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散文原創】背滴山的雪

【散文原創】背滴山的雪

南山雅士,本名曹鯤,湖南新化人氏。自由學人,無黨無派,看些雜書,游點山水,性喜淡泊,無聊時寫點文字自娛。

作者介紹

背 滴 山 的 雪

曹鯤(南山雅士)

我老家的屋後有座山,鄉親們叫她背滴山,但山那邊的人卻叫她劍柱山。在老家的對面,也有一座大山,她以陡峭兀立的懸崖直逼人們的眼。鄉親們叫她對門山。而在兩山夾峙之間,有一塊狹小的盆地,十幾棟民居聚集於此,形成一個小院落,名曰大屋嶺。據說,大屋嶺因昔年有一棟奇大的屋子而得名,但我未曾親見。

小時候,山裡的冬天總是很寒冷。臘月,快殺年豬的時節,總是有漫天雪花不期而至。雪花初飄的當天,我們一群小夥伴們不顧大人的厲聲喝止,一個個像打了雞血似的,跑到前坪地里,伸長脖頸,向兩座山峰的方向眺望。

圖片來自網路,下同

雪花兒總是從對門山峰後漫過來,漫過來,鋪了田野,滿了屋頂,裹了樹枝,遮了荒草蔬菜;而後,不緊不慢地在房前屋後的地里不斷的拋灑,來了又化,化了再來,一點點地累積,不快不徐,不慌不忙。再看對門山,偶有朔風從峰頂狂飆而下,讓雪花迷了我們的眼又鑽入我們的脖領。我不大喜歡對門山,總覺得她過於張揚。

偏頭去看背滴山,卻察覺她更多地是選擇默默地承受,而且常常是快樂地承受。棕樹葉在風雪中一遍遍地重複嘩啦啦的老歌,迎客松在寒風中翩翩起舞,來不及準備冬糧的雪鳥會發出抗議的尖叫。如果雪比較大,用不了兩個小時,背滴山就會全部換上銀裝。看到興起去,我們往往會趁大人們不注意,偷偷張開嘴,任雪花飄入口中,再用舌尖輕舔:真甜!

嘗過雪花的孩子往往都會自覺回屋去烤火。是的,這就是兒時的雪。

一般而言,小夥伴們都會期盼這場雪下久一點,氣溫再低一點。因為這樣的話,經過一個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可去溜自製的冰車或者雪橇了。那是小夥伴們一年之中最快樂的時光,比過年撿鞭炮還舒暢!

而我,其實不大在意這些,我更期待在來年春天甚至是初夏,去後山看另外一種形式的雪:積雪。

在老家周遭重重的山巒中,背滴山其實並不顯眼,海拔才700餘米,比3公里外的1008米高的天台寺矮多了;但因其峭壁邊長著一柄直插藍天的寶劍,所以近幾年常常有人提起。背滴山的四面,只有距劍柱約200米的向家山(院落)和放石沖(院落)各有一條小道可通山頂之外,劍柱那一面是峭壁懸崖,而我家屋後本來是無路可上的。

在背滴山的山腰,有我家的兩塊菜地。兒時的我,常常陪母親去菜地干點活,有時擇點菜,有時扯扯豬草。但我每次都會看著背滴山出神。我和母親無數次聊到從這面爬背滴山的話題。但母親認為我應該走別人的老路比較安全,得知我執拗地想從自己設計的路線爬上去,她勸我等自己長大後再說!

何謂長大?按母親的標準,最少得16歲以後。

母親所不知道的是,為了爬上背滴山,我一直在做各種練習和準備:爬小段的山崖,爬越來越高的樹,利用雜草小樹岩石攀越,從高處往低處跳且不斷加碼等等。這個準備,從七歲就開始了。

9歲那年,我獨自一人攀上了背滴山。我看到了傳說中的救星洞(據說當年曹氏先祖思重公夫婦在此躲避明末兵禍),又在山頂看到了不遠處的天台寺。其時,是公曆4月中旬,我抓了一把洞口的青苔為證。我還見到一個奇蹟:在洞口不遠處,居然還有一小堆積雪!

