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次走近寶晉齋

再次走近寶晉齋

2018年4月13日,應米公祠邀約,再次走進寶晉齋,先是拜讀老米大作,重溫老米風範,每次都有新的感覺。之後又到璧艷閣刷字,迎接北京客人。

老河口書協主席朱建中:痴迷米芾三十載

本報記者朱維平 通訊員白昀

襄陽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書法名城,其中,宋代米芾是這座名城的重要文化符號和代表性人物之一。而今在老河口市,有一位青年書法家,從小熱愛書法,學書35年,其中痴迷專註於米芾書法28年,將米芾書法和襄陽的文化得以較好地延續和傳承。他就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老河口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朱建中。

朱建中生於1961年,現為老河口市財政局幹部。能在財政局供職,也得益於他的一手好字。朱建中從小就喜歡寫字,公路的電線杆上、農村的道場、大壩上、學校的水泥地上,都留下過他的「墨寶」,還在上初中和高中時,村裡幾百戶人家過年時的對聯都是他的傑作。學校有一名李老師負責抄大字報,朱建中因為字寫得好,被喊去幫著抄。老師經常拿著他的毛筆課作業本,在學校作為範本進行展覽。也有同學因為嫉妒,偷偷地剪去朱建中毛筆的筆頭。到現在朱建中還記得,12歲那年,因不慎將毛筆的筆頭掉在門前的一條水溝里,朱建中把溝里的水舀幹了,把筆頭找了出來。

當時朱建中的舅舅在孟樓當支書,朱建中經常到舅舅家拿回白銅板紙、報刊、雜誌練字,一次《湖北青年》登載,武漢一名農村女青年因為字寫得好,被該雜誌錄用,這增添了朱建中寫好毛筆字的動力,堅持天天練字。當時村裡一位摘帽地主斷言:這娃子將來就要吃寫字這碗飯。

漸漸地,朱建中字寫得好開始在十里八鄉傳播,1982年被財政局局長發現是個人才,於是招他進財政局工作,朱建中終於用書法實現了「鯉魚跳農門」。期間朱建中由於編寫財政志,經常出差於襄陽、武漢。1986年至1988年,局裡又派朱建中到襄陽財校深造,又於上世紀90年代初到武漢參加工作培訓和書法高級研修班,由此結識了武漢的金伯興、徐本一和襄陽的塗廷多、王耀中等老師。有了名師的指點,朱建中提高得很快。

過去朱建中初入唐楷、繼而漢碑、後攻行草,汲取眾長,臨的是王羲之、王鐸、米芾等。1986年,朱建中認為米芾史稱米襄陽,不僅是歷史上的書法大家,而且是襄陽文化最核心的代表,而且米芾的字很有氣勢,從感情上和視覺上都非常喜愛米芾的字,於是就開始痴迷專註於對米芾書法藝術的研究和創作。他想盡辦法找來米芾的各種作品,不論是出差住賓館還是在家裡,業餘時間都在鑽研,常常練習到晚上12點至深夜,夏天練字時蚊子咬腿,他就穿上父親的長筒靴子,甚至過年期間也在堅持,這一練就是28年。

居高聲自遠。朱建中1991年被吸收為省書協會員,1999年被吸收為中國書協會員,他雖然低調沉穩,但是在全國、全省書壇卻早已聲名遠播,1985年起開始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書法作品,先後參加國內外書展賽200餘次,獲獎百餘次:全國第一屆楹聯書法大展、全國第一屆扇面書法作品展、全國第七屆、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屆會員優秀作品展、湖北省第三、四、五、六、七屆書展、全省臨書大賽一等獎(臨寫米芾《苕溪詩帖》)、全國會計系統書法大賽一等獎等。《書法報》、《書法導報》等先後對他作了專題推介,幾百幅作品被全國各級報刊、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名勝、碑廊等發表、收藏、刻碑或流傳於東南亞及西歐等地。

今年4月,朱建中出版編著了《財苑廉風――朱建中書法作品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專門為此書題籤,財政部、省財政廳、老河口市政協、財政局相關領導為書作序。《藝城ARICITY》雜誌主編、《香港美術》專欄作家、深圳市淳風書畫藝術館館長張建成評價說:所謂利劍斫陣、振迅天真、痛快淋漓、雄健清新、奇縱變幻、出人意表。在筆法墨法上,他的入古功夫下得相當到位,他所臨寫的米帖幾乎可以亂真,這有點繼承了米芾「集古」的看家本領。

如今的朱建中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曾經有國家級、省級的機構想調他去工作,他都婉言謝絕。他熱愛襄陽米芾,他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襄陽日報20140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建中書法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朱建中書法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