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住在精神病院的前衛女王:草間彌生

住在精神病院的前衛女王:草間彌生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有一位藝術家的名字火遍全球

WHY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


「是因為我始終前衛。我跟別的老人不一樣,我從幾十年前開始就是前衛藝術家,現在我還是。


其他人要不是死了,要不是老了,但我永遠是前衛藝術家。


我是最有才華的,而且我一心工作。

你記住啊,我不是波普藝術家,我是前衛藝術家,這個不能再寫錯了。」


她叫

草間彌生







她只是「精神病藝術家」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在草間對自己的描述中,她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








草間彌生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含了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en:Art Brut)、普普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在1956年草間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佔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她曾與當代卓越的藝術家如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克勒斯·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一起聯展。



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這位和荒木經惟一起被批評為日本壞品位的代表人物,年逾80歲,用半個世紀的藝術創作來不斷證明自己。








I Who Have Arrived In Heaven







2013年11月草間彌生1在紐約David Zwirner畫廊藝術畫廊舉辦的「I Who Have Arrived In Heaven(我已到達天堂)」主題展覽。展覽內容包括大量的畫作,及兩個大型裝置等。







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的一個富裕家庭,但她從小性情陰鬱。10歲那年,她患上了神經性視聽障礙,經她的主治醫師診斷還伴隨著精神分裂症。








兒時的

草間彌生看到的世界彷彿隔著一層斑點狀的網,同時她也被大量幻覺困擾,因而常常有自殺衝動。於是,她開始用繪畫釋放恐懼,試著用重複的圓點把自己的幻覺表現出來並沉迷其中。








草間彌生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已充滿了小圓點。這些小圓點被當作是她與世界溝通的途徑,她偏執地畫下自己畏懼的東西,使之成為常態,從而進行自我治療。


草間彌生的母親專心於家族生意,對女兒的疾病一無所知。她認為草間彌生應該成為「收藏藝術品的富家女」而非食不果腹的藝術家。於是,母親便毀掉了女兒的畫布,罰她和工人們一起幹活,還經常把她關起來打罵,強烈的恐懼感讓草間彌生的精神瀕臨崩潰。





喬治亞·歐姬芙與她的天價作品




1955年,

一位女神拯救了她。

26歲的草間彌生在書店裡發現了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的作品。通過一位懂英文的堂兄幫助,她寫信給歐姬芙:「

雖然我在遠方,雖然我在藝術上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我還是懇請您為我指路……

」深受感動的歐姬芙回信給草間彌生,表示願意在美國推薦她的作品。








雖然童年記憶不盡美好,卻極大地激發了草間彌生的創造力。她不但做出了幻覺中那些張牙舞爪跟她說話的花卉植物,還把它們做得越來越龐大,花與植物成為草間彌生後來知名的創作主題之一。







1957年,草間彌生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離開之前,母親給了草間彌生100萬日元,並告訴她永遠不要踏入家門。臨走時,草間彌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毀掉了數千件作品,表達對母親的憤怒,並決心徹底捨棄過去。草間彌生來到了陌生的國度,前途一片渺茫。唯一確定的是,她要堅持創作,她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藝術材料上,很快身無分文。







多年以後,草間彌生回憶:我當時非常清楚,如果想在藝術上走得更遠,必須逃離日本這個封閉的地方,必須越過家鄉這座高山去觸摸外面的世界。








1959年,隻身抵達紐約18個月後,草間彌生的5件作品參加了第10街布拉塔美術館的一次年輕藝術家群展。每件作品都是在一個稍暗的灰白色背景上繪滿網狀圖案,她的圓點引起了紐約知名評論家的注意。









矮小瘦弱、長相一般的她,夾著自己的作品一家家畫廊推銷,卻往往幾個月賣不出一幅畫。為了省錢,她租住在簡陋的公寓里,半夜凍得輾轉反側,只好一邊畫畫一邊等待黎明。因為沒錢吃飯,她甚至翻起垃圾桶,用撿來的魚頭和菜葉煮湯果腹。現實生活如此貧苦,她的畫卻充滿了奇幻的生命力,尤其是那些網狀的構圖、圓點的設計,逐漸讓她在藝術家中脫穎而出。








1959 年,她參加了紐約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群展,那前衛有力的畫作,受到了知名藝評家的注意。幾年的打拚之後,她從籍籍無名的女孩,成長為小有名氣的先鋒藝術家。




畢生難忘的戀情








1962 年的一天,她的經紀人約她出去,並叮囑她一定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因為他們要見一位非同凡響的神秘人物。 草間彌生穿上了她最喜歡的和服,和經紀人來到了這個人的家裡。走進房間,草間彌生卻嚇了一跳。只見她面前,站著一個老態龍鐘的男人。他長著刀削一樣的面孔,鼻子有如鷹嘴,滿臉都是皺紋,眼神陰暗而羞澀。他穿著肥大古怪的衣服,邋邋遢遢不修邊幅。








這個古怪的老頭不是別人,便是當時的超現實藝術家

約瑟夫.康奈爾




在他見到草間彌生之後,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愛,用古怪而大膽的眼神打量她。他甚至用手撫摸起她的和服,嘴裡還嘖嘖讚歎:「

我從來都沒有見過像你這樣可愛又漂亮的女生。

約瑟夫當時已經 59 歲了,因為孤僻另類,還從沒結過婚。不過,他第一眼看到草間彌生,就愛上了她。雖然年近花甲,約瑟夫的愛卻十分熱烈。見面的第二天,他就開始給她寫詩,每天都給她寄出無數封信。








不過,他們的關係僅停留在一起散步、寫情詩、打電話,談人生談藝術上,甚至從來沒有過性的接觸。這不僅是雙方性格使然,還因為約瑟夫的母親太奇葩了。這位母親肥胖剽悍,長期管制著兒子。為了讓兒子永遠依賴於她,她不停地灌輸畸形的理念:女人是梅毒和淋病的巢穴,千萬不能碰!








