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與王弗:自惜風流雲雨散,關山有限情無限

蘇軾與王弗:自惜風流雲雨散,關山有限情無限

洛城春晚。垂楊亂掩紅樓半。小池輕浪紋如篆。燭下花前,曾醉離歌宴。

自惜風流雲雨散。關山有限情無限。待君重見尋芳伴。為說相思、目斷西樓燕。

—《一斛珠》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21歲的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父子三人離蜀赴京趕考,經洛陽時蘇軾想念妻子王弗,寫下了上面這首《一斛珠》。當時正值暮春三月,垂楊生綠,半掩紅樓,景動人心,想起當年燭下花前,情意綿綿。如今,風流雖散但情不散,待他日再尋芳君為伴,定會不離不棄。我們彼此細說別後相思,我當時頻頻回望居住的西樓,直斷再也望不見你的倩影。

兩年前,蘇軾與鄉貢進士王方之女王弗成婚。當時蘇軾十九歲,王弗十六歲。雖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但兩人卻是天作之合,情真意切。這樁婚事之中,有著蘇軾父母的深謀遠慮,他們想要兩個兒子都在趕考之前完婚。因為若是未婚進京,很有可能在考中之後娶個外地女子為妻。蘇洵夫婦認為,娶京城的富家千金雖好,但不如本地的姑娘知根知底、脾性相投、夫婦和合的好。於是,就有了蘇軾與王弗的結合,也有了他們的曠世絕戀,和後來的千古絕唱《江城子》。

「敏而靜」是蘇軾給他的愛妻王弗的評價。這是一位聰慧而低調的女子,知書而不自言。婚後,「見軾讀書,終日不去」,陪伴蘇軾左右,紅袖添香;蘇軾背書時,偶有遺忘,她便不動聲色的小聲提醒。有時蘇軾故意考考她,試探地問她其他書,她都略知道。

後來,蘇軾在鳳翔做官時,王弗對蘇軾在外面的所作所為,達到「未嘗不問知其詳」的地步。不僅如此,每當蘇軾在家待客時,她便躲在屏風後偷聽談話。客人走後,便提醒蘇軾,雙親不在身邊,自己為人處世要格外謹慎小心,學會識人,對那些圓滑虛偽的人要加以防範。王弗去世後,蘇軾在給愛妻寫的墓志銘中,也記錄了王弗這些相夫教子的過往,讓人敬佩不已。

在《蘇軾文集》中,蘇軾曾記錄過這樣一件事:某官於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積;雪晴,地墳起數寸。軾疑是古人藏丹藥處,欲發之。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必不發也。」軾愧而止。大意是蘇軾當時痴迷煉丹,看到一處不積雪,就懷疑是古人藏丹藥處,甚至要掘地探丹。王弗就說,如果婆婆在的話,肯定不會讓你去挖丹藥的。蘇軾聽後頓時慚愧而止。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和蘇軾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的髮妻,年僅二十七歲的王弗,撇下蘇軾和不滿七歲的兒子蘇邁,撒手西去。王弗死後,蘇軾親筆寫墓志銘。這篇墓志銘簡短平實,而又字字深情:

君諱弗,眉之青神人,鄉貢進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歸於軾,有子邁。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謹肅聞。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後,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

從軾官於鳳翔。軾有所為於外,君未嘗不問知其詳。曰:「子去親遠,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將死之歲,其言多可聽,類有識者。其死也,蓋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軾曰:「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諸其姑之側。」未期年而先君沒,軾謹以遺令葬之,銘曰:

君得從先夫人於九泉,余不能。嗚呼哀哉!余永無所依怙。君雖沒,其有與為婦何傷乎。嗚呼哀哉!

十年後,蘇軾在密州為官,一天夜裡依稀夢見了久別的妻子王弗。醒來後悲不自勝,提筆寫下了哀婉凄絕的《江城子·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悼亡詞中名作,它幾乎成為豪放蘇軾的柔情代表,但它卻並不是蘇軾第一次寫詞懷念亡妻。在王弗去世的當年,蘇軾就寫過一首《翻香令》:

金爐猶暖麝煤殘。惜香更把寶釵翻。重聞處,余熏在,這一番、氣味勝從前。

背人偷蓋小逢山。更將瀋水暗同然。且圖得,氤氳久,為情深、嫌怕斷頭煙。

當年,蘇軾在靈柩前燒香憶舊,回憶王弗生前因為愛惜薰香而翻動「寶釵」里殘餘未盡的香。很久之後,原來燒香的地方還有香氣餘存,氣味甚至勝過從前。如今蘇軾在殯儀時精心添香,背著人偷偷蓋起小蓬山模樣的香爐,不過是為了香氣能持久一點。他這麼做是因為兩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沒有燒完就會熄滅。

蘇軾的一生,仕途坎坷,數度遭貶,顛沛流離,實數不幸。然而,蘇軾又是幸運的,上天給了他曠世的才學,深愛的妻子,親密的兄弟,用來彌補他一生所受過的苦難。蘇軾與王弗,雖然不像李清照與趙明誠那樣,有著「賭書消得潑茶香」的情趣,但兩人心心相印、琴瑟和諧,相扶相助,平淡之中更顯得情深意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周邦彥: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說李煜:三千里山河易主,總是詩人誤!

TAG:品茗細語 |