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宋磁州窯傳統窯口別樣之美

北宋磁州窯傳統窯口別樣之美

磁州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漢族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的觀台鎮與峰峰礦區的彭城鎮一帶,磁縣宋代叫磁州,故名。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

磁州窯的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範圍較廣,發展迅速。北方各地紛紛仿製,中心窯場以邯鄲市的觀台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體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鶴壁集窯,修武當陽峪窯,禹縣的扒村窯,登封曲河窯,山西介休窯,霍縣窯,山東淄博窯,江西吉安吉州窯,福建泉州,四川廣元等,都大量燒造與磁州窯風格相近似的瓷器。

位於磁州地區的峰峰先民們,早在7500年前便開始了燒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時期的遺址,曾出土過大量的夾砂褐陶和紅陶器,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其命名為「磁山文化」。從而確定了這個地區作為古老陶器發祥地的歷史地位。

磁州窯的匠師們吸收了傳統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了具有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它那一氣呵成的嫻熟畫藝,令許多藝術大師嘆為觀止。

北宋金 磁州窯白地黑花魚藻紋缽

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刻、劃、剔、填彩兼用,並且創造性地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製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它開創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元磁州窯白地黑繪呂洞賓戲牡丹紋瓷枕

北宋 磁州窯刻花褐彩梅瓶

燒制方法,多採用匣缽裝燒,燒成溫度在1250℃左右。器內一般多掛釉。碗、盤一類採用疊燒法,器內留有五個條形支燒痕。瓶、罐的圈足及枕的底部往往露胎無釉。白釉多是白中泛黃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質感,釉層也不是很厚,沒有肥潤感及垂釉現象,不太透明勻凈,釉面光澤感不是很強,常見有細碎開片。

西夏 磁州窯茶葉末釉留白花卉扁壺

宋 磁州窯剔花花卉紋燭台

相對於宋代五大官窯,磁州窯瓷器因為大多是為百姓日常生活而作的器皿,肯定產量很大,且流傳到今天的數量也要多得多。但另一方面來講,畢竟也經過了近千年的世事變遷,尤其是十年動蕩,極易破碎的瓷器能保留到今天也是很不容易的,也不至於多到到處都有磁州窯老器。因此,發現一件品相很好、器形完整且不脫釉的宋金磁州窯瓷器時要特別注意。

金 磁州窯黑釉剔花卉紋玉壺春瓶

合作單位

澳門中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新加坡金沙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香港皇室貴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台灣永寶斎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深圳文博會 廣州藝博會

推廣媒體

Ⅰ、騰訊網Ⅱ、新浪網Ⅲ、鳳凰網Ⅳ、網易

Ⅴ、雅昌網 Ⅵ、半島電視台 Ⅶ、今日頭條

Ⅷ、微信公眾平台 Ⅸ、搜狐網

國際藝術品交易徵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司馬論仲達 的精彩文章:

老紅木家具有價值嗎?要如何出手?

TAG:司馬論仲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