一次,約瑟夫和草間彌生在草坪上約會,他們愛得不能自拔,忘情地吻了起來。突然,一桶涼水瓢潑而下,兩人瞬間變成了落湯雞。再一看,約瑟夫的母親正站在一邊,氣呼呼地拎著一個空桶。草間彌生十分生氣,提出了分手。然而,約瑟夫拿出了纏人的本領,苦苦哀求:一封接一封的情書,一個接一個的電話。對於這樣的攻勢,草間彌生毫無辦法,她只好又回到約瑟夫身邊。兩人也曾有過激情時刻。草間彌生曾回憶,他們在數九寒冬脫光衣服,互相畫人體素描。








雖然約瑟夫在生活上病態邋遢,對草間彌生過度依賴,在事業上卻是她的導師。他對藝術十分執著,甚至在和草間彌生散步時,也在四處尋找藝術素材。他總是拎著一個袋子,一邊走一邊撿些玻璃瓶、枯樹枝、廢報紙,像個拾荒的流浪漢。而這些廢品到了他手裡,就會成為讓人讚歎的藝術品。他把它們歸類整理,剪剪貼貼,放進一個個小盒子里,創造了無數個盒子的世界。








約瑟夫的盒子裝置藝術品約瑟夫也十分關心草間彌生的創作,他常常購買她的作品,還指點她每幅作品能賣到什麼樣的價錢。在約瑟夫的鼓勵下,草間彌生的創作有了質的飛越,她變得更加前衛大膽。








草間彌生組織的「千船會」展覽,《紐約時報》這樣評價她60年代的作品:她的作品完全排除個人情緒,以一種偏執的重複令人感到困惑。




1964年,草間彌生組織了名為「千船會」的展覽,她把陰莖模樣的軟雕塑塞進船里,擺滿了整個房間,房間的周圍都是這些作品的圖片。那些突出的陰莖從牆壁上的印刷品中得到回應,所有人都感覺被淹沒其中。由於受精神疾病的影響,草間彌生還將極度重複擴展到雕塑和裝置藝術領域。








1967 年,她在紐約第五大道進行了一場人體「乍現」行為藝術。




一群嬉皮士全裸、擁抱、熱吻,草間則在他們的身體上描畫圓點。即使在美國,這種行為也顯得極為另類,她的活動隨後被警察驅散。然而,打那以後,她成了媒體的紅人。




不久,德國一個媒體開始邀請她,再舉辦一次「乍現」活動。在一個鑲嵌了巨大鏡子的工作室,幾名裸體男子在舞台上互相鞭打,有觀眾甚至忍不住發出呻吟。在高潮時刻,表演者們開始在彼此身體上畫滿圓點。草間彌生不斷走紅,成為性解放的代表。為了方便實現這樣的行為藝術,她甚至豢養了一個裸體舞蹈團,隊伍里都是年紀輕輕的美少年。








然而,無論在哪次「乍現」活動中,草間彌生都不會裸體出現。她曾袒露過自己的內心想法:「我討厭男性性徵,也討厭女性性徵,這兩者對我來說,都是我恐懼的對象。因此我拚命做那些厭惡的、不喜歡的、可怕的形體,然後超越它們。」1972 年,草間彌生動身回東京處理事務,約瑟夫請求她不要走,他想為她創作一個「草間彌生裸體盒子」。然而,她卻沒有聽懂他最後的呼喚,在東京接到了他去世的噩耗。與她相伴十年的精神伴侶,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這給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導致她的精神疾病癒發嚴重。








第二年,她徹底離開了紐約,回到東京生活,並主動住進了精神療養院。在喧囂荒涼的世界裡,也許只有這兒才是寧靜的家園。此後,她開始淡出人們的視野,潛心於藝術創作。白天,她會到工作室畫畫,晚上則回到醫院寫書。1987 年,她在福岡舉辦了回顧展,日本社會才全面地認識了草間彌生。1993 年,在沉寂了二十多年後,草間彌生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她的藝術在國際上再掀狂潮。









如今,草間彌生已是耄耋之年,她還不斷堅持創作。每天早上九點,助手將她送到附近的工作室,她便坐下來開始畫畫,中午只休息 20 分鐘。她吃飯狼吞虎咽,食量很大,彷彿是在彌補她初到紐約那些飢餓的日子。下午她繼續畫畫,一直畫到晚上 6 點。








草間彌生的裝置藝術作品,她隱藏其間,融入其中她曾說:「我覺得地球是一個圓點,月亮是一個圓點,太陽是一個圓點,我們人都是宇宙中的微型圓點。我們僅是世界中微小的圓點……」她用圓點圈定著她的世界,她的世界又是那麼富有魔力,俘虜了這個世界上的人。在她創造的世界裡,美在延伸,快樂在延伸,約瑟夫那情意綿綿的詩句在延伸…








或許某次絢爛消散之後的黑暗,會把我們的靈魂帶進陰鬱的死寂,在那瞬間的毫釐與倏忽中,我們會斬斷人生這不看的大戲,對生命與享樂的萬花筒搖頭。——草間彌生




作品欣賞













































文章來源:卓克藝術網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