人的ALK基因呈陽性,一般情況下,該基因變化與肺癌相關,因此暫時確定為肺癌為原發性癌症,針對此使用克咗替尼藥物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指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明確的致癌位點設計相應的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性地選擇致癌位點來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死亡,而不會波及正常組織細胞。」陸小軍說,這種方法目前在臨床上普及程度還不高,因為檢測費用貴,藥物也比較貴,不是所有癌症病人都會選擇。

經過半年多的服藥和治療,現在何姐的癥狀已經大大減輕。雖然還暫不能完全證明病症是由肺癌引起,但病人已能活動自如,不僅能正常行走,身體不再劇烈疼痛,體重也增加了30多斤,何姐和家人都很開心沒有放棄治療。

腫瘤分院去年接診超9萬人次

受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癌症發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中山市男性發病前五位的惡性腫瘤依次為肺、肝、鼻咽、食管、結腸等部位,女性依次是乳腺、肺、宮體、結腸、腦等部位。中山市人民醫院腫瘤分院常務副院長陳宏表示,鼻咽癌在中山地區是高發癌症,因此中山較早開展鼻咽癌隨訪與登記工作,完成鼻咽癌篩查超過8.8萬人次。

這幾天,55歲的李均來到腫瘤分院複查鼻咽癌情況,檢查結果顯示一切都恢復良好。李均曾是中山市人民醫院最早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在42歲時進行器官移植,術後10年又檢查出鼻咽癌。

「患者做心臟移植後一直服用抗排斥藥物,所以並發別的疾病的幾率較高。但是患者的心態很積極,心臟都移植治好了,他對鼻咽癌的治療也很有信心。」接診李均的腫瘤分院放療科副主任雷風說,經過兩年的治療,患者目前已經治癒。

到現在為止,人民醫院腫瘤分院已經成立1年4個月,每天都在接診新病人,也有病人不斷治癒出院。「去年分院門診接診達9萬多人次,住院有1.7萬多人次。」陳宏說,其實1/3的癌症可以預防;1/3的癌症通過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可獲得治癒;另外1/3的病人可通過治療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在治療過程中要科學抗癌,保持好心態。(本文「李均」為化名)

講述

在中山成立「關愛女人心癌友互助會」

乳腺癌康復者投入抗癌公益

乳腺癌一直是女性的高發癌症,在中山有這樣一名病友嚴清,她在治癒後不僅更積極樂觀,還投入到成立互助組、幫助其他病友抗癌的公益事業中。

在查出乳腺癌的前兩年,嚴清一直有輕度的抑鬱症,常為生活中的瑣事煩擾,經常熬夜宵夜,有時甚至有輕生的念頭,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她雖然乳腺增生有十幾年,但一直都不重視還找各種借口不檢查。

直到2011年3月,腫塊快速增大引起了她的注意。兩個月後,經檢查發現是乳腺癌。

「還好是早中期。」隨後,嚴清開始了近一年的治療,經過手術和化療,2012年出院時身體情況已經恢復了很多,直到現在都沒有複發。

回頭看這段治療,嚴清顯得雲淡風輕,但當時的無助、孤獨和治療的艱難只有自己才知道。一直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嚴清,利用掌握的心理學知識和方法幫助自己適應癌症治療,並且不斷學習乳腺癌的防治知識,不懂的地方就向醫生溝通詢問,讓自己成為半個「專家」。在化療期間,嚴清沒有放棄工作,繼續在家做自己的會計本行。

「當時在醫院很無助,希望有個團隊幫助自己。」嚴清說,正是自己體會到這種需求,出院後一直在計劃幫助更多患乳腺癌患者相互扶持和信息共享,所以有了後來的「關愛女人心癌友互助會」。

為了能順利出入醫院與癌友互動,嚴清成立義工隊、考取社工證,並參與政府主辦的博愛100公益創投大賽,在得到優勝獎後,正式進入醫院開展公益活動。

「我成立了6個病友群,讓不同患病階段的病友加入交流,還有一個義工群和數個功能群,一共有500多人加入。」嚴清說,已治癒的病友會幫助新病友,她自己會定期做乳腺癌的科普課。現在她一半時間投入到工作,一半時間在做抗癌的公益。

現在的嚴清很愛笑,採訪過程中臉上一直帶著溫柔慈善的微笑,神情平和放鬆。她說自己的心態相比以前改變了很多,如今覺得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每天忙碌卻開心。

「癌症和心態的關係很密切,患癌之後保持樂觀的心態最重要。另外,飲食和運動也需要注意。」嚴清笑說,現在自己經常會去健身房健身,減少熬夜,飲食方面保持均衡不過量,出院後身體一直保持得不錯。

治療經歷讓嚴清有一個最大的感悟,就是每個人最了解自己的身體,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為自己負責,不要想著依靠他人。生病時做一個合格的病人,真實地表達想法,了解和配合每一步治療,自律自強無論何時都不為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抗癌 的精彩文章:

癌症患者節後注意調整作息,睡好覺就能抗癌!
大蒜最新吃法,不僅可以預防血栓,還能抗癌!

TAG:抗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