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時有一樣家庭必備的日用品,其餘小國卻當成寶貝,現在都在用

明朝時有一樣家庭必備的日用品,其餘小國卻當成寶貝,現在都在用

導讀:大明朝隆慶年間,蒙古首領俺答為了感恩明朝收留其孫子把漢那吉,遣使要求罷戰結盟,並希望開通邊界市場,他向朝廷提出了四個請求,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明朝能夠向他們部落出口一樣當時家家都有的日用品,可是卻遭到了嚴詞拒絕,那麼這件東西是什麼呢?

當時的總督王崇古回京之後,就向朝廷報告了俺答的要求,說俺答再三強調其它要求可以再商議,那樣日用品卻一定要出口給他們,眾人都很奇怪問是什麼,王崇古說出了兩個字——鐵鍋。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一些朋友提出質疑,這麼一個家家必備的東西,為什麼到了俺答那裡成了緊俏品?

其實不然,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原王朝一直都掌握著最先進的冶鐵技術,之前因為蒙古人坐擁中原大地,掌握著全部的資源和技術,所以並沒有感覺到有何不妥,但是後來由於朱元璋的北伐,蒙古貴族遠遁大漠,這才發現部落中很缺乏專業的冶鐵人才,所以不得已之下只能通過互市的方法獲得這一生活必需品。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只是一件生活用品,明朝又為什麼要禁止向其出口呢?其實蒙古部落雖然戰敗,但是其強大的戰鬥力仍然讓明朝歷代的君主時刻感到威脅,雙方在邊境的爭鬥時有發生,因此為了防止蒙古人將得到的鐵鍋重鑄成武器,朝廷拒絕了這一請求。

可是這樣一來,俺答不答應了,三天兩頭就派人來向朝廷提出出口鐵鍋的請求,為了緩和雙方關係,皇帝下令讓眾大臣想辦法,後來在大夥研究之下,還真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把全國各地產的鐵鍋全部都集中在一起,分別做實驗,哪裡產的鐵鍋熔化後煉鐵量最少,今後就定向採購,通過比較之後,朝廷選擇了洛陽產的鐵鍋,因為它每十斛重量只能夠煉鐵三斛。

不過明朝答應的出口數量畢竟有限,邊境上還是有不少蒙古騎兵專門跑到漢人的居住地搶鐵鍋,於是就出現了一大幫騎兵身背頭戴鐵鍋呼嘯而去的滑稽場面,後來到了清朝時期更加嚴格,就連廢鐵都禁止出口,根據《大清律例》,將廢鐵偷運出境者,五千公斤以下者杖一百,徒刑三年,要是偷偷賣給外國人,則罪加一等,要被絞死,私下裡販賣鐵鍋,那就更是想也不敢想了。

文章資料出自《明史紀事本末》一書,歡迎關注、評論和轉發,真心感謝各位,祝大家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如何處理手握重兵的將軍?清朝和明朝的做法截然不同
該國一時膨脹挑釁中原,結果大軍一出,中國從此多了一個省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