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興被封殺:系統性思維與點式思維的對沖

中興被封殺:系統性思維與點式思維的對沖


中興被封殺:

系統性思維

點式思維

的對沖






文 | 霧滿攔江




(01)


 


突發事件,業界震動。


 


美國商務部下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中興通訊出售產品。

 


中興A股、H股雙雙停牌。其美國供應商的股票也大幅下跌。


 


中興產品,有大量進口自美國的元器件,尤其是晶元。此令封殺,將對中興造成巨大損失。


 


業界評述堪稱兩極。


 


憂心忡忡者,自在情理。


 


但也不乏人有多大膽兒,地有多高產的樂觀者。

 


(02)


 


針對此一事件,網路上有人熱烈狂呼:重大利好!美國終於對華封殺晶元出口:自主研發的春天來了!


 


類此的觀點認為,儘管中國的整體技術力量,低於美國。但是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也打下了相當的基礎,積累了實力。中國有組織科技攻關的能力,只要國人齊心協力,度過難關,結局將是中國本土公司的技術能力煥然一新。


 


對此觀點,人民日報提醒我們:不能因遭遇屈辱式的制裁而產生極端偏激的情緒:那種把封鎖當作重大利好,自主研發春天來了的偏激聲音,把擴大開放與自力更生對立起來,反而不利於高科技的技術攻關。事實上,封閉最終只能走進死胡同,只有開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03)


 


兩種觀點,堪稱是針鋒相對。


 


哪個更冷靜、更理性、更能指引我們的未來方向呢?


 


對此問題的分析,考驗的是我們的認知。


 


——我們的認知思維,是停留在點式時態?還是系統性思維?

 


思維認知落差,不僅僅是觀念上的不同,智力的懸殊。更多的決定了我們每一個人,未來發展機會的不同。


 


(04)


 


晚清時,確切的時間是1865年。有幾個海關職員,向曾國藩、李鴻章奏報,請求由自己湊足四萬兩銀子,買下了美國人科爾在虹口開辦的一家鐵廠。


 


這家鐵廠,就是洋務運動中最搶眼球的製造實體:江南製造局。


 




經曾國藩規劃,由李鴻章操盤,江南製造局迅速擴張,先後建了十幾個分廠,僱員2800人,能夠製造槍炮、彈藥、輪船和機器。此外還有翻譯員等配套軟體。


 


無論是曾國藩、還是李鴻章,都認為大清國之所以老是在洋人面前吃癟,就是技術實力不濟。如今有了自己的製造局,兼以大中華地廣物博,人才濟濟,只要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不愁不超英趕美。


 


但等江南製造局紅紅火火的幹起來,曾國藩和李鴻章,就感覺有點不對了。


 


(05)


 


江南製造局開工,製造了晚清帝國的第一艘輪船,船號恬吉。


 


曾國藩親自登船試航,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試航證明,中國人自己造的船,也能開也會跑,航速也不慢,絲毫不比洋人的差。


 


那就繼續造!


 


……但是,但是再繼續下去,曾國藩就有點頭大。


 


大數據挖掘表明,1868年,江南製造局陸續建造了數艘輪船,但建造速度極慢,最要命的是成本巨高——建造一艘船的費用,大約可以向英國購買兩艘船。


 


雖然如此,但江南製造局的產品,畢竟是國貨。縱然是成本高,效率低,也不能放棄。一旦鼠目寸光,放棄這種高能耗的投入,就有可能失去更多。


 


這個道理,怎麼聽都對頭。


 


但放到槍械製造上來,就有點……吃不準了。


 


當時的江南製造局,生產一支步槍的成本,為17.4兩白銀。


 


——而在武器市場上購買,成本僅為10兩銀子。


 


差了幾乎一半。


 


成本價格落差太大,不算問題。成問題的是這種槍的質量……不太靠譜,容易走火。


 


這種槍用來裝備軍隊,能不能消滅敵軍,不好說。但消滅自己不在話下。


 


當時李鴻章拿著自己製造出來的武器,陷入了沉思,最終做出個英明決定:


 


——這槍,自己先別用。


 


——賣給缺心眼的好辣!


 


但李鴻章自己都不用,誰又會來買?


 


結果這些武器,積壓於庫中,鏽蝕成了一堆廢鐵。


 


(06)


 


為什麼曾國藩、李鴻章的洋務運動,生產出來的船隻槍械,成本異乎尋常的高呢?


 


——因為這根本不是一個技術問題。


 


——而是一個

社會生態問題。


 


什麼叫社會生態問題涅?


