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學書法歐體楷書之臨九成宮

說學書法歐體楷書之臨九成宮

我還是決定開始正式臨九成宮,在我寫了三天篆書之後。

寫篆書是因為寫完歐公的心經之後,心態上有點抵觸臨九成宮,所以換了篆書調整一下狀態。先寫的是嶧山碑,嶧山碑篆字線條特別細,和蚯蚓一樣,但流動感特強,每筆每劃都能感受到那種絲線般流動的舒暢。可惜我能看出但寫不出。總共200餘字,我分兩天就寫完了,挑來挑去也挑不出幾個覺得寫得好一點的。

接下來寫的是石鼓文,和嶧山碑相比,石鼓文的風格突然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石鼓文字型古樸、圓拙,渾然天成,筆畫象樹枝一樣,直鈍無鋒,沒任何雕飾。我寫了一晚上,無論如何就是寫不出筆畫的那種質感,自覺就象鬼畫符一般,挫敗感特強,於是,決定放棄石鼓文,開始認真臨九成宮。

現在是想真正意義上的臨貼,那種把每一個字按著原貼的模樣盡量寫得一致的臨貼。開篇第一字,「九」字,我寫了五遍才挑出一個比較滿意的字。不知是否和寫篆書有關係,篆書的線條講究的是無鋒,起收筆都是不露出筆鋒,行筆也都是用的中鋒,使線條看起來渾厚結實。我寫了三天篆書,這一轉回來寫楷書,突然的就有點不知所措,對九成宮的基本筆畫形態,心裡竟然一點印象都沒有,只得看了又看,反覆寫了幾遍,才依稀記起些許。

用的是7.5cm格子生宣,3.3鋒0.7徑兼毫筆。這支筆因為寫得順手,所以一直用,用到現在,發現筆鋒有略微變形,總是稍稍偏向一邊,只得在下筆的時候,把筆鋒調在固定一個方向,盡量不影響筆畫的成形。

至於墨汁,用的一得閣,原先寫之前基本都會兌點水進去稀釋一下,這樣寫起來行筆阻力變小,顯得更為流暢,寫得也輕鬆些。當然,因為是寫在生宣上,行筆稍為慢了,免不了墨水就洇開了去,甚至洇成一團黑,所以也不敢加太多的水。太濃的或者沒兌過水的墨汁,寫起來會有阻滯感,行筆過程中也感覺到吃力,在筆畫的尾端經常會出現不著墨,出現拉白一樣的效果,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因為我寫的是楷書,我還是希望每筆每劃墨色都是一樣樣的。

現下臨九成宮,一開始就是因為忘了給墨汁兌水,突然的就覺得每筆每劃寫得都特別吃力,一點也不流暢。而且習慣原先略有洇墨的效果,現在不洇了,感覺筆劃都寫不成形了。特別是筆劃尾端,經常需要拿筆重描,這讓我懊惱,一度懷疑我是不是寫了幾天篆書就把楷書的基本筆法都忘光了。好在寫了幾個字之後,才想起來可能是墨汁的關係,於是兌了點水,筆畫的順暢感又回來了,雖然通過拍照擴大後看,筆畫著墨略顯稀薄,但現在功力所限,就先這樣吧,先流暢的寫著吧。

「成」字也寫了五六遍,回頭還是挑了寫的第一個字來拍照,「宮」字倒好,寫一遍就覺得湊和著能看,「泉」字,原先覺得這個字很好寫,因為歐楷特徵明顯,但再細看碑貼與自己寫出來的效果,發現完全不是一回事。才知道,所謂歐楷精妙,可以學一生,它的魅力之處在於,你每一次細看細究,每個字總會給你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差別。這不,我越寫越不成樣子了,只能隨便拿一個字湊數,往下一個字繼續寫下去。

一晚上寫了32個字,之所以寫32個字,也是有原因的。說來不怕笑話,是為了發朋友圈。朋友圈最多可以九張照片,扣除一張留給跑步打卡,每天可以發八張照片也就是32個字。另外也想,如果能每天都按進度寫好32個字,對我來說,也已經是莫大進步與安慰了。所以,32這個神奇的數字,在我這裡,也將繼續上演著神奇。

32個字裡面,最讓我頭疼的竟然是原先自以為好寫的字,比如「泉」「銘」「鹿」「臣」「觀」等字,特別是「鹿」字和「觀」字,看著歐體特徵特明顯,但真寫起來,才發現字的重心特別不好掌控。來來去去寫了快十遍,好不容易有一個可以騙過自己眼睛感覺可以跳過的字出現,於是,迫不及待寫下一個字。至於「秘」字,因為碑有殘破,看不清右邊「必」字的具體寫法,雖然左邊的「衣」字旁也寫得不倫不類,但就這樣湊和著吧,誰讓它殘破看不清呢,這樣我就有了逃避的借口了。

這是第一天正式臨九成宮,以前那抄過一遍的九成宮,現在拿出來再看,實在慘不忍睹,真不知道我怎麼會有那麼大勇氣,那麼丑的字也曬出來。但願一段時間過後,回頭再看我今天的字,也會有這一樣的一種心態,那就說明,我的水平有在長進。

所以,字還是要曬,雖然丑,但可以見證進步。

僅以此記錄學字心路歷程,見識疏淺錯漏難免,諸君且看且笑,切莫學之。歡迎關注、留言討論學書,如礙觀瞻煩請屏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圖的說 的精彩文章:

說學書法歐體之迷茫

TAG:阿圖的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