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有不良心理,作為父母需要怎樣調節他們對人際關係的認識?

孩子有不良心理,作為父母需要怎樣調節他們對人際關係的認識?

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人際交往對建立、鞏固和發展人際關係十分重要。馬克思指出:「由於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以及他們求得滿足的方式,把他們聯繫起來,所以他們必然要發生相互關係。」

人際交往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自我的發展、心理的調適、信息的溝通、人際關係的協調等等,都離不開人際交往。沒有人不希望交往,每個人都通過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關係、親屬關係、鄰里關係、朋友關係等等。

拒絕一切交往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沒有不進行交往而建立人際關係的先例。一個廣泛交往的人必然會有廣泛的人際關係,不善交往的人,人際關係也是極其有限的。人際關係的發展和鞏固依賴於交往的重複和深化。有的人雖然也廣泛接觸,建立了不少關係,但卻都很浮淺,很淡漠,流於般化,這是由於沒有在多次重複交往中不斷發展和深化這種關係的緣故。

可是,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不會人人如願,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些不盡如人意之處。研究表明,那些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一般具有坦誠、樂觀、幽默、有活力、聰明、有個性、獨立性強、能為他人著想等等個性心理特點,而那些不太受人歡迎的人具有以下心理特點:自私、自負、虛偽、自卑、斤斤計較、猜疑、依賴、羞怯、固執、沒有個性等等。青少年不妨對照一下自己,揚長避短,有利於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干涉心理。青少年都需要一個自我心理空間,即使和父母之間不也希望有一點自己的隱私嗎?朋友更是如此。關係再好,也會有一個封閉的心理角落。可有的青少年,偏偏喜歡打聽、傳播他人的私事,還一廂情願地「幫助」人家,實在是低俗和招人嫌的心理和舉動。

利用心理。很多青少年抱著「利用」的目的與人交往,因而通常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難免「兔死狗烹」、「過河拆橋」。有這種心理的青少年不會有真誠的朋友,利用別人的同時也會淪為他人的工具。他們的人際關係往往表面良好,一旦有難,便土崩瓦解。

仇視心理。有些青少年總是以仇視的目光對待他人,對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寬容表示仇視,對勝過自己的人以嫉妒表示仇視,對和自己不相上下的人以中傷表示仇視,仇視心理使周圍的人沒有安全感,自然不願意與之交往,仇視心理往往來自青少年的不幸遭遇。

自傲心理。

自傲的青少年喜歡過高地估計自己,只關心自己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他們在交往中通常表現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氣凌人,高興時手舞足蹈、滔滔不絕,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髮脾氣,絲毫不考慮他人的感受,而且不願和自認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他們還容易過高估計了和他人的親密程度,有時候對人過於親呢,說些不該說的話,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另外,有意思的是,自傲的青少年一旦遭受挫折,往往會變成自卑者傲的根源是錯誤的自我評價。當然,與其成長環境也密切相關。克服自傲心理,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以利於對自己自做出客觀評價。另外,還要學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逆反心理。有些青少年喜歡標新立異,總愛與別人抬杠。不管什麼事情,不管對與錯,別人說好他偏說壞,別人說一他偏說二。逆反心理容易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固執心理。任何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必須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固執心理就犯了僵化不前的錯誤。固執的青少年抱殘守缺、拒絕變化,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即使道理已經很明了,他也拒絕承認錯誤。這樣會有幾個人願意與之交往呢?

作秀心理。有的青少年朝秦暮楚、見異思遷,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而且喜歡吹牛。這樣的青少年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青少年如何應對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關鍵還是在於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

交往的特點是人與人的相互影響。人在交往中總是拿他的所作所為和周圍人的期待進行核對,從了解他們的意見、情感、要求中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把別人的行為方式、態度、價值觀念等吸收過來納入自78己的人格組織,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個性。人總是在交往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定向,使自己和他人更加相似一些。正是交往形成了人們進行活動的共同性。一句話,一個人的人格和行為方式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產生,沒有人際交往,人只能永遠是一個生物的人而不能成為社會的人。那麼我們就需要調節一下我們對人際關係的認識了?

(1)要做到知人明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就是認識自已與外界的關係。加強自我修養,完善自己人格,自覺地調整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要懂得「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從人」。正確認識自己是搞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證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明人」,也就是了解人,在交往中多看別人長處,取長補短。對人要禮貌熱情,平等待人,多尊重,少苛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尊重。

(2)適時調整「角色變化」也很重要。當角色改變時,諸如學習變化、家庭變化等,要審時度勢,保持心境輕鬆平穩。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孫真人衛生歌》中說:「世人慾知衛生道,素樂常有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在角色變化時,能做到順理修身,就能使心境處在平穩、樂觀狀態。氣血調和,精神內守,生命發條就能穩定在最佳狀態,少得病或不得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自乘風破浪五十三 的精彩文章:

TAG:獨自乘風破浪五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