 


就是社會循環體系不兼容。


 


江南製造局的船和槍,沒有相應的配套產業與市場,製造成本無法攤薄,更無資金迴流。所以需要國人要有國貨精神,無論價格多麼高昂,我也要買。製造局這邊才會有資金迴流,才會有足夠的錢試錯實踐,才能進一步的引進人才,升級技術,生產出優質的槍船。


 


——但低劣的武器,是要拿命來換的。


 


質次價高的產品,除非特例,只能強制性的內部消化。也就是江南製造局的槍船,只能是由李鴻章的淮軍來買——自家軍隊用了劣質武器,就會在戰場上打敗仗,搞不好會死光光……淮軍死光了,帝國也歇菜了,低劣產品吸血升級的美夢,也該醒醒了。


 


(07)


 


一個適應性產品的出現,必然不是孤立的。


 


——是社會教育與經濟循環體系,自然運行的結果。


 


缺少社會循環體系,沒有配套的教育人才,缺乏相互依存的產業鏈條,維繫一個孤立的產品,代價就會變得異常高昂。


 


我們發信息,手機上隨意一敲,一分錢也不用花。


 


但晚清帝國始設電報局,從天津發往通州一條消息,每個字的費用,可以買16斤大米,或是30枚雞蛋。


 


前段時間有媒體質問,廠家生產一隻輪胎,成本只有320元,卻敢賣到800元,良知在哪裡?


 


可是在抗日戰爭時——確切的時間是1942年,日寇切斷香港、滇緬補給線,中國外援斷絕,造成輪胎供給匱乏。時有一滴橡膠一滴血,一隻輪胎一條命的說法。戰場上的將士爭先赴死,只因為我們缺少了幾隻輪胎!


 


所以產業缺失或不足,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攻關問題。


 


從來就不是!


 


(08)


 


回到中興事件,我國之所以在晶元上缺乏競爭力,不是技術人員不用心不用力,不肯花費功夫攻關。


 


而是

產業體系配套不足。


 


如一些人所想像的,如果缺失了國際市場的認可與支持,我們就齊心合力,只認國貨不做洋奴,就能夠創造出自己的高端品牌。這種孤立的點性思維,實際上是拿國家競爭力在冒險,屆時整機產業必須要以高價低劣的配備,上線與武裝到牙齒的發達企業拼殺,根本沒有生路的。


 


中興遭到封殺,勢必波及中國的整機產業。如果整機產業遭遇寒冬,哪還有餘力支持國產晶元的發展?


 


(09)


 


照上述這麼個說法,難道我們的國產晶元產業,就只能坐以待斃了嗎?


 


當然不是。


 


萬事自有規律,國產晶元產業也如同其它產業一樣,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這個階段的發展,

一是要改變現有的填鴨式的教育,為產業升級準備人才。二是充分的市場化,形成國產晶元的產業集群。三是進一步的富裕,形成中間技術的消費習慣,以支持居於其上的產業集群。四是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接受那些短期看不到實用價值的投入。五是改善認知,變情緒衝動為更成熟的系統性思維。


 


如此,教育、技術市場、消費習慣、生活方式與認知,這五個要素勾連錯合,促成社會循環體系的升級。到此階段,才會解決時下問題,而迎接全新的挑戰。


 


(10)


 


系統性思維,是以整體因素偕同為考量的。


 


比如說一個人陷入到貧寒,沒錢只是表面現象。本質的原因,是他處於一種低端的經濟循環中。他的社會資本不足,制約了經濟資本與認知。他的經濟資本不足,同時制約社會資本與認知。他的認知也處於低階循環期,看不到商機,總是與高人擦肩而過,這就叫認知制約了社會資本與經濟資本。


 


之所以貧窮限制想像力,是因為貧窮不是狀態,是認知與社會資本循環的結果。


 


每個人來到這世間,都是無路可走的。


 


認知,是我們破局突圍的唯一契由。


 


認知賦予我們新的眼光,能夠看到此前忽略的商機,能夠識辨出那些引領我們的明白人。而社會資本、經濟資本與認知資本三者之間的死循環,是永恆的,無法打破的——但可以升級!


 


從系統化的視角來看,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人或國家,永遠處在困境之中的。因為我們求之於更高遠的發展目標,求之於更廣泛的自由與幸福。而在我們面前,從不曾有現成的路,永遠是險關重重。所以走出狹隘,摒棄情緒化的點式思維,以發展的眼光,以系統化的思維,審時度勢,柔以至存,才會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憑藉明犀的認知不斷破局,走向我們的堪可期許的未來。


 






霧 曰


現在我們來學習一下破局之法。 


這個法子分五步:


第一步,冷靜,冷靜——別看這兩個字簡單,可這是破局的關鍵之所在。


冷靜之後,是第二步:正確分析問題。


第三步:定義問題:


第四步:盤點資源,尋求突破。


第五步:行動!行動!行動






往年今日


《乾貨:如何破解《人民的名義》中的「天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霧滿攔江 的精彩文章:

你不是笨,也不是運氣差,而是思維彈性不足
人生演算法:我想和你一起起床

TAG:霧滿攔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