後來,我多次去探究這堆積雪,總算明白了成因:每年雪後,天氣漸暖,洞口石壁上那株三丈多高的茂密的大松樹總是最先抖落她的滿身銀裝。在她下邊,還有一大叢茂密的杜鵑和冬茅草。冬茅草的根邊,才是這堆神奇的積雪。山洞位於背滴山的陰面,洞中常年有陰涼之風吹向洞口的這叢冬茅草,洞口的氣溫,即使炎熱的7月,亦只有7至8度的樣子。

兒時的我是藏不住秘密的,當天,我收穫了不少小夥伴們崇拜的目光。可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我摔了好幾跤。連生產隊長因為不相信背滴山還有積雪,都約我第二天陪他再去山上看看。而我那患了皮膚病的二伯,一年四季經常撓撓他身上的二伯,竟然直接給了我一毛錢和一隻竹筒,央我為他帶一筒積雪回來。

我答應了二伯,也答應了隊長。但我忽然想從隊長那贏到這一毛錢,把它還給二伯。所以我跟隊長打賭:山上有積雪,賭注一毛。誰耍賴是小狗。然後,拉勾上吊。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隊長早早上了山。隊長拿著大砍刀和一根大扁擔,趁便上山砍柴。據說,他那擔柴交給隊里記的工分可得5毛錢。

到洞口,積雪還在。隊長看了,也用手抓了一把嘗了。但只淡淡說:「哦,真有。」而後,砍柴去了,絕口不提賭注。我呢,只好用竹筒裝滿雪,匆匆下山去上學。

我沒有把那一毛錢還給二伯,因為,當時的一毛錢於我是個巨大的誘惑,可以一次性買到11顆紙包糖。我買到糖後分了5顆給二伯。

晚飯前,我看到二伯在細心地洗澡。而後,小心地用雪水塗抹患處。日復一日,二伯撓痒痒的次數,少了很多。

在這次登頂之後,我想徹底征服背滴山。因而,我曾從向家山那面爬上背滴山砍柴,也曾從放石沖那面去背滴山放牛。只是,從向家山那條路上去實在太陡,連牛都爬不上去,只有羊兒可以來去自如。而且, 那幾個冬季,母親因家裡缺糧實行改革:家裡每天只開早餐和晚餐,中餐則只有三四塊干紅薯片。

許是營養不夠造成貧血罷,那個冬日我在砍柴時突然頭暈,差點連人帶刀從劍柱峰邊的懸崖上栽下去。從此,我不再走向家山那條路。但背滴山,依然留下我太多的足跡: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

以後的以後,每年的那個時節,我都會為二伯上一到兩趟山,帶回些積雪。只是從此,不再收二伯的一毛錢。哪怕,後來我父親為二伯買了台爆米花的機器,不能幹重活的二伯家經濟狀況有所改善。而我自己,偶爾也會用小竹筒或塑料瓶帶點回家,有時身上痒痒或者長痱子,我也會學二伯給自己身上塗抹雪水。

過了幾年,我驚異地發現,我的皮膚比兩個姐姐還好。而我,可是大熱天經常只穿件小背心到處跑的。

那一年,我身體一直不大舒服。從過完正月開始,頭一直暈沉沉的。我辦了休學手續,在家接受中醫治療。好幾次,二伯長時間看著我,欲言又止。天漸漸地熱了,二伯又開始難受地撓痒痒。而我,終於也記起二伯的竹筒。

其時已是公曆5月初。第二天,我偷偷地上了一趟山,萬幸,雖然雪堆已不大了,但還是裝了大半個竹筒。而旁邊的那棵松樹,卻越發地高大了

下山的途中,我碰上了隊長,他帶著幾個人,商量著去砍洞口的那棵松樹,說多賣幾棵樹去煤礦,給隊上再買頭耕牛回來。那一天,下山的路如此累,如此漫長。

GIF

長按關注人文新化

第二年,我特意提早些日子去,但洞口,沒了樹,也就沒了積雪。當年秋天,二伯病逝。那一毛錢,成了我和二伯間永遠的秘密。

從此,背滴山,再無看過春華的積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新化 的精彩文章:

蛇溪峪瀑布:一本張開的無字天書

TAG:人文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