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時代的這個孔明才是真神,徒弟比肩諸葛亮,袁紹三顧請不動

三國時代的這個孔明才是真神,徒弟比肩諸葛亮,袁紹三顧請不動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呼風喚雨之能,簡直就是前後各能算千年的人物。但不為大家所熟知的是,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字與諸葛亮相同,都是「孔明」,才是真正的「卧龍」。這個人叫胡昭。

一個人的得勢很大部分要靠時勢,這個應該是沒有什麼疑問的,諸葛亮可以說是抓住了三國鼎立格局形成之前的最後一次社會動蕩——曹操南征,如果沒有赤壁之戰,諸葛亮估計就要從基層公務員干起。對諸葛亮來說,赤壁是當時唯一的機會。要問,為什麼前幾次大動亂諸葛亮不出山?只能說,那個時候他還年輕啊!錯失赤壁,諸葛亮可就成了奔四的人了。

然而,胡昭卻不一樣,胡昭大諸葛亮20歲,從黃巾起義算起,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曹操接收青州兵,官渡之戰等一系列社會變革期他都遇到了,他只要抓住任何一次,他都可以在歷史上留下顯赫的名聲。

與諸葛亮不同,他卻沒有選擇入仕,是因為才能不夠?顯然不是,因為反感宦官與外戚專權,他一心就想當隱士。自小博覽古今的胡昭在三國是廣有「賢」名的。賢到什麼程度?各路人馬,不管是朝廷的軍隊,還是造反的匪徒,因為他的賢名,對於他居住的地方,都從來不打擾,像達成了共識一樣。

是沒有人願意請他嗎?當然也不是,家世顯赫,四世三公的袁紹,亂世奸雄的曹操,都對他仰慕已久。從公元190年開始,袁紹就開始親自登山造訪,殷勤之意絕不亞於劉備的三顧茅廬,但胡昭就是不出山。唯才是舉的曹操更不用說了,三番五次派人噓寒問暖,不過胡昭面對面的謝絕了曹操的美意,曹操無奈嘆息:「人各有志,出處異趣。」

為了躲避不勝其煩的各路人等,胡昭將家搬到陸渾山,在這裡,胡昭一遍教化百姓,一遍辦學當先生。不少世族大戶不遠百里將孩子送到他這裡來讀書學習,其中一個就是司馬懿。

心性相通,則不論年長年幼,胡昭與學生司馬懿成了莫逆之交。從日後司馬懿的成就來看,可以側面顯示出他這位老師的水平。也有人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司馬懿成功就是胡昭的功勞嗎?

其實前面我們提到過,一個人縱橫時代,僅僅有才華是不夠的,但沒有才華卻也很難出頭。從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出司馬懿身上胡昭的影子,比如司馬懿兩個兒子一個叫「師」、一個叫「昭」,或許有感念恩師的意味。

與諸葛亮的操勞過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生閑雲野鶴的胡昭活到了公元250年,整整比諸葛亮多活了16年,享年89歲。可惜的是,羅貫中偏向蜀漢政權,所以劉備一個三顧茅廬就名垂千古,而這麼多豪傑爭相邀請出山的一個巨才卻隻字不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寥寥筆墨聊聊史事 的精彩文章:

汪偽特務李士群,用何手段讓戴笠投鼠忌器,無奈下令「暫停報復」
沒二宮之爭,陸遜也會讓孫權逼死,火燒聯營之功抵不了他的原罪

TAG:寥寥筆墨聊聊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