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十四年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說這一年是明朝興亡的轉折點?

崇禎十四年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說這一年是明朝興亡的轉折點?

在張廷玉編纂的《明史》中,對於大明王朝的滅亡,寫出了他自己的心得體會,「明之亡,實亡於萬曆」。雖然萬曆在位四十多年期間發生了太多足以讓明朝滅亡的事件,如:三大征、東林黨、後金崛起等等。但在萬曆統治時期,整個明朝還並未徹底陷入土崩魚爛的境地。

而真正讓大明朝走向不可挽救滅亡境地的是明朝崇禎十四年發生的一些事情,這一年發生的事情,足以讓大明把之前所有積攢的優勢耗盡。

其實一直到明朝滅亡,崇禎煤山自縊,南方地區的經濟已經沒有遭到太過嚴重的破壞。但苦於綜合因素的爆發(如:大規模饑荒和旱災、蝗災、冰河期的過渡等等),最終讓大明的命運永遠定格在了二百七十六年。

之所以說明朝崇禎十四年是明朝滅亡的重要轉折依據,是因為在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崇禎十三年(公元1641年)的時候,相繼發生了一些改變明朝命運的事情,如崇禎十二年孫傳庭因得罪首輔楊嗣昌被彈劾下獄,削去官籍,傅宗龍、熊文燦等人也被逮捕下獄;崇禎十三年兩畿,山東,河南,山陝地區爆發了大面積的旱災和蝗災,並且還出現了「人相食」的悲慘局面,加劇了明王朝覆亡的腳步。

進入崇禎十四年,崇禎帝朱由檢親自到南郊祭天,祈求能改變目前大明朝的困頓局面。但崇禎的一廂情願並不能換來農民起義的終結,反而愈演愈烈。總兵猛如虎追擊張獻忠的部隊一直到黃陵城,結果慘遭大敗,參將劉士傑戰死殉國,張獻忠的部隊開始瘋狂東下。

除了瘋狂的張獻忠之外,還有李自成的部隊,當時李自成已經帶兵進入河南地界,並攻陷了河南,當時福王朱常洵發散千金招募當地豪勇起來對抗農民起義部隊,結果被俘身亡。得知這一消息的崇禎帝,痛心疾首,便發布了一條罪己詔「時事多艱,災異疊見,痛自刻責,停今歲行刑,諸犯俱減」。

但朱姓皇族的命運卻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好轉。

張獻忠攻陷洛陽之後,襄王朱翊銘和貴陽王朱常法全部被殺,李自成攻陷開封,周王朱恭枵聯合巡按御史高名衡一起進行抵抗,結果打的難解難分。崇禎帝有感皇族在農民動亂中受到的屠戮,決定派駙馬都尉冉興讓拿著國庫內帑的銀兩到河南去撫恤皇族的後裔。

屋漏偏逢連夜雨,同年六月,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等地區發生了嚴重的蝗災,不僅如此,連遼東地區的戰事也不容樂觀,洪承疇聯合八鎮的兵馬彙集於寧遠,當卻在松錦之戰中慘敗,不僅損失了陽和總兵官楊國柱,甚至連吳三桂,王朴等總兵官也紛紛兵潰撤離。松錦之戰的失敗,註定了大明王朝在遼東的局勢已經無力回天。

如果說遼東局勢、中原的旱災以及農民起義已經算是對大明朝最大的考驗,那麼崇禎十四年發生的大規模鼠疫,可以說對明王朝是一個絕對致命的打擊。李自成的起義部隊已經度過山西,進入河南地界,然後起義部隊又向河北地界進犯,在起義部隊中,由於糧食短缺,環境惡劣,最終滋生了老鼠的瘋狂繁殖,隨著起義部隊的不斷向東推進,這股暗流涌動的地下力量也跟著來到了京畿附近,他們體內攜帶有大量的病毒,可以誘發黑死病的發生,也正是在這一年,鼠疫奪走了數十萬百姓的性命。

不僅天災連連,甚至也人禍不斷,曾經擔任首輔的楊嗣昌當時從四川返回京城,結果在走到荊州的時候便病故了。至此大明有損失了一位得力的大臣,潼關的總兵賀人龍被闖軍擊潰,傅宗龍被俘虜,拚死掙扎的傅宗龍最近突圍失敗,結果「傅宗龍潰圍出,趨項城,被執死之」,闖軍還瘋狂的對項城,扶溝,商水等地進行了屠殺;與此同時,總兵猛如虎也南陽兵敗戰死,李自成的闖軍部隊一路攻佔了許州,長葛,鄢陵等地,河南大部分地區基本宣告失守,闖軍開始開始合圍開封,也為後來孫傳庭打的柿園之戰埋下了伏筆。

崇禎十四年發生的一系列驚變,是明朝歷年來最為嚴重的一年。但崇禎十四年卻只是拉開了明朝滅亡的大幕,在隨後的三年裡面,明朝的命運將會以滑梯式的速度潰塌,此外,名將的不斷隕落,國土的不斷淪陷,也是從崇禎十四年開始埋下的禍根,所以說,明朝的滅亡真正開始的時間應該是崇禎十四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
她曾是萬曆皇帝的親生女,四個兒子被殺,後來老死破草房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